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
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张经纬团队在石墨烯制备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张经纬团队创新性地开发了溶剂结晶辅助剥离策略,揭示了溶剂结晶增强剪切强度和界面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实现了本征石墨烯的高效制备。与传统液相机械剥离方法相比,新方法有效降低了机械能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机械能利用效率提升了两个数量级(Nano Lett.)。
-
河南大学《CEJ》:基于增强分子间和界面相互作用提高石墨烯液相剥离效率
这项工作有望为经济、高产地生产 GNs 建立一条通用、高效的途径,阐明固液界面分子构象影响剪切力从溶剂到石墨传递的微观机制,从而促进 GNs 以及其他二维(2D)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
-
Angew. Chem. :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管理碘化铅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
在此研究中,设计的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实现了缺陷去除和晶体稳定两方面的功能。该石墨烯纳米片的处理不仅使钙钛矿薄膜更加均匀,而且减少了非辐射复合中心。瞬态表面光电压测量研究了纳米片引起的载流子动力学,揭示了钙钛矿薄膜中的电荷分离机制:促进钙钛矿/电子传输材料界面中的电子提取,并诱导了更顺畅的空穴传输。
-
Adv. Funct. Mater.: 通过化学破坏自组装Janus氧化石墨烯用于大面积高性能的忆阻器
结果显示:Ag/J-GO/Au忆阻器展现出优异的阈值型阻变开关行为,例如低泄漏电流(≈10-12A),低工作电压(≈0.3 V),高耐久性(>12,000 次),以及成功模拟了生物突触的部分典型可塑性行为。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获得大面积、连续和均匀Janus 2D薄膜的新策略,并验证了Janus 2D材料在固态微电子领域(电学仿生突触)中的新应用。
-
Nano Res.│河南大学陈珂课题组:石墨烯集成波导——性能、制备及应用
河南大学陈珂教授团队系统总结了近年来GIWGs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侧重强调GIWGs的制备技术及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分别介绍了四种制备方法,即机械剥离、液相合成、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 CVD)生长与转移以及无转移原位生长法等,揭示了各种制备技术对器件性能指标的调控规律,指出了GIWGs领域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AM》:超宽带强电磁屏蔽性能的铁磁石墨烯石英织物
近日,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亓月助理研究员、河南大学陈珂教授、美国莱特州立大学吴志强教授等人利用卷对卷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批量制备了一种大面积、轻质、柔性、具有超宽带强电磁屏蔽效能的铁磁性石墨烯石英纤维织物(FGQF)。
-
石墨烯-钙钛矿复合结构的超快电荷转移增强非线性光学性质
研究团队提出的超快电荷转移过程增强石墨烯-钙钛矿复合结构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新方法,相比于改变钙钛矿尺寸和结构等传统方法,能够实现对饱和吸收性质的定向调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石墨烯超快载流子传输性质的优点,为下一步应用到超快脉冲激光器被动锁模或调Q装置中奠定了基础。
-
西湖大学徐宇曦,广西大学孙丽霞,河南大学陈中辉AFM:自生长策略有效协同调控石墨烯层间距和亲液性制备高性能钾离子电极
西湖大学徐宇曦课题组及其合作者联合报道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生长策略在石墨烯层间均匀可控生长超小氧化铁纳米颗粒,实现同时精准调控石墨烯的层间距和增强电解液的亲液性,从而得到高性能、长循环稳定的三维石墨烯自支撑钾离子电极材料。
-
徐宇曦AFM:同时调节石墨烯层的层间距离和亲液性以实现超高钾存储性能的自生长策略
西湖大学徐宇曦研究员,广西大学孙丽霞研究员和河南大学陈中辉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简单但有效的自生长策略,可同时调节石墨烯层的层间距离和亲液性,从而使碳材料具有超高的储钾性能。
-
我院陈珂教授团队在Nano Energy上发表关于单晶石墨烯基柔性透明电极的最新成果
单晶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高不可渗透性,能够有效阻止外环境中水、氧分子向石墨烯/铜界面的渗透(图2),从而避免了因原电池反应而导致铜加速腐蚀的问题,显著增强了铜电极的抗氧化稳定性和抗酸腐蚀耐久性。同时,所采用的层层组装制备工艺既克服了石墨烯转移工艺中常见的薄膜褶皱、污损等问题,又降低了铜纳米线网络的表面粗糙度进而获得超光滑的电极表面。在此基础上,基于SCG/CuNW/UVR透明电极成功构筑了柔性摩擦纳米发电机和量子点光发光二极管等器件。
-
国内首个水性纳米技术石墨烯项目在濮阳成功实施
水性纳米技术石墨烯项目落户于濮阳县电子电气产业园,由河南省军工环保热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该公司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控股的河南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联手新材料与产业技术北京研究院、河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共同进行石墨烯项目的产学研科技创新。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出水性纳米材料的硬质芯石墨烯和软质芯石墨烯产品,顺利通过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
张治军教授课题在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
该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商业化ATO前驱体在不同胶溶剂中的分散机理,通过水热反应成功构建了海绵状的ATO-石墨烯复合材料,并详细表征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在锂离子电池储能方面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