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Lab Chip》:激光诱导石墨烯基数字微流控:成本低于一美元的多功能平台
研究介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LIG)的数字微流控芯片(gDMF)的开发情况。它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划线工艺轻松制成(10 分钟内,环境条件下,无需昂贵的材料或洁净室的技术)。此外,平面寻址 DMF(pgDMF)和垂直寻址 DMF(vgDMF)都很容易实现,后者有可能提供更高的电极密度。
-
浙工大/浙大《Small》:通过焦耳加热实现垂直石墨烯上的超快负载硫化镍,用于增强型锂金属电池
研究通过一种简便的超快焦耳加热(UJH)方法,在垂直石墨烯(VG)上种植金属硫化物(如 Ni3S2),从而在碳布(CC)支撑的 VG 基底上均匀分布亲锂位点并牢固结合,报告了一种新的亲锂骨架。
-
浙江大学《Adv Sci》:基于激光雕刻石墨烯的连续汗液分析贴片,用于马匹热应激管理
综上所述,本文开发了一种无线可穿戴生物电子系统,用于对马匹进行多路汗液监测。激光雕刻的多模态传感器可有效实现汗液诱导、灵敏传感和多通道生命体征传感。
-
浙大高超课题组《Small》:高柔韧性和超弹性石墨烯纳米纤维气凝胶,用于智能手语
这种机械稳健性源于其跨尺度多孔结构,该结构由双曲微孔和多孔纳米纤维组成,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能力。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柔性和超弹性GNFA 作为电传感器在检测拉伸和弯曲变形方面表现出的高灵敏度和超稳定性。将GNFA 传感器安装到人的手指上,并通过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了高精度的手语智能识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柔性、高弹性的石墨烯气凝胶,可用于传感器技术中的可穿戴人机界面。
-
浙江大学Nano Letters:层间缠结调控制备高性能石墨烯基复合纤维
通过设计分子相互作用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层间缠结调控策略,突破了仿贝壳石墨烯基复合纤维韧性和强度的极限。在对缠结网络的调控中,指出材料机械性能的两个增强趋势:(1)引入氢键,形成额外的动态凝聚缠结点,增强层间缠结网络,促进载荷的有效传递和应力的平均分布,实现了石墨烯基仿贝壳材料更高的强度和韧性的组合。纤维的最高强度能够达到1.58 GPa,韧性52 MJ/m3。(2)同时引入氢键和金属离子配位键,增强层间缠结网络,制备的纤维强度为2.3 GPa,杨氏模量有253 GPa,实现了更高强度和刚度的组合,超过了以往常见层状复材的增强策略。
-
浙江大学:基于石墨烯的可穿戴步态识别传感器系统,用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
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开发的压力传感器阵列具有灵活性和可靠性。多个传感器单元被集成到鞋垫中,以检测关键足底位置的实时压力。此外,还设计了电路硬件和算法,以加强传感器系统的步态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拟议系统的步态识别准确率为 99.85%,并通过在外骨骼机器人上的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
浙大高超课题组近年重要工作概览
课题组介绍 浙江大学纳米高分子高超课题组,由高超教授领衔,有教授1名,特聘研究员2名,副教授1名,专职研究员1名,科研助理3名,高级研发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博士后5名,博士生19名,硕士生18名,共计50余名成员。该团队聚焦氧化石墨烯,重点研究其化学与物理…
-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等:面向极端热管理的双向高导热且结构超稳定的石墨烯基厚膜
通过可靠的无缝键合组装策略,有效改善了石墨烯厚膜的界面结构,获得了结构超稳定且双向高导热的石墨烯厚膜。当厚度为250 μm时,其面内和面外热导率分别高达925.75 W/(mK)和7.03 W/(mK)。此外,在77 K至573 K的数百次高/低温冲击后,该石墨烯厚膜的结构和导热性能也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确保了其在极端热管理应用中的环境适应性。
-
浙大高超课题组《Carbon》:大规模制备高导热石墨烯纤维长丝
这项工作实现了高强导电石墨烯纤维的大规模制备,拓展了石墨烯多丝的研究领域,拓宽了石墨烯纤维作为热管理材料的应用前景,促进了石墨烯纤维的工业化生产。研究期待着石墨烯纤维在热管理、电磁屏蔽、功能纺织品等方面的现实应用,并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工艺的改进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和性能。
-
浙大高超团队《Nat. Commun.》: 超高导热超高模量石墨烯纤维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最新工作,提出“复合流场湿法纺丝”方法,纺丝的同时,引入径向的旋转流场,使原本径向无序分布的氧化石墨烯基元有序化排列,形成了同心圆的液晶织构,经过干燥和高温石墨化后处理,大幅增大纤维中晶区的三维尺寸,同时实现了纤维的超高导热和超高模量性能,导热率达1660 W/mK,杨氏模量达901GPa。
-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等:面向极端热管理的高导热石墨质膜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GF在循环液氮冲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表面鼓泡新现象,并揭示了其结构破坏机制,即氮气分子在GF的内部结构空隙中遵循“渗透-扩散-变形”行为模式。该工作提出了一类通用的无缝异质界面增强的结构设计,有效克服了高导热GF在极端液氮冲击下固有的结构失稳并维持了高导热性,为开发应用于极端环境的下一代热管理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研究前沿:浙江大学顾臻/徐凯臣Nature Electronics | 激光诱导石墨烯
低温气氛增强了有缺陷的多孔石墨烯和水凝胶内的结晶水之间的界面结合。利用水凝胶作为能量耗散界面和平面外电路径,可以在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中,诱导连续偏转的裂纹,增强了固有拉伸性的五倍以上。该项方法,有望创建用于皮肤监测的多功能可穿戴传感器和用于体内检测的心脏贴片。
-
浙江大学《AMT》:基于防水石墨烯/碳纳米管/PDMS复合材料的新型柔性水生触觉传感器
所制备的石墨烯/碳纳米管/PDMS 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疏水和机电性能,水接触角超过 134°,测量系数高达2296,是水下大范围力传感的理想压阻传感材料。所提出的触觉传感器具有3×3个传感单元,并采用双互锁水波纹结构来提高灵敏度和力检测范围。
-
Nat Commun:具有大负泊松比的十字排列石墨烯气凝胶在凹槽表面优先生长冰
在这里,浙江大学Hao Bai,Weiwei Gao通过原位观察和理论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冰的形成及其在凹槽表面的定向生长,并发现了凹槽的显着尺寸效应。
-
高超教授应邀参加“传道经纬:科学家的故事”北大街100号 UAL 系列讲座
浙江大学高超教授讲座题目为“发现、发明、发展:石墨烯与未来文明浅谈”,由汪芳老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