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带

  • 建立联系:研究人员连接单个石墨烯纳米带

    用GNR制造晶体管的过程包括将它们放在硅基板上、连接电路并通过电线流过电流以测量晶体管特性。该团队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将GNR的直径比DNA分子的直径还窄,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他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其中的电路也只有几纳米宽。

    科研进展 2023年9月21日
    48500
  • 石墨烯纳米带:一种有前途的量子技术材料

    几年来,由 Michel Calame 领导的 Empa 纳米尺度界面传输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直在 Perrin 的领导下进行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石墨烯纳米带比石墨烯本身更令人着迷,”佩兰解释道。“通过改变它们的长度和宽度,以及边缘的形状,并向其中添加其他原子,你可以赋予它们各种电、磁和光学特性。”

    科研进展 2023年8月16日
    80300
  • 我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在转角叠层石墨烯纳米带的构筑及其边界态调控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工作证明了堆叠转角和位移是调控一维转角叠层状结构自旋边界态的重要参数,为构筑基于一维转角叠层纳米结构的电子学器件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未来信息器件实现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奠定了科学基础。

    科研进展 2023年5月16日
    68200
  • 解决相关石墨烯衍生物的稳定性问题

    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为技术突出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表面合成实施保护/脱保护策略

    2022年9月29日
    69200
  • Cu催化脱氧偶联自底向上制备扭曲石墨烯纳米带

    该文中,从六丁氧基苯并菲方便地合成了长度高达2.65nm的全扶手边GNRs(AGNRs),其中铜催化脱氧偶联是关键步骤。所得的AGNRs(2HBT、3HBT和4HBT)具有高度扭曲的π-支架,并且相邻的苯并菲部分之间的扭转角大于32o,这通过晶体分析证明。理论和光谱研究表明,丁氧基赋予AGNRs富电子特征,π-系统从2HBT扩展到4HBT增强了S0→ S1激发和π-支架的畸变,提高了荧光量子产率(ФF)。特别是,4HBT具有最低的氧化电位(Eox 1=0.55 V vs.SCE),并显示出ФF为81%的红色荧光。

    科研进展 2022年9月16日
    67400
  • 【有机】通过迭代合成策略程序化制备单分散石墨烯纳米带

    芝加哥大学的董广彬教授课题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ichael F. Crommie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迭代的Suzuki–Miyaura偶联的合成策略(PAIS),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单分散的石墨烯纳米带,并使用基质辅助的直接转移技术(matrix assisted direct transfer,MAD transfer)和化学键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bond-resolved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BRSTM)对这些产物进行了表征(图1)。

    2022年9月14日
    77400
  • 纳米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在材料科学应用的综述与展望

    近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Klaus Mülle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丘子杰教授受邀在化学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发表前瞻性文章(Perspective),系统总结了NG和GNR的合成发展之路以及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多样化应用,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的合成挑战以及材料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22年7月10日
    99700
  • 纳米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作为多功能材料的现状和前景

    纳米石墨烯(NGs)和石墨烯纳米带(GNR)是从石墨烯薄片上切下的,是连接分子世界和块体碳材料世界的理想材料。虽然已经开发出各种自上而下的方法以高产量生产此类纳米结构,但在目前的观点中,强调通过现代溶液和表面合成实现的NGs和GNR的长度、宽度和边缘结构的精确结构控制。

    科研进展 2022年6月11日
    98800
  • 蔡金明教授团队在石墨烯纳米材料能带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吡啶氮原子作用在GNR外侧,其作用相当于碳原子加氢原子,故对该GNR的能带结构影响较小;而石墨氮原子作用在GNR内部,由于它比被替换的碳原子多一个电子,对GNR的能带结构产生本质的影响(金属性)。这项工作通过实验与理论结合,揭示了不同氮掺杂位点对GNRs能带结构调控作用的本质,为石墨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依据。

    2022年5月20日
    1.2K00
  • 阐明石墨烯纳米带的剥离和滑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MD仿真研究了水平阻力下Au衬底上滑动和剥离GNR的复杂耦合行为,并获得了剥离和滑动行为的相图。

    科研进展 2022年5月9日
    1.1K00
  • 多取代位氮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表面合成

    该文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在Au(111)表面合成了N=9的氮掺杂扶手椅GNR。由于前体分子的灵活性,在GNR主链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共价键(C-C、C-N、N-N)。扫描隧道光谱分析和能带结构计算表明,与原始9-AGNRs相比,N-9-AGNRs(C-C)的带隙将增大,并且N-9-AGNRs(C-C)孤立位置的C-N键和N-N键将在费米能级附近引入新的缺陷态。DFT计算表明,N-9-AGNRs(C-C)的电子结构是半导体性质,而N-9-AGNRs(C-N)和N-9-AGNRs(N-N)是金属性质。

    产业新闻 2022年4月30日
    1.2K00
  • 从“划时代研究”到Nature撤稿,一作学生造假拖累导师受罚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合成结构、宽度及长度均可控的石墨烯纳米带聚合方法,该法有望为研究石墨烯纳米带长度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奠定材料基础。作为通讯作者的伊丹健一郎也表示,“这项研究解决了一个多年以来的难题。为实现量产化(我们)已与企业展开合作,希望早日将该技术应用落地。”

    2022年4月18日
    1.3K00
  • 高丽大学:由Yu Seung-Ho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下一代钾离子电池

    掺杂氮和硫的石墨烯结构可有效提高电化学性能,但石墨烯的无序排列导致电荷在快速充电速度下储存在石墨烯表面。本研究通过对碳纳米管进行电化学解压缩,使石墨烯纳米带具有井然有序的阶梯边缘,降低了钾离子在充放电反应之间的高能垒,从而实现了高性能的钾离子电池。

    2022年4月11日
    1.1K00
  • Nature撤稿!为销毁造假证据丢弃电脑,“划时代”成果翻车了,副校长鞠躬道歉

    虽然石墨烯纳米带理论模型早在1996年就已被提出,但从制备的角度来说,想要同时从宽度、长度、边缘结构这三个维度来控制GNR的合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来自名古屋大学伊丹实验室的这篇重磅论文,号称首次解决了这个问题

    2022年3月18日 科研进展
    94800
  • 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于贵课题组在石墨烯纳米带制备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该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徐志平团队合作通过调控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的生长参数,直接在液态金属表面原位生长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纳米带阵列。研究表明,将氢气的流速控制在一个相对微量的状态,同时以液态金属作为催化基底,可以引入一种新型的梳状刻蚀行为,从而调控石墨烯的生长。实验发现,利用梳状刻蚀控制石墨烯的生长,可以将传统的薄膜生长转化为准一维的线性生长,从而直接制备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纳米带阵列。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可以将石墨烯纳米带的宽度缩小至8 纳米,且长度大于3 微米。该工作为大面积、快速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1月4日
    1.2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