麦立强
-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大规模制备的石墨烯集流体可有效调节电池传热,显著提高电池安全性
本文的石墨烯箔材具有超高的导热系数,高达1400.8 W m-1 K-1,比Al和Cu箔高出约一个数量级。采用NCM811||石墨电极材料组装的软包电池具有更快的散热性能,能够有效消除电池内部的局部热集中,避免了快速放热的铝热反应和氢气析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导致铝集流体电池组热失控传播的关键因素。这种快速热响应和轻质的石墨烯集流体的设计将确保锂离子电池在安全范围内以更高的输出能量运行,并在极端恶劣的滥用条件下依旧保持安全。
-
瞄准国际难题 研制超快充电池!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在《自然·催化》发表最新成果
团队通过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限域氮化钒纳米簇,实现了催化模型预测的超快充和超高倍率性能。该研究不仅为电池快充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更为促进材料科学、电化学、储能科学、能源转化科学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
Nano Res.│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课题组:自引发表面修饰优化3D打印石墨烯基微型超级电容器
作为一种代表性的可印刷油墨,氧化石墨烯悬浮液被广泛用于3D打印以制造微型超级电容器。以此制造的微型超级电容器通常具有高功率密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然而,微型超级电容器受到石墨烯薄片的有限固有电容的影响表现出有限的性能。根据之前的报道,优化石墨烯基电极电化学性能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是表面改性,因为它可以将石墨烯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和活性物质结合,对电容性有很大贡献。然而,改性的氧化石墨烯薄片总是表现出不尽人意的亲水性,使得它们与墨水相关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同时获得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可打印性能仍然具有较大的挑战。
-
麦立强&徐林Nano Res.:石墨烯微超级电容器片的原位选择性表面工程
鉴于此,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徐林教授报道了采用原位表面工程技术来提高GO微型超级电容器(MSC)片的性能。该策略结合了GO油墨的打印可行性和表面工程的性能优化。
-
叠层快离子导体/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实现高倍率、高容量锂(钠)离子电池性能
该新颖的材料制备方法保证了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均匀分散,在很低的石墨烯添加量下同时改善了离子和电子输运,并且提高了结构稳定性。这种新型的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性能
-
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量子点结构作为优异循环和倍率性能的负极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课题组通过巧妙设计Sn2+与石墨烯表面官能团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异相成核生长方式,构筑了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量子点结构。
-
钒酸锂/碳/石墨烯:一种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电化学储能器件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价格低、环境影响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化学储能器件。下一代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具有安全、廉价、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