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ACS AEM》:可压缩的少层MoS2/氮掺杂石墨烯泡沫,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研究提出使用三聚氰胺海绵衍生的氮掺杂碳泡沫作为静电引力自组装和随后的冷冻干燥-热分解策略制备了可压缩的少层MoS2纳米片/氮掺杂石墨烯混合泡沫(MoS2 /NGF)。这种独特的分层框架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压缩性,并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提供了多维电荷传输路径。同时,少层 MoS2纳米板和高氮含量(11.86%)的存在有利于缩短扩散距离并加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
-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Xia Wang等–官能团对氧化石墨烯在氧化铁表面吸附的影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官能团(羟基和环氧基)对氧化石墨烯与氧化铁基体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的官能团可以提高GO与Fe2O3基底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结合能增强的幅度与官能团的吸附位有关。对于位于表面O原子顶部氧化原子相邻C原子的…
-
史浩飞/丁峰/黄晓旭最新NC:多晶铜箔表面成功生长晶圆级单晶石墨烯
通过建立几何原理来描述高折射率表面上的二维材料排列,作者表明在孪晶边界两侧生长的二维材料岛可以很好地排列。作者进一步合成了具有丰富孪晶界的晶圆级铜箔,并在这些多晶铜箔的表面上成功地生长了晶圆级单晶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薄膜。这项研究为在定制的多晶衬底上生长单晶二维材料开辟了一条快速、可扩展和稳定的途径。
-
重庆大学《AMT》:多功能石墨烯基气凝胶/间隔织物复合材料,用于传感和冲击保护
本研究可能对广泛的应用有用。兼具感官和冲击保护功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医疗保健应用材料、智能坐垫和运动器材。因为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隔热性能,该复合材料还可能用作建筑材料。
-
重庆大学李剑、黄正勇课题组《Nano Energy》:面向自供电测控系统的激光诱导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和摩擦纳米发电机
研究通过简单、低成本的工艺制备了一种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电极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布基压力传感器。其中LIG的多孔微结构可以提高布基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该压力传感器的性能高、成本低,并具有环保性,可以检测微弱的动态身体信号和微小的静力差异。此外,结合该团队先前研究成果,构建了由布基压力传感器和LIG电极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组成的自供电测控系统。由此说明rGO布基传感器在自供电可穿戴设备、智能皮肤和人机交互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重大/清华/北科大《Carbon》:Nomex纸基双面激光诱导石墨烯,用于多功能人机界面
通过简单地组装三层双面激光定制的Nomex纸来实现接收指令(压力感应能力)和提供反馈(发声能力)的功能集成。该集成器件不仅对类似于轻柔手指按压(约10kPa)的压力具有灵敏的响应(约50ms响应时间),而且可以发出具有更大声音的高质量声音信号压力水平(约70分贝在1W/cm2功率密度)。此外,还展示了两个概念验证演示,即按音频垫和响应命令的耳机,以证实信息交换活动的可行性。
-
重庆大学《AFM》: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集成发光加解密防伪芯片
重庆大学陶璐琪研究员团队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发光 IEDAC 芯片,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雕刻模板和薄膜加热器的预先图案化的发光信息方便的方法来存储和解密。发光加密芯片包含由基于 SrCaGa4O8的长余辉荧光粉构成的双层结构主机和激光诱导石墨烯加热器,这使得在单个芯片上解密信息成为可能。该设计实现了双模(光致发光/长持续发光)、双色(蓝/黄-绿)和多级IEDAC功能,为实现先进的 IEDAC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见解和集成策略。
-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师生来我司参加 “走进石墨烯”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参观了重庆石墨烯展示中心、走进了重庆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共实验室、观看了石墨烯科普宣传视频。通过本次科普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石墨烯材料特性、应用领域,还进行了未来应用场景拓展交流探讨。
-
锂离子电池的未来:不浇汁的肉夹馍?
首要的难点在于锂离子在固体中迁移速率难以满足需求。鱼儿在水中可以欢快的游动,但在冰块中则难以移动,最终会变成一条死鱼。锂离子也是如此。在液态电解质中锂离子可以快速迁移,而在固体中的移动则十分困难。锂离子的迁移困难意味着电池内部电阻增加,电池功率下降:试想下,你愿意接受充电2小时仅能通话5分钟吗?
-
重庆大学石墨烯制备技术:高效 低耗 高质 低成本
据了解,该项目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层数低、比表面积大、纯度高等特点。应用领域包括生物检测、新能源、环境修复、防护涂装、电磁屏蔽、导电及导热材料等。目前,已在防腐涂料、电化学储能、导电导热材料等方面应用与企业开展对接试研工作。
-
重庆大学《ACS AMI》:简单、经济、可扩展法合成杂原子掺杂多孔石墨烯,用于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重庆大学Min Yuan等研究人员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简便、可扩展的策略,在前体掺杂的聚酰亚胺(PI)薄膜上通过激光直接写入原位合成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石墨烯,首次将聚酰亚胺粉体及其前驱体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粘结剂通过滴注和低温干燥工艺相结合制备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小石头成大产业,广安玄武岩纤维产业再添动能
华蓥山有2亿吨玄武岩资源储量,为发展玄武岩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2011年,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入驻华蓥,华蓥玄武岩纤维产业起步。很快,该公司生产的玄武岩岩棉纤维占据了川渝地区80%的市场。
-
重庆大学《Carbon》:磷掺杂多孔石墨烯电极的一步法激光制备高性能柔性微超级电容器
重庆大学Yifan Rao(第一作者)与 陈显平教授(通讯作者)在《Carbon》期刊发表论文,研究通过激光直写的方法,从柔性H3PO4掺入聚酰亚胺(PI)/聚乙烯醇(PVA)复合膜制备磷掺杂(P掺杂)三维多孔石墨烯电极。
-
重庆大学90后博导让石墨烯发“声”
国外课题组发现了一种名为“多孔石墨烯”的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其多孔结构对压力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而当时致力于声学研究的陶璐琪发现,这种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力学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发声性能,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声音。因此,他把目标锁定在了“智能石墨烯人工喉”上。
-
中国故事100部丨石墨烯上天籁“声”——“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陶璐琪的两个世界
这种集成声学器件,利用石墨烯的热声效应来发射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因此,这种器件能够准确感知聋哑人低吟、尖叫等特殊声音,同时将这些“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并有望在将来转换为预先录制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