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Optica: 基于铁电掺杂石墨烯的片上光学忆阻器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铁电掺杂石墨烯的新型片上光学忆阻器。通过铁电薄膜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对集成在氮化硅(SiN)波导上的石墨烯进行电学栅控。在移除最初施加在铁电层上的电压脉冲后,铁电薄膜与石墨烯的界面处会保留较大的剩余极化,从而对石墨烯形成静电掺杂,使其保持一定的载流子密度和非易失性调控的折射率。因此,混合石墨烯-SiN波导的传输损耗和相位延迟的调制状态得以保持,实现了光振幅和相位忆阻器的功能。
-
西北工业大学Acta Materialia!石墨烯薄膜在CoCrNi/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作用的原子级洞察
本研究通过原子级模拟,深入探讨了石墨烯薄膜在CoCrNi/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揭示了其在位错成核和界面行为中的关键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引入不仅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还通过影响位错的成核和传播行为,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特别是,界面结构的复杂性和石墨烯的扭转角度对位错行为的影响,强调了在设计新型复合材料时考虑微观结构的重要性。此外,研究还指出,石墨烯的尺寸和形状对位错传播的影响,提供了在未来材料设计中优化石墨烯增强效果的潜在方向。
-
李贺军院士团队:新型石墨烯复合材料,全面提升!
该研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氧化铝粉末表面原位生长ERG,并将其与氧化铝粉末按不同质量比混合,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控制ERG与氧化铝的配比,研究团队构建了交替分布的强界面(氧化铝-氧化铝界面)与弱界面(氧化铝-石墨烯界面)结构。强界面提供高载荷传递能力,而弱界面通过裂纹引导和能量吸收机制,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韧性。
-
西北工业大学Composites Part B:原位生长Si3N4纳米线协同缺陷石墨烯增强氧化铝陶瓷的力学与电磁干扰屏蔽性能研究
本研究通过原位生长技术成功地将缺陷石墨烯和硅氮化物纳米线引入到氧化铝陶瓷中,显著提高了陶瓷的力学性能和EMI屏蔽效果。这项研究为高效强化和功能化陶瓷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推动相关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发展。
-
材研“1-0” І 宋强教授、叶昉副教授AFM:15.46 GHz宽频!基于原位生长石墨烯超构界面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宽频吸波复材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叶昉副教授与宋强教授团队创造性地提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设计并制备基于原位生长石墨烯超构界面(GrMI)的三明治型SiO2纤维增强氰酸酯(CE)复合材料(SiO2f/GrMI/CE)。该研究设计制备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性确保了复合材料适合用于作飞机和其他民用构件的蒙皮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可穿戴电子和移动通信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艾伟教授、杜祝祝副教授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综述:石墨烯基主体材料用于锂金属负极
该文系统综述了石墨烯基主体材料在提高锂金属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对石墨烯基主体材料的锂化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系统阐述了石墨烯基主体材料的结构调控以及组分优化策略,包括石墨烯材料的纳米化、杂原子掺杂以及与其他物质复合等方面。最后,强调了石墨烯基主体材料在实用化锂金属电池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SCMs|氧化石墨烯包埋普鲁士蓝复合物的高效电容去离子和水消毒研究
为了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电容脱盐和除菌,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李鹏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聚苯胺/普鲁士蓝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类法拉第电极用于电容去离子和水消毒应用。
-
西北工业大学李铁虎、党阿磊团队JHM|碳纳米管调控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磁性气凝胶高效吸附多种吸附物
本研究通过一种简单,高效,新颖且低能耗的单锅水浴处理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碳纳米管复合气凝胶,碳纳米管的引入不仅减少了rGO纳米片的堆积,而且提高了所制备气凝胶的力学稳定性。此外,Fe3O4纳米颗粒进一步增加了复合气凝胶比表面积/活性位点和可回收性。
-
Sci. Adv.:双层MoS2和单层石墨烯范德华异质结中的二次谐波生成
2LM与1LG之间的层间电荷转移和2LM中电荷分布的不平衡导致了二阶超极化所需要的中心对称性破缺,这一点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拉曼光谱和偏振分辨SHG得到了验证。2LM/1LG的SHG强度与单层MoS2的强度具有相同的量级,具有较强的二阶非线性。层间电荷转移可以有效地改变2D异质结的对称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
EEM | 复旦卢红斌教授、西工大董雷教授:基于手风琴石墨烯框架的高性能硅负极
利用限域策略将硅纳米离子负载在手风琴石墨烯框架层间,不仅可以利用阵列框架内石墨烯片层的限域作用抑制硅的体积膨胀,且更为重要的是:阵列框架不同于三维石墨烯或层层组装石墨烯结构体,其提供了数量众多、路径通畅的离子传输通道,这显然对负极的反应动力学是有利的。
-
西北工业大学文丹Anal Chem:基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金双气凝胶的非酶汗液穿戴式尿酸传感器
该传感芯片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对UA检测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在无线电路的辅助下,可穿戴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人体皮肤UA的实时监测,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相当。这种基于双气凝胶的非酶生物传感平台在可靠的汗液代谢物监测具有相当大的前景,而且为金属气凝胶作为可穿戴传感的柔性电极开辟了一条道路。
-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艾伟教授《AM》:锂离子电池石墨烯负极的回顾与展望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艾伟教授通过这篇综述旨在提供石墨烯负极朝向实用LIBs的研究路线图。作者从石墨烯的储锂机制入手,然后全面总结了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
《ACS Nano》陕西科技大学宋浩杰:超弹、高导电、超疏水和强电磁屏蔽的石墨烯/氮化硼气凝胶!
近日,科研人员展示了一种使用混合碳/陶瓷结构单元制造高导热和导电气凝胶的策略,该结构单元由六方氮化硼纳米带 (BNNR) 和原位生长的正交结构石墨烯 (OSG) 制成。高纵横比BNNRs首先互连成3D弹性和导热骨架,其中OSG的水平石墨烯层为电子和声子传导提供额外的超通道,OSG的垂直石墨烯片大大提高表面粗糙度和电荷极化能力的整个骨架。
-
中大吴进/广医大周郁斌/西工大陶凯:可拉伸、自愈石墨烯有机水凝胶应变传感器,用于各种场景中的人体运动检测
科研人员通过在有机水凝胶表面涂覆一层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片层,制造了一种高度灵敏、可拉伸和疏水的应变传感器。此外,通过在溶剂中加入丙二醇,利用简便的溶剂置换方法同时增强水凝胶的抗冻和抗干燥能力。
-
西北工大甘雪涛课题组 Nano Lett. | 双层石墨烯的对称性破缺及强二次谐波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甘雪涛教授在 Nano Letters 上发表了利用氧气-水分子控制双层石墨烯(BLG)不对称电荷掺杂实现中心反演对称性破缺和强SHG的研究工作。研究团队发现,对原始BLG进行退火处理后,氧和水分子吸附在BLG与亲水性二氧化硅界面上,引起BLG层间内建电场和中心反演对称破缺。所获得的BLG上SHG强度与单层二硫化钼的SHG强度相当,表明氧气-水分子吸附并通过氧化还原控制的BLG上电荷掺杂是打破BLG中心反演对称性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