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教育部浙江大学单一来源采购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征求意见公示

    教育部申请浙江大学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采购项目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项目预算金额 105.0000000 万元(人民币),该项目拟由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纳贤街6号海虹新材料科技园提供(或承担)。现将有关情况向潜在政府采购供应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从2021年06月24日至 2021年06月30日 止。

    产业新闻 2021年6月23日
    1.2K00
  • 浙大高超课题组《Nano Lett》:流变学调控助力实现宏量制备高性能石墨烯纤维

    研究根据聚合物稀溶液理论,增加分子量能够有效降低聚合物临界缠结含量,选用了分子量高达30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来降低复合体系中聚合物的含量。超高分子量聚合物能够有效规避氧化石墨烯片层从而形成整体缠结网络,30 wt.%聚合物添加剂能够有效增强氧化石墨烯溶液的粘弹性,使其拉伸比从84%提高到1200%,从而实现了高速吹纺制备石墨烯纤维材料,其纺丝速度高达556 m min-1,比之前湿纺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达到了化工纤维的生产水平.

    2021年6月18日 科研进展
    2.0K00
  • 浙大高超Nano Letters:纯净石墨烯纤维材料的高速吹纺

    近日,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刘英军,Zhen Xu报道了开发了一种改善石墨烯(GO)纺丝浆料粘弹性和伸长性的流变策略,实现了GO纺丝浆料的吹风纺丝,纺丝速度达到556 m min−1,比常规湿法纺丝提高了2个数量级。

    2021年6月16日
    2.3K00
  • 聚丙烯腈的导热逆变——基于石墨烯层间限域效应的导热膜制备策略

    为解析高分子在石墨烯层间诱导的形态之变,浙江大学高超团队将聚丙烯腈限域在GO片层间制备复合薄膜,在2800 oC热处理后,实现了聚丙烯腈的层间限域诱导石墨化过程,得到了高导热、高导电的柔性薄膜。

    2021年6月15日 科研进展
    1.1K00
  • 浙大高超课题组《Carbon》:石墨烯纤维的应力松弛行为

    浙江大学高超课题组在《Carbon》期刊发表名为“Stress relaxation behaviors of graphene fibers”的论文,研究了 GF 的应力松弛行为,并揭示了新生 GF 的应力严重下降。作者发现松弛过程中的应力下降随着取向度和结晶度的提高而减少。

    2021年6月4日 科研进展
    1.5K00
  • 浙江大学高超、许震团队:二维材料宏观组装体的塑化再加工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共同通讯)、许震研究员(共同通讯)团队选取氧化石墨烯为实验模型,揭示了二维氧化石墨烯近固态的弹塑性转变特征,总结了二维材料的塑性行为,提出了以氧化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的精密塑化再加工策略,实现了宏观组装材料表面立体结构的精细构筑,拓展了二维宏观材料的应用前景。

    2021年5月26日 科研进展
    1.3K00
  • 2021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功能性新型材料国际论坛长乐召开

    在科技主题中,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系教授、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超介绍了利用全球独有的单层氧化石墨烯核心技术开发的具有抗菌抑菌、抗病毒、防紫外、抑螨虫、远红外发射、负离子发生等六大功能的单层石墨烯复合纤维,即石墨烯多功能康护纤维4.0。

    产业新闻 2021年5月24日
    2.1K00
  • Science之后,浙大高超团队再发AM!

    浙江大学高超、许震团队报告了一种由溶剂插层诱导的近固态塑性二维纳米片,并实现了亚微米尺寸的塑性制造。溶剂插层所激活的层间滑动赋予了水塑性GO纸(Hp-GOPs)整体和局部塑性变形能力,其极限拉伸应变增加了500%。微模压策略可以获得组件的精细结构,包括折纸、压花和周期性阵列,还能调节其性能,包括表面亲水性、离子传输和光吸收。

    2021年5月17日 科研进展
    1.4K00
  • 涂上氧化石墨烯 普通纤维也能自带“返回键”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湿法纺丝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溶剂触发下,能实现精确可逆的融合与分裂。尼龙、蚕丝、不锈钢丝、玻璃纤维等传统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纤维表面涂上一层氧化石墨烯后,也能够具有“组装—精确还原”的功能。这项成果5月7日刊登于《科学》杂志。

    2021年5月12日
    1.2K00
  • 涂上氧化石墨烯 普通纤维也能72变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湿法纺丝制备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在溶剂触发下,能实现精确可逆的融合与分裂。尼龙、蚕丝、不锈钢丝、玻璃纤维等传统高分子、金属和陶瓷纤维表面涂上一层氧化石墨烯后,也能够具有“组装-精确还原”的功能。这项成果5月7日刊登于《科学》。

    2021年5月9日
    1.5K00
  • 浙大许震:揭秘石墨烯宏观组装强度的“尺寸困境”起源

    这一工作阐明了二维大分子组装材料的“尺寸困境”的结构与形成起源,回答了以往研究中对尺寸效应的矛盾认识,同时也开启了对二维大分子材料中褶皱构象与凝聚结构进行精确分析的新思路。

    2021年5月8日 科研进展
    2.0K00
  • 科学家发现氧化石墨烯不仅可变还自带“返回键”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高超课题组发现,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能力,氧化石墨烯纤维在宏观尺度上能够在融合之后实现精确可逆的分裂,好比是自带了一个“返回键”。这项成果将对未来精确可逆的组装产生积极影响。5月7日,这项成果在《科学》发表。

    2021年5月7日
    1.7K00
  • 浙大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成果登上《Science》——氧化石墨烯纤维的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纳高课题组高超教授(共同通讯作者)、李拯(共同通讯作者)博士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纤维的二维基元结构和大体积收缩动态特性首次实现了宏观材料的精确可逆融合与分裂。合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刘益伦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及其博士生刘静冉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及有限元模拟。

    2021年5月7日 科研进展
    2.3K00
  • 关于召开2021中国纺织创新年会•功能性新型材料国际论坛的通知

    拟邀浙江大学、北京服装学院、长乐区功能性材料企业代表从石墨烯产品开发、改性阻燃纤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专业分享。

    2021年5月6日
    1.4K00
  • 浙大高超教授团队实现高温稳定高导电石墨烯膜,可用于电磁屏蔽防护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共同通讯)、许震研究员(共同通讯)、刘英军副研究员(共同通讯)团队,利用氯化铜作为掺杂剂,实现了低密度、高柔性、耐高温、高导电掺杂石墨烯膜材料的制备。相比于纯石墨烯膜,其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均有所提高,比导电率超过大部分金属。此外,掺杂石墨烯膜具有极高的电磁屏蔽效能,在高低温、腐蚀性等极端环境中都可稳定使用。

    2021年4月18日 科研进展
    1.7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