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
【人物与科研】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基于磷烯/石墨烯包覆协同催化的贫电解质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严重的多硫化锂(LiPS)迁移的阻碍。通过提高主体的电催化活性来加速 LiPS 转化是实现优异电化学性能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尤其是对于贫电解质条件下的高硫负载正极。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彭成信教授和温州大学侴术雷教授等人报道了一种二维磷烯/石墨烯包覆协同催化用于改善贫电解液锂硫电池性能
-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学子斩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两项
项目首创一种低成本环保高效的石墨烯包覆粉体技术,用气氛、能量可控的机械法将石墨烯原位包覆在粉体上。加工形成的块材内部石墨烯成键连接形成网络结构,使材料具备高强高韧、耐高温、耐摩擦磨损等优异性能。赋能3D打印、传统粉末冶金、储能材料等行业,提高材料综合性能,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
西安交大《Carbon》:三维层状SiOC@C /石墨烯复合材料,可提高锂离子存储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SiOC作为一种替代的硅基材料,由于其高可逆容量、可调化学成分和多种合成路线,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大规模将SiOC块研磨的SiOC粉末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而在商业应用中受到限制。本文,西安交通大学王红洁教授团队等在《Carbon》期刊发表论文,研究通过水热反应和静电自组装工艺制备三维(3D)层状SiOC@C/rGO复合材料。
-
西安交通大学唐伟教授EEM: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具有亚纳米微孔的 N 掺杂二维碳纳米片的通用策略
到目前为止,二维碳材料的合成方法大致可分为气相和液相合成两大类。气相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通过2D模板,可以生产完整的大尺寸二维碳纳米片。然而,该策略的复杂工艺和高成本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液相法可以简单而大规模地生产碳纳米片,通过有机反应制备二维碳纳米。但是这两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总是会导致小尺寸和破碎的颗粒,因此需要额外的纯化过程。此外,上述两种方法难以精确控制亚纳米微孔的分布,这也导致研究者对于亚纳米微孔有一定的争议。因此,一种通用且可扩展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2D多孔纳米片上的亚纳米微孔非常具有挑战性。
-
石墨烯储氢能否走出实验室?
8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张锦英教授团队开发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称以高活性轻金属氢化物为原材料,通过界面纳米阀非催化动力学调控机制,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不过,业内也随之出现了不少质疑声。
-
新突破!西安交大团队让“终极能源”变为可能
通过石墨烯在每一个小颗粒的表面,给它这种均匀表面包覆低层这种石墨烯,让它变得稳定下来。然后在释放的时候,因为石墨烯跟石墨烯之间的间隔可以慢慢反应,所以这样放出来变得可控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包覆,这种工艺来控制(氢气)的释放速度,所以这个就保证了氢气能百分百释放出来,而且是有序地释放,然后再利用它密度高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运输一百公斤的材料,我们到目的地把它加水释放出来,可以释放25公斤的氢气,这样成本就降低了。
-
西安交大周迪Small Structures:大尺寸纳米片制备柔性Ti3C2Tx/石墨烯复合膜用于超级电容器
西安交通大学周迪教授等通过无水三氯化铁(FeCl3)插层天然石墨片、经NaHB4膨胀后制备了结构性完整、尺寸较大的石墨烯;进一步将石墨烯引入Ti3C2Tx MXene中制备Ti3C2Tx/石墨烯复合膜,结果表明复合膜电极比电容量的提高不是由于Ti3C2Tx层间间距的增大,而是由于电极材料比表面积的增大所致。文章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郭铁柱。
-
温州医科大学《AFM》:功能强大的伤口愈合敷料
近期,温州医科大学的毛葱、林才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雷波等人利用F127-ε-聚赖氨酸(EPL)和聚多巴胺改性氧化石墨烯设计了新型水凝胶(GDFE),可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从而提高糖尿病伤口愈合能力。该可注射水凝胶不仅具有热敏性、自修复等物化性质,还展现出了强有力的抗菌、抗氧化等性能,为糖尿病伤口修复提供了高效策略。
-
西安交大等《Small》:大尺寸薄片的柔性Ti3C2Tx /石墨烯薄膜,用于超级电容器
新型2DTi3C2Tx MXene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由于Ti3C2Tx膜的紧密自堆叠现象,电化学性能受到了损害。因此,本文,西安交通大学Tiezhu Guo (第一作者)与周迪教授等研究人员在《Small》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合成的柔性自支撑Ti 3 C 2 T x /石墨烯复合膜可有效缓解这一固有缺点。
-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开发出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 可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 克服氢气低温释放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张锦英教授团队开发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以高活性轻金属氢化物为原材料,在不同组分界面建立石墨烯界面纳米阀结构,通过界面纳米阀非催化动力学调控机制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同时该界面纳米阀结构能有效隔绝水氧,杜绝氢气自发泄露,提高材料的储运安全性,避免了使用笨重的高压金属罐或者添加额外的保护装置来进行运输,极大地提高了材料便携性和系统储氢密度。同时张锦英教授团队还克服了氢气低温释放的行业性难题,实现了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在-40~85℃宽温度范围稳定工作,并成功在50W、200W和1000W燃料电池系统上进行了不同载荷验证。目前团队正在进行基于此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
西安交大物理试验班毕业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学》发表科研成果
得益于试验班的各项鼓励政策和国际化培养,郝泽宇在本科期间先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圣母大学等作为交换生学习。学习期间他跟随教授积极参与科研训练,2017年被哈佛大学录取,攻读物理学博士。博士期间进行二维材料中激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魔角石墨烯等方面研究。
-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钾离子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高国新副教授、丁书江教授与剑桥大学石墨烯中心郗凯博士合作,采用一种新颖的“吹泡泡”法制备出氮掺杂碳包覆的铁基硫属族化合物二维纳米复合材料(FeS2@NC),表现出优异的钾离子电池性能和应用前景。
-
西安交通大学孙成珍副教授:无需控制石墨烯纳米孔大小就能实现分子高选择性筛选
二维石墨烯纳米孔已被证明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分子筛,但仅仅依靠分子大小筛选效应很难实现混合气体分子的高选择性分离。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表面电荷对石墨烯纳米孔分离CO2/N2 混合分子选择性的影响规律,进而实现基于静电效应的石墨烯纳米孔分子选择性渗透,为提高石墨烯纳米孔的气体分离选择性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
关于“利用石墨烯薄膜测量物体应力的装置及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科技成果转让的公示
学校拟对“利用石墨烯薄膜测量物体应力的装置及制备方法和测试方法”相关专利科技成果进行转让,按照《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和《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西交科(2019)48号)文件要求,现将成果转让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15个工作日。
-
西安交大研究人员揭示氧化石墨烯表面质子传导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新型储能与能量转化纳米材料研究中心应用反应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系统探究了在有水分子附着的情况下氧化石墨烯表面的质子传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