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野
-
杂原子掺杂的石墨烯带的精密合成和新兴属性
在该文中,课题组综述了自下向上合成杂原子掺杂GNR的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合成路线、电子性质和应用前景。团队希望为GNR建立可靠的结构-性能关系,为今后杂原子掺杂GNR的分子设计提供指导。
-
南开王小野课题组Angew:高效发光的手性纳米石墨烯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保持前线分子轨道(FMO)分布的条件下,将具有高ФF的发光基团进行螺旋π拓展,进而获得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手性纳米石墨烯的新策略。以苝为母核,作者合成了ФF高达93%的手性纳米石墨烯1,并发现1-rac与1-meso在基态与激发态下具有相似的光物理性质,且均继承了苝分子的FMO分布特征与优异的发光特性,这使得1-rac对映异构体的BCPL高达32 M-1 cm-1。本工作为发展高效发光的手性纳米石墨烯提供了新的分子设计策略,未来通过能量转移、光子上转换以及超分子组装等策略可进一步提高|glum|,从而促进手性纳米石墨烯在CPL相关领域的应用。
-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JACS: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与π拓展的纳米石墨烯
作者从商业可得的5,6-二溴苊出发,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构建七元环,随后通过探索最佳脱氢芳构化反应条件,最终成功以44%的总产率合成了APD分子(图2b)。在此基础上,作者首次证明了APD的衍生化,以溴代APD为关键前驱体,实现了APD骨架的π体系拓展并构筑了基于APD的纳米石墨烯,为发展低能隙纳米石墨烯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JACS: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
乙酰二烯(APD)是芘的一种非苯类非取代异构体,具有与芘不同的电子性质,但自1956年首次合成以来,由于合成和进一步衍生化的困难,人们对其研究甚少。有鉴于此,南开大学的王小野等研究人员,研究了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