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
浙江大学《 ACS Nano》:滚筒状孢子碳球定向石墨烯纤维,用于锂硫电池
借助定向微流体共纺技术和等离子体还原方法,孢子碳球自组装并定向分散成无数石墨烯薄片,形成内部富含滚动编织结构的石墨烯纤维电极,不仅增强了活性材料之间的电接触,还有效提高了石墨烯纤维电极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
【CCL文章】沈程硕课题组文章“具有旗形铰链状结构的扭曲手性纳米石墨烯”
在这项工作中,作者报道了一种合成扭曲手性几何结构纳米石墨烯的新方法,可高效构筑同手性结构的纳米石墨烯异构体。所得纳米石墨烯表现出优异的圆偏振发光性能,发光量子产率可达52%,圆偏振发光亮度(BCPL)可达305 L·mol−1·cm−1。
-
浙江理工大学《FIBER POLYM》:含有内部石墨烯层的层状芯壳结构纱线,用于柔性传感器
本文创建了一种线性柔性PU-PGP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一层分层排列的石墨烯纳米板。该传感器是在不使用化学溶剂的情况下制造的,仅依靠石墨烯纳米板和PDMS之间的强静电和范德华力。
-
浙江理工大学Juanmei Hu和Fengmin Wu等–胆固醇诱导石墨烯纳米片进入细胞膜
在本文中,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石墨烯纳米片与具有胆固醇的1,2-二棕榈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膜相互作用的分子细节。
-
浙理工《Mater Commu》:柔韧可拉伸PET@rGO-x复合织物,用于可调谐电磁吸收
调节氧化石墨烯(GO)浸渍液的浓度可以有效控制rGO的负载量,从而调节PET@rGO复合织物的电磁参数。当浓度为2.0mg/mL 时,制备的 PET@rGO在12.4GHz 时的最佳反射损耗(RL)值为-24.53dB,相应的有效吸收带宽(EAB,RL≤-10 dB)为3.20GHz(9.20-12.40 GHz)。
-
Angew、AFMs连发!高性能可形变纤维基超级电容器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观研究员和吕汪洋教授团队,在高性能可形变超级电容器领域取得了系统原创性成果,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iber Materials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为柔性新能源技术与可穿戴电子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奠定材料基础。
-
浙江理工大学《Adv Fiber Mater》:基于离心静电纺丝导向异质结构石墨烯-聚苯胺分层织物的高性能可拉伸超级电容器
我们的工作为实现储能技术中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先进电极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一步,这可能为指导可穿戴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Yonghuan Zhao等–改性还原氧化石墨烯LDHWPU纳米杂化涂层尼龙6织物具有持久的
本研究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锌-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RGO-LDH)纳米杂化物填充到WPU涂层中制备光热纺织品。采用聚多巴胺(PDA)对RGO-LDH纳米杂化物进行表面修饰,以改善其在WPU中的分散性。
-
浙江理工大学《ACS ANM》:激光诱导石墨烯应变传感器,用于唇读识别和人机交互
综上所述,采用紫外激光烧蚀PI薄膜,得到了精细设计的石墨烯应变传感器,该应变传感器具有弯曲和压制传感特性。LRR技术通过基于唇读命令控制操纵者的动作,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静音或遮蔽通信以及黑暗环境中的对话,也使HMI成为可能,展示了其作为传统语音和视觉识别方法的替代方案的潜力。
-
浙理工《J Energy Storage》:氮掺杂硅氧烯及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高性能纤维基超级电容器
综上所述,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二维材料掺杂方法,通过将氮掺杂SiN掺入GFs中,制备2D/2D复合材料作为FSC的电极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柔性FSC高性能电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
浙江理工《ACS AEM》:超细碳纳米纤维增强石墨烯纤维电极,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一维材料掺杂方法,通过将CNFs纳入GFs,制造出一维/二维协同增强结构作为FSCs的先进电极材料。结果,获得了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出色的导电性(308 S/cm)和大比表面积(237.8 m2/g)的CNGF30。对于储能应用,需要大量的离子存储空间和快速的电子传输,这可以通过CNGF电极的超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来实现。本研究使人们了解了分层结构的纤维对电化学活性的影响。
-
浙理工《CST》:基于CCNF/IL/石墨烯的高电响应离子致动器,用于仿生机器人、软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利用生物友好型CCNF、IL和GN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电响应离子软致动器。基于CCNF掺杂IL和GN制备了CCNF的CCNF-IL-GN膜,具有离子传输快、电荷能力优异的特点。研究了致动器的仿生应用,如仿生花、仿生手指和仿生窗口。作者相信,CCNF-IL-GN致动器及其仿生设计将指导仿生机器人、软机器人、柔性触觉电子和生物医学有源器件的进步。
-
浙理工《ACS APM》:界面修饰的石墨烯/棉织物,用于可穿戴压力传感器
综上所述,提出一种基于柔性织物的压力传感器,其中带有负电荷的纤维素剥离石墨烯通过静电吸引牢固地吸附在聚乙烯亚胺改性棉织物的表面上。由于CEG/PEI-CFs强大的界面结合和织物基材的交织结构,该传感器在经过100次洗涤和1000次磨损后仍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此外,该传感器还表现出良好的灵敏度(-1.7 kPa-1)、耐久性以及在23000次加载-卸载循环下的长期稳定性。得益于这些优越的性能,压力传感器已被证明可以监测人体运动、生理信号和微表情,这表明它在人机交互、智能纺织品和电子皮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ESM》二硫化钼/多孔石墨烯超纤维用于高电化学储能
纤维型超级电容器(F-SCs)因其高充电能力、优异的可编织性和长寿命在未来的便携式电子和可穿戴行业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纤维电极的堆叠微/纳米结构和较差的法拉第活性严重限制了离子动态传输和氧化还原电荷存储,为低能量密度和实际应用带来障碍。
-
浙理工《ACS ANM》:基于石墨烯纤维的可穿戴电阻式传感器,用于监测人体运动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穿戴的G-Fs传感器来监测人体运动。可穿戴式 G-Fs 传感器在 0 到 120° 的广泛弯曲范围内表现出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G-Fs传感器用于监测手指弯曲和微小肌肉运动,展示了高精度、灵敏度、稳定性和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