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

  • 用于伤口监测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导电功能医用蚕丝缝合线

    该缝合线表现出优异的电导率,展示了快速响应和循环重复稳定性,即使在不同的拉伸应变和湿度条件下,电阻变化也能保持均匀,具有传感稳定性。此外,在模拟生理盐水、胃液和肠液中,该缝合线也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这种CA-rGSFS在稳定和连续感应伤口变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从而有利于术后诊断、康复锻炼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它将有助于减少术后住院干预,为未来的临床外科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2024年12月9日
    13800
  • 王炯/ 王鑫Angew:还原氧化石墨烯中氧化磷稳定高价分子钴位以增强析氧催化

    在本研究中,磷(P)原子被掺杂到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中,以连接分子Co2+乙酰丙酮,合成一种新型的非均相分子催化剂。

    2024年10月12日
    18700
  • 无需高温退火,高性能宏观石墨烯纤维,破纪录!

    本研究通过在石墨烯边缘引入共价芳香酰胺桥接,成功提升了石墨烯基纤维的机械强度和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得到的石墨烯纤维具有高达3.54 ± 0.25 GPa的拉伸强度和340 ± 32 GPa的杨氏模量,以及高达1.5 × 105 S m-1的电导率,这些性能均优于以往报道的类似条件下制备的石墨烯纤维。

    2024年6月13日 科研进展
    25700
  • 物理学院与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Joel Moser教授首先讲述了低维谐振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电子信号处理中的关键作用,如构建滤波器、混频器和振荡器等。为了更直观地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Joel Moser教授巧妙地用传统乐器鼓来类比石墨烯纳米机械谐振器,引导师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科学领域。Joel Moser教授还展示了他们在石墨烯非线性谐振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这些介观振动系统如何展现出不同的相态,并解释了其团队如何通过连贯的驱动力来选择和控制这些相态,以及如何利用栅极电压来实现对这些相态的精准操控。此外,教授还介绍了他们在石墨烯纳米机械视频接收器方面的新工作,特别是如何在石墨烯谐振器的振动中编码数字调制的视频信号,并将这种编码从振动高效地传输到光场。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就报告内容与Joel Moser教授进行热烈的交流和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

    2024年5月18日
    24100
  • 苏州大学《Nanoscale》:综述!批量生产无转移石墨烯的最新进展

    本综述首先提出了在绝缘基底上批量生产无转移石墨烯的现有挑战,包括制备时间长、样品量小、批次间均匀性差以及可扩展生产的设备不足。报告全面总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报告还进一步介绍了我们对生长路线和相关可扩展生产设备开发的见解,旨在促进无转移石墨烯的批量生产及其实际应用。

    2024年5月17日 科研进展
    30200
  • 北大等《Nano Lett》:通过保形和清洁转移实现双层石墨烯的高保湿性能

    我们发现,通过最小化两个单层之间的间隙,双层石墨烯在A4大小的区域内的水蒸气传输率可以低至5×10–3 g/(m2 d)。在逐层转移过程中,石墨烯层之间没有界面污染和保形接触,从而实现了高阻隔性能。我们的工作揭示了通过石墨烯层的水分渗透机制,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定制手动堆叠二维材料的层间耦合,从而实现新的物理和应用。

    2023年8月7日 科研进展
    58000
  • Nano Res. Energy | 苏州大学孙靖宇教授:优化石墨烯材料助力构建高性能锂硫电池!

    在本文中,作者从缺陷工程、尺寸调控和异质结构调制三个方面的材料设计路线进行总结,通过选择合理优化的工程调控手段,以制备性能完善的石墨烯。进一步总结了将制备的多功能石墨烯材料用于高性能电催化剂以实现高容量、长循环锂硫电池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石墨烯在锂硫电池应用中扮演的角色和仍需解决的问题。这篇综述将为石墨烯材料的设计提供借鉴,有助于促进锂硫化学的发展,同时促进石墨烯材料的实际应用进程。

