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申请石墨烯基微波吸收复合材料专利,该专利技术能实现优异的微波吸收能力
石墨烯基微波吸收复合材料包括通过化学键结合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与高级烷基伯胺交替层叠形成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高级烷基伯胺超晶格相,和层间没有高级烷基伯胺插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相;还原氧化石墨烯相和超晶格相夹杂分布。
-
清华大学《Small》:在绝缘体上直接生长石墨烯实现超灵敏生化传感平台
作者的研究首次证明,与高质量的转印CVD或剥落石墨烯相比,直接生长具有良好均匀性和高产率的PECVD石墨烯用于高精度生物传感器芯片是可行的。
-
Rare Metals 清华大学李宝华:含Li3P合金相的锂诱导石墨烯层实现锂金属负极的超稳定电极界面
研究表明rGO层凹凸起伏的导电结构显著增强金属锂与集流体间有效电接触,加速界面电子传输与反应动力学;以及增强负极承受锂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的能力,有利于SEI膜的稳定;微量P元素引入rGO层避免了锂化带来的体积变化;利用P与Li合金化得到的亲锂两相化合物Li3P对锂金属的均匀形核与致密沉积进行定向诱导,解决了锂枝晶问题,提升了锂电池循环寿命。
-
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电化学滤波电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垂直取向石墨烯与PEDOT:PSS衍生的复合活性电极,以及5微米的窄沟道结构,将面积比电容较之前工作提升一倍,达到5.2 mF cm-2。在与商用电解质电容器频率性能相当的同时,比容量较之提升两个数量级,并且通过飞秒激光的加工方法,实现了高密度、高一致性的集成,解决了电容器额定电压/电容的定制化问题。
-
渐冻人蔡磊激动试用“可穿戴人工喉”,缘何成为失语者的希望?|第2眼
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研发出的石墨烯智能人工喉一方面可以通过热声效应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另一方面能够分辨低吟、尖叫、咳嗽、吞咽、点头等动作,并将这种“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
-
柔性器件-用于机器学习辅助人机交互的石墨烯双功能声学换能器
一方面GHRI通过摩擦电声传感机制充当人工耳,另一方面通过热声发射机制充当人工嘴。集成器件的成功也归功于多功能激光诱导石墨烯,同时作为摩擦电材料、电极或热声源。在机器学习的帮助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30个语音类别,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准确率分别达到99.66%和96.63%。此外,GHRI还用于基于识别语音特征的人工智能通信。
-
SPT: 石墨烯嵌入无粘合剂真菌菌丝电极用于电容去离子脱盐
作者使用嵌入石墨烯或活性炭的黑曲霉碳化真菌菌丝开发了一种用于CDI的独立式无粘合剂电极, 电极显示出良好的电导率、大比表面积。 G-FhEld电极在CDI循环中表现最好,具有较高的电吸附容量和盐吸附率。真菌菌丝可以很容易地从食物垃圾中大量生产并通过过滤分离,使得该电极具有高度可扩展性,适合大规模 CDI 应用。该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 CDI 增强海水淡化的低成本且有效的方法。
-
锂硫电池不得不面对的痛点:贫电解液条件带来的挑战!
作者系统地讨论了组装高性能贫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挑战和解决方案。首先,详细讨论了贫电解质条件带来的关键挑战。然后,回顾了减少电解液用量的方法和最新进展,包括优化电极孔隙率和离子传导、引入电催化、探索新型活性材料、电解液调节和锂金属保护。最后,提出了贫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未来研究方向。
-
Advanced Materials 带电单石墨烯量子点的无闪烁发光
基于此,清华大学曹化强教授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Anthony K Cheetham院士及其团队由自上而下的方法合成了非闪烁荧光的单负电荷GQDs。此外,通过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和理论计算,解释了GQDs的非闪烁荧光机制。由于GQDs的HD小于5.5 nm,这使得它们能在生物成像中作为荧光标记试剂。
-
清华团队发现石墨烯量子点,可用于生物成像和生物原位监测,为研究单颗粒催化反应提供新方案
未来,课题组打算将该研究扩展到其他荧光非闪烁量子点。除了石墨烯量子点外,其他荧光非闪烁量子点能否实现在单颗粒层面上的光催化反应,并用于鉴别荧光源于单个孤立的颗粒?这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前不久,他们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基础实验。此外,该团队也将探索石墨烯量子点荧光闪烁的机理。
-
清华大学《ACS AMI》:基于石墨烯/PDMS复合材料的多功能致动器,具有形状可编程配置和高光热转换能力
该致动器由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层和PDMS层组成。凭借超高的石墨烯质量分数(30%),该致动器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意想不到的高光热转换性能(1秒内从室温升至120℃)和快速的光反应能力。
-
喜讯!热烈祝贺我司获发明专利证书
热烈祝贺清华大学与蒙京研究院共同获得《一种天然石墨基散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为:ZL 2023 1 0254883.8)
-
清华大学等《ACS AEM》: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航空除冰
本研究采用简单经济的刮削法制备了梯度浓度的EP和rGO复合材料。具有梯度浓度的新型复合材料在电学和热性能方面与非梯度浓度样品一样出色,即使在使用低浓度的rGO时仍保持卓越的机械性能。此外,融冰实验进一步证明,梯度浓度的复合材料有望在恶劣天气下具有优异的除冰性能。此外,简单易控的制备方法也使梯度浓度复合材料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
-
清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组-曲良体团队诚聘博士后研究人员
年龄 35 岁以下,近年来在国内外科研院校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具有材料、化学、物理、化工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纳米材料与器件,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功能高分子研究者优先考虑。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林元华团队在高性能硒化亚铜基复合热电材料方面取得进展
引入适量石墨烯调制电-声输运行为,实现热电性能的显著提升。最终,Cu2Se-BiCuSeO-石墨烯复合热电材料的ZT峰值可达2.82(1000 K)且在473 K-1000 K范围内的平均ZT值可达1.73,是该体系目前报道的最高性能。本策略简单有效,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制备,为其在中高温区废热回收及温差发电的应用奠定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