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
-
潮声丨人人都在玩户外,浙江如何布局新赛道
蓝途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则与浙江理工大学团队合作,研发了调温蓄热功能型冲锋衣、石墨烯抑菌型冲锋衣等产品。售价299元一件的石墨烯抑菌型冲锋衣是“爆款”,去年卖出了16万件。
-
73岁教授退休后打了一场“持久战”
近年来,凌荣根团队已先后研发出浅白色石墨烯锦/涤纶纤维、轻量高弹保暖聚酯纤维、抗起球聚酯纤维、超细旦聚乳酸等多款聚酯纤维面料,正在寻求更多生产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他透露,相关产品预计在5年内实现千亿元的产值,将带动聚酯纤维行业产生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
《ESM》二硫化钼/多孔石墨烯超纤维用于高电化学储能
纤维型超级电容器(F-SCs)因其高充电能力、优异的可编织性和长寿命在未来的便携式电子和可穿戴行业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纤维电极的堆叠微/纳米结构和较差的法拉第活性严重限制了离子动态传输和氧化还原电荷存储,为低能量密度和实际应用带来障碍。
-
蒋仲庆教授,JMCA观点:NiFe NPs负载缠绕自生长碳纳米管的N掺杂石墨烯中空小球在可充电液态/柔性全固态锌空气电池
本篇工作提出了一种改进策略,即结合碳质材料和合金NiFe基材料,设计并构筑双功能氧电催化剂。根据以往的实验和模拟调研,碳材料的多维结构可以有效地框定合金颗粒的生长,避免颗粒的聚集。同时,引入金属基催化剂也可以增加碳的结晶度,这有助于充分暴露活性位点和提升电化学性能。但是到目前为止,由镍铁基碳材料组装的ZABs装置仍然不能获得预期的充放电性能。
-
纳米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我——彷徨在迷失的边缘,所幸勇往直前
大片径氧化石墨烯片协助碳纳米纤维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并构建三维碳系骨架结构,增强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耐热性能、动态热力学性能,在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有重要的应用。
-
浙江理工大学胡毅教授CEJ: 高导电性EGaIn /丝素墨水用于石墨烯3D阵列结构MSCs
受纺织染整领域低成本、高通量和可扩展印花工艺启发,使基于电子墨水的平网印花工艺在改进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产品的有限制造方法上实现可能。然而,当前制备的柔性电子器件,其电子电导率和离子传输提升仍然存在挑战。研究人员通过探究丝素(SF)对液态金属离子的吸附螯合作用制备出高稳定性镓铟(EGaIn)/ SF墨水,运用平网印花策略在柔性基材上可扩展制备图案化高导电EGaIn集流器,并对其导电恢复机制进行解析。同时,通过调节丝网目数和精准对花印制石墨烯3D阵列结构微型超级电容器(MSCs)电极,进一步解析其多向离子扩散机理。测试结果表明,所得的MSCs器件表现出出色的机械柔性、集成性和电化学性能,这在未来的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品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
浙理工《ACS AMI》:石墨烯-阴丹酮搭配MXene电极用于高性能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
浙江理工大学赵福刚老师课题组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将多电子氧化还原可逆、结构稳定的阴丹酮 (IDT) π-backbones 与还原的石墨烯氧化物(rGO)框架形成IDT@rGO分子异质结。这种不含导电剂和粘合剂的薄膜电极在-0.2-1.0V的电位范围内提供高达345Fg–1的最大电容。搭配薄膜电极-Ti3C2Tx MXene在负极中工作-0.1至-0.6V 的电位范围提供了高达769Fg–1的电容。由于IDT@rGO异质结正极和 Ti3C2T x MXene负极的完美互补电位,聚乙烯醇/H2SO4基于水凝胶电解质的柔性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8kWkg –1的高功率密度下提供了1.6V的扩大电压窗口和 17Whkg–1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能量密度,以及显著的速率能力和循环寿命以及出色的柔韧性和可弯曲性。
-
浙江理工大学《Adv Mater Technol》:各向异性和超薄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膜,具有优异EMI屏蔽性能
研究通过简单的湿纺工艺,提出一种具有皱纹、凹槽和分层结构的新型超薄有序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 (orGOF) 膜。结果表明,oGOF膜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导电性和定向电磁屏蔽性能。
-
学术报告: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和晶体多孔高分子的制备及能源应用
学术报告: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和晶体多孔高分子的制备及能源应用
-
浙江理工大学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光催化材料研究获进展
据了解,课题组利用石墨烯量子点作为“剥离工具”,成功开发了多种绿色、高效的二维氮化碳纳米片的合成方法,探索出了一条构建高效新型光催化材料的崭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