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 镍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一种新材料的横空出世

    Muller和 Nair将石墨烯层嵌入在镍基质中进行模拟,并且在镍基质中生成裂纹,然后开始测量石墨烯和裂纹之间不同的距离。他们发现石墨烯作为一种有效的障碍物,阻碍金属变形时的位错移动,确保一部分金属原子缓慢地通过石墨烯片。研究证明当它们的距离变大的时候,纳米复合材料更耐变形。

    科研进展 2016年9月24日
    1.6K00
  • 真没骗人!美科学家用微波炉“烤”出优质石墨烯

    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微波制备法,可以用家庭用微波炉“烤制”出高质量石墨烯。他们将剥离的氧化石墨烯放入微波炉中,烤上一两秒钟,就能消除氧化石墨烯中几乎所有的氧成分,进而得到高品质石墨烯成品。

    科研进展 2016年9月7日
    1.5K00
  • 2.5亿美元美国恒力石墨烯项目落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项目由美国恒力国际以及中石大大学科技园共同投资建设,技术采用获得英国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以及俄罗斯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切尔诺戈洛夫共同发明的石墨烯技术。

    产业新闻 2016年1月18日
    1.6K00
  • 美材料学家利用碳纳米管成功制备纳米带

    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材料学家Pulickel Ajaya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将碳纳米管接上羧基和羟基后,充分研磨即可得到纳米带。此过程利用不同纳米体系的不用特性,可以促进纳米材料研发的革命性变化。

    2015年6月24日
    1.9K00
  • 山大主办碳纳米材料工程应用国际研讨会

    2月1日至2日,由山东大学和美国莱斯大学共同主办的“碳纳米材料工程应用国际研讨会”在中心校区举行。

    2015年2月3日 产业新闻
    2.2K00
  • 美国防科研机构努力解决武器成本和复杂性问题

    MTO已结束了对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研究项目的投资,但将继续投资自旋电子学的研究。查普尔说,“没人知道什么将代替硅”,但DARPA将帮助推广任何看起来极具前景的技术。

    政策动向 2014年7月25日
    1.1K00
  • 美推出夜视隐形眼镜 或取代军用头盔夜视镜(图)

    在将来,军队人员也许可以取下头盔上笨重的夜视镜,代之以轻便的夜视隐形眼镜,就能在黑夜中视物了。但这一技术要应用于军队,还有很多路要走。目前这种石墨烯仅能够吸收2.3%的光,要做成实用的夜视装备,必须要提高这一比例。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泰德·诺里斯和钟朝晖(音)领导的团队正在对这一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2014年4月1日
    1.1K00
  • 科学家用石墨烯打造新型隐形眼镜 宛如夜视镜

    据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说,这种隐形眼镜内嵌入石墨烯,这种材料感光功能极佳,能够侦测到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如红外线等。团队已经打造出一片比指甲还小的眼镜原型,还能够再缩小。

    科研进展 2014年3月27日
    2.5K00
  • 青科大联合美高校研发出纳米材料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洁净能源,其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目前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已经基本确定,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太阳能电池以使用晶体硅为主,光电转化效率较高,但其发电成本远高于煤电成本,成为制约这一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的最大障碍。

    科研进展 2014年3月21日
    2.0K00
  • 氧化石墨烯片可“纺出”强韧碳纤维

    这要多亏莱斯大学几年前申请的一项专利:利用环境友好工艺制造具有独特性能的氧化石墨烯片。它们的平均直径为22微米,相当于人类发丝宽度的四分之一,但与目前用于制造碳纤维的石油基沥青微粒相比,却算得上庞然大物。“沥青微粒只有2纳米大小,我们的氧化石墨烯片要大上约1万倍。”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莱斯大学研究生项长胜(音译)说。

    科研进展 2013年7月11日
    1.2K00
  • 墨烯纸缩短锂电池充放电时间 将可驱动电动车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制成一张纸,然后用激光或照相机闪光灯的闪光震击,将其弄成千疮百孔状,致使该片材内部结构间隔扩大,以允许更多的电解质“润湿”及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获得高速率通道的性能。这种石墨烯阳极材料比如今锂离子电池中惯用的石墨阳极充电或放电速度快10倍,未来可驱动电动车。

    科研进展 2012年9月4日
    1.1K00
  • 斯坦福大学华人师生新发明提高充放电速度近千倍

    戴宏杰和他的研究团队正好解决了镍铁电池充放电速度慢的缺陷。 他们在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新型碳纳米材料上生长活性电极材料的纳米晶体,这种复合电极材料具有传统电极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异电化学性能。

    科研进展 2012年6月27日
    774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