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
高新技术处党支部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4月22日,市科技创新委高新技术处党支部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材料与器件检测技术中心、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研究实验室和技术成果展厅,与深圳盖姆石墨烯中心人员就中国材料大会2022论坛、2022第九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的筹备组织工作开展座谈交流。
-
清华大学:导热系数可以随环境湿度变化的石墨烯衣物!
来自清华大学的学者研制了一种湿度驱动型柔性热导调节材料,其开关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倍,它是由结构石墨烯和丝胶(GS)组成的。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了微结构随湿度的变化。这种调节可以归因于丝胶的水化/脱水以及随后石墨烯-丝胶界面导热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GS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染色涂覆在普通纺织品上,从而获得对环境湿度变化有显著和可逆响应的热管理服装。
-
清华团队将石墨烯带进元宇宙:集成眼动交互和触觉感知的协同界面,拉伸应变可达1000%,界面厚度仅90μm
相比传统的金属电极,结合柔性聚氨酯的蜂窝状石墨烯电极材料,具有超高的柔性和可拉伸性,拉伸应变范围可高达 1000%,并且此次采用的是基于医疗级的超薄柔性聚氨酯薄膜,本身具有高度透气性、贴附性和生物兼容性,这让电极材料与皮肤实现了完全的共形贴合,具有抗运动的长效贴附稳定性,再加上微米级孔径的蜂窝状石墨烯,电极具有优异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PSS RRL:基于石墨烯和金纳米颗粒修饰的氧化锌纳米花的紫外光电探测器
中国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团队的赵云飞博士和合作者通过使用金纳米颗粒(AuNP)和多层石墨烯对在掺杂氟的氧化锡玻璃(FTO)基底上生长的氧化锌纳米花进行修饰,发现石墨烯和金纳米颗粒的等离子激元共振效应可以极大增强氧化锌纳米花的紫外光电特性,并提高其光响应速度。
-
AFM:丝胶辅助的亲水透气耐洗石墨烯修饰织物以集成多模式智能可穿戴器件
近日,清华大学Yingying Zhang报道了一种亲水性、透气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洗涤的石墨烯修饰的电子纺织品,它是在丝胶辅助下实现的,并能够制造舒适的集成多传感器纺织品。
-
清华大学康飞宇AM综述:天然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作用
包含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的石墨家族由于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和合适的脱嵌锂电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近年来,处于减少CO2排放的考量,天然石墨(NG)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最近,清华大学康飞宇教授等对天然石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起源、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概括总结。
-
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团队综述:石墨烯三维结构组装体制备及光热水蒸发和水处理研究进展
本文全面阐述了石墨烯三维组装体的制备及光热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石墨烯三维结构组装体在光热水蒸发及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深入分析了石墨烯三维结构组装体光热水处理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
我国学者首次实现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为进一步突破1纳米以下栅长晶体管的瓶颈,任天令研究团队利用石墨烯薄膜超薄的单原子层厚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作为栅极,通过石墨烯侧向电场控制垂直的二硫化钼(MoS2)沟道的开关,从而使等效的物理栅长度降为0.34纳米。再通过在石墨烯表面沉积金属铝并使其自然氧化,完成了对石墨烯垂直方向电场的屏蔽。此后,科研人员使用原子层沉积的二氧化铪作为栅极介质、化学气相沉积的单层二维二硫化钼作为沟道,最终完成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
重大/清华/北科大《Carbon》:Nomex纸基双面激光诱导石墨烯,用于多功能人机界面
通过简单地组装三层双面激光定制的Nomex纸来实现接收指令(压力感应能力)和提供反馈(发声能力)的功能集成。该集成器件不仅对类似于轻柔手指按压(约10kPa)的压力具有灵敏的响应(约50ms响应时间),而且可以发出具有更大声音的高质量声音信号压力水平(约70分贝在1W/cm2功率密度)。此外,还展示了两个概念验证演示,即按音频垫和响应命令的耳机,以证实信息交换活动的可行性。
-
Nano Res.│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无机功能材料团队/清华大学朱宏伟教授团队:逃离高熵合金,碳摇身一变成石墨烯
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FeCoNiCu0.25合金铸锭,塑性变形、切割、预处理和退火后得到合金薄片,作为CVD生长石墨烯薄膜的基底,并进行了生长机理探讨。
-
清华大学机械系何永勇课题组在液体润滑领域界面摩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这种非常有趣的摩擦和磨损的逆相关特性,引发了研究人员关于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一是从磨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二硫化钼和二硫化钨对应的摩擦系数更大,但磨损却更小?二是从摩擦的角度思考,磨损是摩擦的重要起源,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的磨损情况更严重,为什么其摩擦系数却更小?
-
清华大学王训《Nature Chemistry》:揭示新型类石墨烯材料“团簇类烯”构筑的全新亚纳米二维材料体系
本研究揭示了团簇类烯材料独特的电子结构、出众的催化性质和良好的结构普适性,有望启发基于团簇的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
中山大学《JMCA》: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启发,智能纳米网增强石墨烯压力传感器,具有超大线性范围
中南大学周建华、清华大学任天令等研究人员在《J. Mater. Chem. A》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启发,设计并实现了纳米网增强石墨烯压力传感器(NRGPS),不仅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而且具有透湿性。与负阻压力传感器不同的是,NRGPS的电阻在较大的压力下会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测量范围。
-
北理工等《Small》:综述-用于小型化能量收集以及能量储存装置的石墨烯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赵扬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等研究人员在《Small》期刊发表论文,综述了石墨烯基微型能量收集和储存器件的最新进展,包括微型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湿气和液体流动发电机、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及其集成器件。重点介绍了电极材料和器件结构在性能提升和功能方面的设计策略。最后,作者总结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在微型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
清华大学张莹莹课题组《AFM》:高度可调节导热的石墨烯-丝胶混合物,用于响应纺织品
先进的热管理纺织品不仅提高了个人的舒适度,还降低了建筑热管理系统的能源消耗。为了满足动态环境中热管理的需求,已经开发出具有可调节热对流和辐射的响应性纺织品,而具有可调节热传导的织物的设计尚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