    2023年3月21日
    1.0K00
  • 孙靖宇课题组Angew. Chem.:5600 h循环寿命,石墨烯基双添加剂助力锌金属负极

    本文引入了双添加剂的策略,即在典型的硫酸锌电解液中添加XY和GO分子。XY分子可取代锌离子溶剂化壳层中的两个水分子,形成新的配位结构,这种活性水分子的减少有利于改善析氢反应。另一方面,GO可以在锌负极表面自发还原为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从而形成均匀的人工界面层。此外,XY、锌金属以及rGO分子之间均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协同保护锌负极的功效。

    2023年2月1日 科研进展
    75400
  • 刘忠范/孙靖宇AFM:12英寸石墨烯薄膜的无转移批量制备

    该制备策略的关键在于构建纳米尺度的限域空间,限域空间内气体形成分子流的流场状态,有助于实现石墨烯薄膜的大面积均匀性。同时,限域空间的构建能够束缚住石英衬底在高温下自身释放的羟基物种。理论计算表明,羟基有助于降低碳源分解的能垒、有利于碳原子在石墨烯边缘拼接,从而促进石墨烯的生长。由此制备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透过率和电学性质。本研究为无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批量制备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2年12月9日 科研进展
    77900
  • 孙靖宇课题组AFM:一种石墨烯-硒化物异质结构的普适化制备策略用于调节锂硫氧化还原

    我们展示了一种直接CVD技术原位构筑Gr-MxSey@GF隔膜的通用策略。

    2022年12月2日 科研进展
    70100
  • SCMs|综述:悬浮于石墨烯空位/孔洞中的独立纳米结构

    近日,苏州大学Mark H. Rümmeli教授等人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综述论文,系统地总结了悬浮在石墨烯中的独立纳米结构的制备和表征方法,以及此类材料中原子/结构的动态行为过程和位于石墨烯边缘的单原子/团簇的催化活性。

    2022年10月11日
    69800
  • Adv. Mater.:在硅晶圆上生长的准悬浮石墨烯

    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苏州大学孙靖宇、Lizhen Huang、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高腾以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Wen Zhao等使用界面解耦化学气相沉积策略演示了在Si晶圆上无金属催化剂的准悬浮石墨烯生长。

    2022年10月8日
    1.0K00
  • 刘忠范院士/孙靖宇教授ACS Nano综述:直接生长石墨烯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缘起、现状与展望

    系统解耦了direct-CVD-enabled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多面手角色,深入揭示了其在离子存储、锂硫催化和金属负极保护三个储能体系示例中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并从基底选择、方法优化和器件构筑等角度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最后绘制了石墨烯在绝缘衬底上直接生长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2022年8月6日 科研进展
    1.0K00
  • 邵元龙课题组AM:石墨烯诱导流变工程构筑高取向纤维电极

    然而,纤维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严重受制于电极的制备手段,以往的研究常采用表面涂覆/原位生长活性材料的手段制备纤维电极,无法有效提升活性材料的负载量、纤维电极尺寸同时活性材料在电极表面的粘附力也相对较弱,导致在多次弯折变形后活性材料之间会产生有害的裂缝甚至发生脱落。

    2022年7月2日 科研进展
    1.1K00
  • 苏大孙靖宇课题组《AM》:铝集流体上直接生长石墨烯实现无负极钾金属电池

    通过卷对卷等离子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商品化Al箔表面原位生长亲锂的石墨烯层(Al@G)并将其用作无负极钾金属电池的集流体。通过利用强附着力 (10.52 N m -1 ) 和高表面能 (66.6 mJ m –2),所设计的 Al@G 结构确保了高度平滑和有序的K镀/脱工艺。因此,在K金属电镀/剥离过程中,Al@G可以在高达4.0mA cm -2 的电流密度和高达4.0 mAh cm -2的循环容量下工作,在0.5 mA cm –2和 0.1–2.0 mA cm –2的周期性电流波动下长达750小时的稳定循环。此外,还构建了一种由 Al@G 阳极集电器启用的新型无阳极K金属全电池原型,证明改善了的循环稳定性。

    2022年5月23日 科研进展
    1.2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