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
-
福州大学《Adv Mater》:高导电气凝胶,用于大规模生产高灵敏度定制传感器
通过利用冷冻方法,增强骨架结构和刚度,以及对骨架表面化学成分的细致调整,开发了一种自然干燥方法,用于制备具有三维球形大孔结构的MXene基气凝胶。这种合作策略不仅使各种尺寸的天然干燥MXene基气凝胶成为可能,而且还大大改善了气凝胶的机械性能和电响应。
-
福建创新科技志愿服务模式:企业“点单”、科协“派单”、科技社团“接单”
推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教授郑玉婴团队与福建合润包装涂料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就“生物基、石墨烯在包装涂料领域的运用”成立研发项目合作小组,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
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电化学滤波电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垂直取向石墨烯与PEDOT:PSS衍生的复合活性电极,以及5微米的窄沟道结构,将面积比电容较之前工作提升一倍,达到5.2 mF cm-2。在与商用电解质电容器频率性能相当的同时,比容量较之提升两个数量级,并且通过飞秒激光的加工方法,实现了高密度、高一致性的集成,解决了电容器额定电压/电容的定制化问题。
-
DAY1:聚焦先进负极,共谋产业发展!第二届先进负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在东莞隆重开幕
洪若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甲烷裂解的常用方法制备石墨烯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实现甲烷裂化大规模生产石墨烯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对其团队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
福州大学《JMCA》:各向异性超疏水石墨烯气凝胶,具有径向超弹性和轴向超刚度,可实现高效的按需油水分离
本文建立了Si-GPA的固体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乳液渗透过程中的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直观地验证了Si-GPA的乳液聚结和分离机理。因此,机械性能优越的超疏水石墨烯气凝胶在油水分离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
福州大学《JCIS》:PVA/石墨烯/LDH混合气凝胶,具有轻质、防火、抗压等性能
本研究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了轻质PVA/EGO/LDHs气凝胶。在这里,由于EGO片材与PVA基体之间的化学反应,LDHs片材很容易通过形成氢键来固定孔隙结构,从而使抗压强度迅速提高。
-
福州大学《ACS AMI》:垂直石墨烯薄膜实现高性能准固态平面锌离子微电池
石墨烯明显地诱导了均匀的锌沉积/剥离,加速了电荷传输,并增强了活性材料和集电体之间的粘合力。因此,平面Zn@VG//MnO2@VG表现出159 μAh cm-2的高面积容量,201.5 μWh cm-2/67.16 μW cm-2的显著高面积能量/功率密度,以及在180°弯曲角度下95.6%的高容量保持率。所提出的简单的电极修饰策略为设计高性能的柔性和平面ZIMB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福州大学《ACS ANM》:羧基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棉纺织品,用于湿度传感
总的来说,新型GO–COOH功能化电子纺织品(ESPC)在人类健康监测应用中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同时,GO的羧化过程为提高传感性能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
林森ACS Catalysis:原始石墨烯的H2活化起源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林森教授等人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探索了原始石墨烯中的褶皱对H2解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皱可以导致石墨烯C位点的电子结构差异化,表现出不同的得失电子能力,并降低H2解离能垒,H2在活化过程中表现出相反的电荷,即H2极化后再发生H–H键断裂。
-
北京工业大学《ACS AMI》:在300 °C下无转移CVD生长高质量晶圆级石墨烯,用于大规模制造器件
为了保证碳自由基在低温下有足够的活性,作者设计了一个多区热CVD系统,并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对每个加热区的温度进行了合理的校准。作为决定石墨烯薄膜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了腔体压力和氢气流量。
-
福州大学等《Carbon》:3D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用于高性能水系锌离子存储
研究提出提出了一种金属氧化物空间限制策略,以低成本芳烃为前驱体,构建掺杂O和S杂原子的3D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 (3DPC)。发现所获得的 3DPC 由微孔、中孔和大孔组成,并进一步提供了 2813m2 g-1的高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为1.82 cm3 g -1。
-
福州大学徐艺军课题组综述:以石墨烯作用为导向的多功能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
由于石墨烯独特的性质,石墨烯在光催化的三个步骤,即光吸收、电荷分离和表面反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在光吸收方面,石墨烯不仅可以增强光活性组分的吸光强度、拓宽其吸光范围,还可以作为光敏剂自身产生电子。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石墨烯被认为是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的有效助催化剂。此外,石墨烯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和独特的表面性质使其对特定反应物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有利于表面反应的进行。
-
Carbon: 具有互穿多孔结构的自支撑N掺杂石墨烯膜电极用于高效电容去离子
福州大学张谷佳(第一作者)在Carbon期刊发表了题为 “Freestanding N-doped graphene membrane electrode with interconnected porous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的论文。在本文中作者制备了独特的自支撑N掺杂石墨烯多孔膜电极,在NaCl溶液中具有约21.8mg/g的高CDI容量,对其它类型盐具有良好的脱盐能力,表明在复杂盐水溶液中的潜在应用。
-
对多功能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技术的新见解
中国福州大学的徐毅军教授最近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多功能GR基复合光催化剂的优化方法和合成。首先讨论了GR基复合材料的优化策略,包括降低GR缺陷密度,化学掺杂,优化GR和光活性组分尺寸,沉积助催化剂以构建双助催化剂或多助催化剂体系,以及增强GR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参数。然后从新的角度研究了GR基复合材料的合成,重点是GR在光催化中的作用,包括光电子介质和受体,增强吸附能力,定制光吸收范围和强度,以及大分子光敏剂。本文还简要概述了提高GR基复合材料太阳能转换效率的问题和可能的演化技术。
-
福大任志英、侯琳熙:石墨烯气凝胶成果在国际顶刊AIChE Journal发表!
项目组通过简便的冷冻干燥法和气相沉积法得到了具有牢固蜂窝结构的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在其复杂多变的孔径和超疏水性的协同作用下,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仅在重力下就可以分离水滴粒径小于自身孔径数倍的油包水乳液,而且具有超高通量(3255 L/m2 h)和超高纯度(99.9%),比需要外部压力驱动的二维聚合物或无机膜高出1-2数量级。并通过CFD仿真模拟将不可观测的分离过程可视化,发现了水滴的回弹、涡流、聚集、拦截及破碎等现象,提出涡流分离机制:涡流会加快破乳行为,促进在超疏水表面回弹的水滴聚拢,从而水滴被拦截。这一新方法制备的超疏水石墨烯/聚乙烯醇气凝胶在高速高精度的油水乳液分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