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苏州大学《J Mater Sci》:琼脂/石墨烯导电有机凝胶,具有自修复、粘合和可穿戴特性
琼脂/石墨烯导电有机凝胶具有3D微孔琼脂网络,其中包含互连的堆叠石墨烯片,其中琼脂有机凝胶充当主要骨架,而石墨烯提供导电途径。
-
孙靖宇课题组Angew. Chem.:5600 h循环寿命,石墨烯基双添加剂助力锌金属负极
本文引入了双添加剂的策略,即在典型的硫酸锌电解液中添加XY和GO分子。XY分子可取代锌离子溶剂化壳层中的两个水分子,形成新的配位结构,这种活性水分子的减少有利于改善析氢反应。另一方面,GO可以在锌负极表面自发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从而形成均匀的人工界面层。此外,XY、锌金属以及rGO分子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协同保护锌负极的功效。
-
刘忠范/孙靖宇AFM:12英寸石墨烯薄膜的无转移批量制备
该制备策略的关键在于构建纳米尺度的限域空间,限域空间内气体形成分子流的流场状态,有助于实现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积均匀性。同时,限域空间的构建能够束缚住石英衬底在高温下自身释放的羟基物种。理论计算表明,羟基有助于降低碳源分解的能垒、有利于碳原子在石墨烯边缘拼接,从而促进石墨烯的生长。由此制备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透过率和电学性质。本研究为无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提供了可行方案。
-
苏大孙靖宇课题组《Adv Sci》:镶嵌式纳米晶体石墨烯层,用于可逆性锌金属阳极
通过使用PECVD在商业锌箔上直接生长N/O共掺杂的纳米结晶石墨烯层,开发了高性能的NOC@Zn阳极。令人鼓舞的是,配备了NOC@Zn阳极的全电池在高速率、低N/P比和弯曲条件下具有显著的循环稳定性。本文的NOC@Zn阳极提供了多功能性和简单性,可能会促进锌金属电池的商业化。
-
SCMs|综述:悬浮于石墨烯空位/孔洞中的独立纳米结构
近日,苏州大学Mark H. Rümmeli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综述论文,系统地总结了悬浮在石墨烯中的独立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表征方法,以及此类材料中原子/结构的动态行为过程和位于石墨烯边缘的单原子/团簇的催化活性。
-
Adv. Mater.:在硅晶圆上生长的准悬浮石墨烯
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苏州大学孙靖宇、Lizhen Huang、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腾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Wen Zhao等使用界面解耦化学气相沉积策略演示了在Si晶圆上无金属催化剂的准悬浮石墨烯生长。
-
苏州大学《Energy Technol》:基于丝模板制备中空石墨烯纤维,用于电化学电极
具体而言,以蚕丝为支撑模板,通过干纺技术制造具有蚕丝芯的核壳氧化石墨烯(GO)纤维。随后,用氢碘酸处理复合纤维以减少GO,并去除丝以获得中空石墨烯纤维(HGF)。纤维的多空心结构可以通过控制丝纱的数量来调节。由于丝模板的支持,GO对干纺浓度的依赖性较低,并证明了GO的可纺性和纺丝效率得到改善。同时,丝模板的牵引可以有效地改善GO纳米片的取向,使HGF具有增强的机械强度,可通过控制丝的数量来调节。典型的双孔HGF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输出,比容量为 357.25 F m-2在 200 μA,表明HGF作为储能装置(如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潜力。
-
刘忠范院士/孙靖宇教授ACS Nano综述:直接生长石墨烯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缘起、现状与展望
系统解耦了direct-CVD-enabled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多面手角色,深入揭示了其在离子存储、锂硫催化和金属负极保护三个储能体系示例中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并从基底选择、方法优化和器件构筑等角度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绘制了石墨烯在绝缘衬底上直接生长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
浙理工《ACS ANM》:基于石墨烯纤维的可穿戴电阻式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运动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的G-Fs传感器来监测人体运动。可穿戴式 G-Fs 传感器在 0 到 120° 的广泛弯曲范围内表现出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G-Fs传感器用于监测手指弯曲和微小肌肉运动,展示了高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
-
邵元龙课题组AM:石墨烯诱导流变工程构筑高取向纤维电极
然而,纤维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严重受制于电极的制备手段,以往的研究常采用表面涂覆/原位生长活性材料的手段制备纤维电极,无法有效提升活性材料的负载量、纤维电极尺寸同时活性材料在电极表面的粘附力也相对较弱,导致在多次弯折变形后活性材料之间会产生有害的裂缝甚至发生脱落。
-
苏大孙靖宇课题组《AM》:铝集流体上直接生长石墨烯实现无负极钾金属电池
通过卷对卷等离子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商品化Al箔表面原位生长亲锂的石墨烯层(Al@G)并将其用作无负极钾金属电池的集流体。通过利用强附着力 (10.52 N m -1 ) 和高表面能 (66.6 mJ m –2),所设计的 Al@G 结构确保了高度平滑和有序的K镀/脱工艺。因此,在K金属电镀/剥离过程中,Al@G可以在高达4.0mA cm -2 的电流密度和高达4.0 mAh cm -2的循环容量下工作,在0.5 mA cm –2和 0.1–2.0 mA cm –2的周期性电流波动下长达750小时的稳定循环。此外,还构建了一种由 Al@G 阳极集电器启用的新型无阳极K金属全电池原型,证明改善了的循环稳定性。
-
孙靖宇课题组AM:直接生长石墨烯改性商用铝集流体构筑无负极钾金属电池
本文采用卷对卷PECVD技术在商用铝箔集流体上直接生长了石墨烯修饰层,开发了一种用于无负极钾金属电池的高效负极集流体(Al@G)。Al@G的高表面能促使钾金属倾向于有序的层状沉积,石墨烯与铝箔的强结合力保证了修饰层的长期稳定性,修饰层的超薄特性也使钾源的消耗最小化。从而,以Al@G作为负极集流体的无负极钾金属电池发挥出了稳定的电化学性能。
-
宁波大学张京教授团队最新Nano Energy:设计p型石墨烯量子点改善锡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界面电荷传输
优化后的含N,Cl GQD的Sn-Pb PSC具有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能量损失。由于器件中缺陷态的减少和PEDOT:PSS表面的改性,含N,Cl GQDs的PSC的稳定性最高,在1000小时后保持90%。为了进一步提高锡铅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Sn2+的抗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