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
-
高负载量锂离子电池负极:基于一氧化硅/多孔石墨烯的自支撑复合电极
湖南大学二维材料课题组朱建等人利用大片径的多孔石墨烯与一氧化硅复合,制备出了高质量负载的多级多孔自支撑结构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动力学研究显示,通过改变石墨烯片层上的纳米孔大小,可调整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传输能力,以增加电极在高质量负载下的面容量。此外,该电极材料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这种自支撑式电极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对一氧化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有缓冲作用。在此基础上,将商业化NCM523与其匹配装备成的全电池在1 C的电流密度下,其能量密度远超当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
-
Graphene+中的新型半负泊松比效应
近日,湖南大学的余林凤(第一作者)、郑雄(第四作者)、秦光照(通讯作者)和郑州大学的秦真真(第二作者)、湘潭大学的王慧敏(第三作者)合作开展研究,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设计了一种新型二维sp2-sp3碳同素异形体,即grapheneplus(graphene+)。
-
Nano Res.│湖南大学费慧龙课题组:超快焦耳热技术用于合成多孔石墨烯基Co-N-C一体化催化剂
湖南大学费慧龙课题组采用一种可实现瞬间高温加热和淬火的焦耳热技术,成功在石墨烯基底上合成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单原子Co-N-C整体式催化剂(CoNG-JH)。
-
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联盟组织石墨烯产业产学研对接活动
对接活动上,长沙矿冶研究院杨乐之教授、湖南大学马建民教授和中南大学杜柯教授分别就石墨烯产业发展动态、石墨烯制备及石墨烯在磷酸铁锂中的应用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来自东博墨烯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七夕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就各自的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发言。
-
湖南大学郭坤琨教授Small Structures:具有优异储能性能的共平面聚吡咯基石墨烯水凝胶的合理设计
针对这一主题,湖南大学郭坤琨教授及其合作者设计了一种简单的自组装策略,制备了共平面聚吡咯基石墨烯水凝胶,基于该材料的电极和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储能性能。
-
AFM:氧化石墨烯上的低配位Co-N-C用于高效电催化H2O2合成
近日,湖南大学费慧龙教授,广西大学赵双良教授报道了利用超快加热技术同时调节Co-N-C催化剂的配位数和周围的氧官能团,制备了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的H2O2电合成催化剂。
-
湖南大学费慧龙教授、叶龚兰副教授ACS Catal:微波快速构建石墨烯包覆无定形/晶体异质相NiFe合金电催化剂用于高效析氧
该研究文章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且快速的(2 s)微波热冲击策略一步合成超薄石墨烯包覆亚稳态无定形/晶体NiFe合金异质相结构电催化剂(a/c-NiFe-G),用于高效催化OER,并通过各种表征技术探讨了无定形/晶体NiFe合金异质相结构与OER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揭示了高催化活性的潜在机制。
-
《Nanoscale》湖南大学钟文斌:芳纶纳米纤维/还原多孔氧化石墨烯/聚苯胺水凝胶和衍生薄膜
湖南大学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在组分之间产生共价键的策略,以通过溶剂交换凝胶化获得具有高机械性能的均匀 ANF/还原多孔氧化石墨烯 (ANF/rHGO) 和 ANF/rHGO/聚苯胺 (ANF/rHGO/PANI) 水凝胶和随后的水热处理。所制备的 ANF/rHGO 和 ANF/rHGO/PANI 水凝胶在 20.2 和 13.8 kPa 的高压缩强度下表现出优异的可恢复性,应变分别为 34.4% 和 30.6%,相比之下,应变为 92.5% 的可恢复性为~20 ANF 水凝胶的百分比。
-
湖南大学《ENERGY RESEARCH》:基于聚苯胺/石墨烯涂层聚酯织物的可穿戴超级电容器
首先制备高浓度的石墨烯油墨,然后通过反复浸干工艺将石墨烯涂覆在聚酯织物上。随后,通过在石墨烯涂层聚酯织物上电化学沉积聚苯胺 (PANI) 制备 PANI/GPT 电极。所得织物电极具良好的速率性能和良好的倍率能力。组装的柔性超级电容器还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弯曲长达 5000 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95.10%。这种高性能的纺织电极和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开发其他可穿戴储能设备。
-
湖南大学费慧龙教授团队在石墨烯负载单原子电催化剂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费慧龙教授团队在石墨烯负载单原子电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制备的含有金属单原子位点的定向多孔石墨烯薄膜因具有高活性物质负载量、高本征活性、高荷质输运的特点,在高电流密度产氢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
湖南大学鲁兵安课题组–硫辅助大规模合成石墨烯微球用于优质钾离子电池
我们提出了一种硫辅助方法,将四苯基锡的苯环转化为高纯度结晶石墨烯。具体而言,制备了三维少层石墨烯微球(FLGMs),证明其是储能应用的理想选择。对于钾离子电池,基于FLGM的负极表现出低放电平台(平均放电平台约为0.1 V)、在50 mA g-1时具有285 mAh g-1的高初始容量和高倍率性能(在100 mA g-1时为 252 mAh g-1;在1000 mA g-1为95 mAh g-1)。此外,基于FLGM的负极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 200 mA g-1下循环1000次后没有容量损失。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AFM》: 石墨烯纳米壁基柔软自胶粘热界面材料,用于高效微电子冷却
本文,湖南大学陈鼎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邬苏东副教授、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林正得研究员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发表论文,通过中间质 CVD 在石墨基底上合成了一种由高质量、垂直排列和共价键合的石墨烯纳米壁 (GNW) 组成的多孔薄膜,然后将 PDMS 渗透到 GNW 中以形成复合材料。
-
《AFM》湖大陈鼎、南科大邬苏东、宁波所林正得:石墨烯纳米壁基柔软自胶粘热界面材料,用于高效微电子冷却
在集成电路和电子设备不断增加的功率和封装密度的推动下,通过热界面材料 (TIM) 将多余热量从热点有效散发到散热器是保持系统可靠性和性能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由于石墨烯的超高固有热导率,基于石墨烯的 TIM 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这种 TIM 的冷却效率仍然受到一些技术困难的限制,例如石墨烯的生产诱导缺陷、石墨烯在基体中的排列不良以及石墨烯/石墨烯或石墨烯/基体界面处的强声子散射。
-
湖南大学刘洪波教授课题组《CEJ》:具有片层孔结构的三维各向同性石墨烯水凝胶
刘洪波教授团队选取小尺寸的氧化石墨烯片作为构筑基元,在组装成型前的初始溶液中,其呈无序、各向同性分布,在后续水热还原过程中也实现单片层或少层“边对边”组装成各向同性石墨烯水凝胶,大幅提高三维石墨烯水凝胶的比表面积。后续巧妙地利用浓硝酸对石墨烯片层进行刻蚀形成片层孔,缩短了传输路径,最终得到的三维各向同性片层孔石墨烯水凝胶,在吸附容量显著提高的同时具有超快的吸附速率。该方法通用简便,成本低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
湖南大学《Adv Energy Mater》:3D多孔石墨烯/聚丙烯腈硫复合材料,用于高负荷锂硫电池
锂硫(Li–S)电池作为下一代高密度储能装置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其实际应用受到工业级质量负载下的低容量和快速容量衰减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电子/离子导电性差以及可溶性多硫化物物种的严重穿梭效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湖南大学朱建副教授团队在《Adv Energy Mater》期刊发表论文,开发了一种用于高质量锂硫电池的三维多孔石墨烯/聚丙烯腈硫(3DHG/PS)复合阴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