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AMT》:基于防水石墨烯/碳纳米管/PDMS复合材料的新型柔性水生触觉传感器
所制备的石墨烯/碳纳米管/PDMS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和机电性能,水接触角超过 134°,测量系数高达2296,是水下大范围力传感的理想压阻传感材料。所提出的触觉传感器具有3×3个传感单元,并采用双互锁水波纹结构来提高灵敏度和力检测范围。
-
Nat Commun:具有大负泊松比的十字排列石墨烯气凝胶在凹槽表面优先生长冰
在这里,浙江大学Hao Bai,Weiwei Gao通过原位观察和理论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冰的形成及其在凹槽表面的定向生长,并发现了凹槽的显着尺寸效应。
-
高超教授应邀参加“传道经纬:科学家的故事”北大街100号 UAL 系列讲座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讲座题目为“发现、发明、发展:石墨烯与未来文明浅谈”,由汪芳老师主持。
-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团队Adv Fiber Mater综述—多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组合拳”打出大用途!
系统阐述了多功能纳米复合纤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文章重点介绍了高分子基纳米复合纤维的六大功能:高力学强度、电磁屏蔽与阻燃、导电导热性、远红外/负离子发生与发电、能源储存、湿度及化学传感;总结了不同功能纤维的设计思路、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提出了现有纳米复合纤维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浙江大学许震副教授 揭示二维分子“随机落叶”聚沉行为
探究了二维大分子在相分离过程中聚集的热力学机理和动力学特征,提出“随机落叶 Random Falling Leaves”模型描述了二维分子聚集动力学规律。基于传统的Flory溶液理论,揭示了不良溶剂比例控制的氧化石墨烯临界聚沉现象,构建了“随机落叶 Random Falling Leaves” 动力学数学模型,理论推断并实验验证了二维大分子聚集体尺寸与不良溶剂含量呈现指数关系。有趣的是,二维分子微观的聚集动力学过程与日常“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诗意场景不谋而合,同时符合一种数学规律。
-
与会嘉宾共话“纺织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原军事科学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教授施楣梧、浙江大学教授高超、南京大学教授朱嘉,分别作了题为《染料智能分子工程》《基于多纤维协同效应的高性价比阻燃面料研发》《石墨烯纤维结构功能一体化探索》《纤维与光热调控》的报告。
-
浙江大学《AOM》:基于超薄硅/石墨烯混合波导的高效全光调制器
由于超薄硅光子平台增强了光-石墨烯相互作用,石墨烯中的光学非线性吸收大大增强,对于2μm长的调制器,每脉冲饱和阈值为0.9pJ,调制深度达到>50dB。测得的调制效率高达 0.052dB μm−1.此外,所提出的全光调制器有可能在数百千兆赫的带宽下工作。目前石墨烯在超薄硅光子波导上的混合集成为片上超快和高能效全光信息处理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
浙江大学《AFM》:塑性溶胀法制备功能性石墨烯气凝胶纤维纺织品
这种近乎固态的塑料膨胀工艺使纺织品中的石墨烯保持了较高的结构有序性和可控密度,并在密度为 0.4gcm-3 时表现出创纪录的高达103MPa的抗拉强度和高达1.06×104S m-1 的导电性。GAF 纺织品具有113MPa的高强度、多种电学和热学功能以及高孔隙率,可作为更多功能材料。塑料膨胀法为制造各种气凝胶纤维纺织品提供了一种通用策略,为其现实应用铺平了道路。
-
浙江大学林时胜教授:液态水分子基石墨烯异质光电探测器及血氧仪
本工作将具有宽带吸收的 GaAs集成到光电转换测量器件中,成功地对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进行了检测。作者从光电容积脉搏波中成功提取到了信号的交流和直流分量,其中交流分量主要来自探测器吸收的通过动脉流动血液的光,直接反映了血管直径的变化。
-
浙江大学秦发祥团队:调控MXene/Graphene基插层微球的异质界面工程,增强电磁波吸收性能
微球中丰富的2D/2D/0D/0D插层异质结提供了高密度的极化电荷,同时产生了丰富的极化位点。通过调整石墨烯和MXene在前驱体中的比例,结构单元中二维材料的插层周期可以被精确地设计,这可促进可调节的界面电荷积累行为和极化特性。并通过CST建立不同插层模型验证了插层调控对于界面极化损耗的增强。在5wt%的低填充物负载下,极化损耗率超过70%,最小反射损耗可以达到-67.4dB。
-
西安交大刘益伦教授课题组 AFM:石墨烯聚集体多尺度强韧化方法
提取了不同层级影响力学性能衰减的关键特征结构,即缺陷单层、堆垛多层、聚集体网络结构,构建了石墨烯聚集体多层级力学模型。揭示了石墨烯聚集体多尺度力学性能衰减机理,包括单层缺陷敏感、多层面内-层间载荷传递、聚集体微结构非均匀。
-
浙江大学秦发祥研究员团队 AFM: 高精度3D打印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胶带
浙江大学秦发祥研究员团队和尹俊研究员团队通过调控氧化石墨烯片层结构,分析各个基团对分散液流变性能与均匀性的影响(图2),得出制备3D打印墨水最适的氧化石墨烯片层分子结构。
-
浙江大学《ACS ANM》:直接墨水书写3D打印法制备石墨烯柔性传感器,用于呼吸和气流监测
总之,DIW方法已被用于实现基于石墨烯的柔性传感器,其GSCA用于可穿戴和气流监测。研究证明,GSCA是精确监测脉搏、呼吸等。传感器还可以根据一次刺激下的峰值数区分瞬态压力和稳压。最后,DIW打印的CAGS已被证明能够识别气流耦合剂应用的气流强度和方向。
-
浙江大学《AFM》:超精密3D打印石墨烯气凝胶微晶格,用于微型传感器和电子皮肤
研究通过调节氧官能团来配制可打印氧化石墨烯(GO)墨水,这使得可以打印具有70µm超高打印分辨率的自立式3D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微晶格(GOAL)。然后将减少的GOAL(RGOAL)粘贴到胶带上,作为一种简单而大规模的策略,以使其功能适应目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