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璐琪

  • 清华大学《CEJ》:受蜘蛛织网启发的石墨烯人工喉,用于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听觉等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通过应变调制实现自适应灵敏度的 GAT。受织网蜘蛛听觉传感机制的启发,GAT装置利用类似的原理来提高其性能。该装置设计独特,采用带有振动翼的中空结构,通过允许更大的结构变形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压阻灵敏度。这增强了 GAT 在复杂环境中探测微弱声学信号的能力。

    2025年4月3日 科研进展
    2500
  • 清华大学任天令、北京科技大学陶璐琪:石墨烯又一突破性新应用 – 作为柔性超声源进行信息加密

    首先对低频声音信号进行频谱搬移,调制成携带信息的超声波信号。随后,超声波作为电信号输入到GUS并进行声音发射,对声音信号进行加密传输。最后,利用麦克风采集超声信号,解调到低频以实现信息解密。值得注意的是,在超声信号特征提取过程中,采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来提高超声语音识别的准确率。这项工作不仅解决了超声源在可穿戴领域的障碍,也进一步拓展了超声在信息加密领域的应用。

    2022年7月18日 科研进展
    1.0K00
  • 重大/清华/北科大《Carbon》:Nomex纸基双面激光诱导石墨烯,用于多功能人机界面

    通过简单地组装三层双面激光定制的Nomex纸来实现接收指令(压力感应能力)和提供反馈(发声能力)的功能集成。该集成器件不仅对类似于轻柔手指按压(约10kPa)的压力具有灵敏的响应(约50ms响应时间),而且可以发出具有更大声音的高质量声音信号压力水平(约70分贝在1W/cm2功率密度)。此外,还展示了两个概念验证演示,即按音频垫和响应命令的耳机,以证实信息交换活动的可行性。

    2022年3月14日 科研进展
    1.2K00
  • 重庆大学《AFM》: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集成发光加解密防伪芯片

    重庆大学陶璐琪研究员团队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发光 IEDAC 芯片,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雕刻模板和薄膜加热器的预先图案化的发光信息方便的方法来存储和解密。发光加密芯片包含由基于 SrCaGa4O8的长余辉荧光粉构成的双层结构主机和激光诱导石墨烯加热器,这使得在单个芯片上解密信息成为可能。该设计实现了双模(光致发光/长持续发光)、双色(蓝/黄-绿)和多级IEDAC功能,为实现先进的 IEDAC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见解和集成策略。

    2021年9月2日 科研进展
    1.5K00
  • 90后博导研发石墨烯人工喉,可将聋哑人声音“翻译”成规律声音

    当把很薄的石墨烯薄膜放在喉咙上,薄膜就能检测喉咙处微弱的震动,且能把这种震动对应成各种声音。基于这一特性,他们提出了石墨烯人工喉概念,并成功制备出相关实验室产品。

    2021年4月2日 科研进展
    69100
  • 重庆大学90后博导让石墨烯发“声”

    国外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名为“多孔石墨烯”的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其多孔结构对压力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而当时致力于声学研究的陶璐琪发现,这种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力学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发声性能,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声音。因此,他把目标锁定在了“智能石墨烯人工喉”上。

    2021年3月23日
    1.7K00
  • 中国故事100部丨石墨烯上天籁“声”——“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陶璐琪的两个世界

    这种集成声学器件,利用石墨烯的热声效应来发射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因此,这种器件能够准确感知聋哑人低吟、尖叫等特殊声音,同时将这些“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并有望在将来转换为预先录制的语言。

    2021年2月26日 访谈评论
    1.6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