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
-
Lyten首席可持续发展官Keith Norman回答了CleanTechnica的一些问题
这就是我们的创新材料技术Lyten 3D石墨烯的用武之地。我们正在调整该材料,为电池提供两种功能。首先,我们设计的材料就像硫的脚手架一样,本质上将硫原子固定在电池内部,这样它们就不会自由移动,这种效应称为多硫化物穿梭。其次,Lyten 3D石墨烯具有导电性,有助于能量更有效地进出硫以及阴极内部。通过这些改进,我们今天正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试验线上生产锂硫电池。
-
西安理工大学杨蓉教授团队JEC:石墨烯量子点作为亲硫和亲锂介质助力高稳定性和持久寿命锂硫电池
近期,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新型微观结构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先进能量转换存储器件创新团队杨蓉教授将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亲硫-亲锂介质引入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修饰聚丙烯(PP)功能化隔膜中,以协同解决硫正极和锂负极的问题,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
-
Lyten开通自动化电池试验线生产锂硫电池
首先,根据Lyten的说法,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 比锂离子电池高两到三倍 – 意味着它们可以更轻,这对于eVTOL的发展很重要。其次,该公司和潜在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在“混合动力系统”中使用电池的可能性,他说,以提供“起飞和着陆所需的超高能量输送”。
-
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锚定在氢取代的石墨烯上的镍用于锂硫电池的硫化物阴极
研究发现,快速合成的催化剂可以提高离子和电子传导性,降低反应过电位,并促进Li2S和硫之间更完全的转化。将Ni@HGDY添加到商业Li2S粉末中,在1C的条件下,超过125个循环的容量超过516 mAh gLi2S–1 ,而对照Li2S阴极设法保持仅超过200 mAh gLi2S–1 。这些发现突出了镍作为金属催化剂的功效,并证明了HGDY在储能设备中的前景。
-
尖端电池技术公司Lyten在圣何塞开设新工厂
随着电池技术和生产行业一如既往地充满活力,圣何塞经济发展和文化事务办公室以及圣何塞清洁能源的工作人员很高兴参加 6 月 14 日在北圣何塞的新地点举行的 Lyten 锂硫电池试验线的开通仪式。
-
Lyten在美国开设了第一条自动化电池试验线,生产石墨烯增强锂硫电池
Lyten 在硅谷工厂举行的剪彩仪式上宣布其锂硫电池试验线投产。 Lyten 已确认其专有的 3D 石墨烯将作为其化学成分的一部分用于电池中。
-
未来的 Stellantis EV:锂硫电池技术更好的续航里程与重量?
对于其电池,石墨烯有助于将硫原子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并防止它们在充电和放电时穿梭。其次,它有助于通过3D纹理实现更大的能量密度。为了将石墨烯从碳原子的平面片中变成有用的东西,它使用“受专利保护的反应堆技术”将平面结构转换为“三维碳形状和结构” – 类似于拿一张纸并把它弄皱。根据Norman的说法,这使反应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并允许公司根据其所需的特性调整材料。
-
新闻稿:Stellantis投资Lyten的突破性锂硫电动汽车电池技术
Lyte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n Cook说。“Lyten 3D Graphene™正在改变的汽车产品创新包括锂硫电池,其能量密度有可能提供锂离子的两倍以上,有效载荷改进的轻量化车辆复合材料,以及不需要芯片,电池或电线的新传感模式。我们致力于将这些应用中的每一个都推向Stellantis和汽车市场。
-
云南师范大学JMCA:氧化石墨烯包覆空心介孔碳球作为锂硫电池动态双极性宿主研究
采用可控的化学方法,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包裹中空介孔碳球组成的全碳基复合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石墨烯片在碳球上的包裹可自发进行,可能由界面较强的范德华相互作用驱动。得到的复合材料对硫和多硫化物均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所制备的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可为高性能锂硫电池和其它二次电池复合电极的合理设计和开发提供一些新的见解。
-
Yang Juan&邱介山:不对称N-配位铁单原子催化剂支撑在石墨碳上用于锂硫电池的多硫化物转化
本工作通过一种配位-浓缩-分解策略,通过使用富含亚胺(-RC=N-)的聚合物作为前驱体,制造支持在石墨碳纳米胶囊(GCNC)上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SACs),旨在通过同时增强LiPSs的限制和催化转化来抑制锂-S电池的穿梭效应。
-
陈远富教授AFM:Mo2N量子点修饰N掺杂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双功能界面层用于免枝晶生长、无穿梭效应的锂硫电池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简易构建Mo2N量子点修饰N掺杂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双功能界面层(Mo2N@NG),用于改性商业PP隔膜。由于其对多硫化物很强的化学吸附、优异的催化转化能力,以及与锂离子(Li+)很强的化学亲和力,Mo2N@NG可有效地催化转化LiPSs且能并诱导Li+的均匀沉积,从而能同时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及锂金属枝晶生长,通过理论计算与原位拉曼表征揭示了相关抑制机理。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张久俊:锂硫电池可一定程度的产业化推广
张院士随后分享了他们团队所作的主要改良工作,比如,在正负极方面,发展了多聚物石墨烯材料,这类材料对于锂硫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支撑和化学吸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穿梭效应,提高产品性能;此外,他们还发展了一些碳硫碳复合物和硫酸铵复合物,提高了材料的库伦效率和寿命;还采用了水热法制备三维多孔石墨烯气凝胶纳米硫,这种纳米硫尺寸很小,能够均匀分布在石墨烯表面,形成碳氧硫共价键,从而抑制硫溶解的穿梭效应,成为可以量产的正极材料。
-
ChemElectroChem:三维互联类石墨烯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改性隔膜 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现有的研究工作通常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改性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锂硫电池中“穿梭效应”的问题,这些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然而这些方法也有着成本高昂以及不能同时解决锂负极腐蚀的问题。因此,如果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抑制锂硫电池中“穿梭效应”的同时也防止锂负极的腐蚀就能够很好的促进锂硫电池的商业化。
-
青科大王辉教授《Macromol. Mater. Eng.》综述:高分子材料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王辉教授为通讯作者。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科技大学本科生陈函楚为第二作者,系统总结并撰写了锂离子电池中的粘结剂工作机理部分。该工作得到了山东京博集团、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