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
三维多孔Ti3C2 MXene/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上生长AgI半导体,以开发H2S测定的敏感和选择性“信号开启”光电化学传感器
当MXene和氧化石墨烯(GO)的起始进料质量比为1:8 (MGA1:8)时,生成的MGA在AgI半导体生长后具有最优异的PEC性能,优于其单体(Ti3C MXene和GO)和其他起始进料质量比的MGAs。这种基于MGA1:8/AgI异质结的PEC传感器随着S2-浓度的增加,PEC响应显著增强。相应的,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 nM-200 μM,检测下限为1.54 nM (S/N = 3),具有独特的选择性。
-
江苏大学微纳光电子与太赫兹技术研究院Yunxia Ye等–基于太赫兹金属-石墨烯混合元传感器的象形图水平百菌清农药追踪
金属-石墨烯杂化超材料结合环偶极谐振为开发超灵敏THz传感器开辟了新途径,在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Rui Yuan等–以氧化石墨烯为基底的对称钴卟啉在催化氧还原反应中的取代效应
选取三种对称钴卟啉,其中位分别为苄基、三苯胺咔唑和咔唑,分别被命名为Bz-CoPor、Cb-CoPor和TPACb-CoPor,涂覆在氧化石墨烯(GO)上作为电催化剂,考察取代基对氧还原反应(ORR)的影响。
-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Wenhao Wu等–缺陷对石墨烯环氧树脂界面热传递的影响
石墨烯中的缺陷对提高石墨烯/环氧树脂的界面导热系数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增强取决于缺陷的类型和浓度。在各种缺陷类型中,Stone-Wales(SW)缺陷被发现是改善ITC最有效的缺陷类型。其他类型的缺陷,如多空位(MV),双空位(DV)和单空位(SV)被检测到,增强作用微不足道。进一步研究了石墨烯层数对原始石墨烯和SW-缺陷石墨烯ITC的影响。随着层数的增加,两种系统的ITC均显著降低,但在层数超过4时趋于稳定。然后利用声子态密度(PDOS)对计算得到的ITCs进行综合分析。我们的研究为缺陷石墨烯对热管理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方向。
-
江苏大学《Carbon》:超薄N掺杂石墨烯上锚定的CoN纳米颗粒,用于高度稳定的锌空气电池
江苏大学徐丽等研究人员研究通过1, 10-菲咯啉的配位与聚乙烯亚胺的插层效应的组合策略,合成了锚定在超薄氮掺杂石墨烯电催化剂(CoN/UNG)上的CoN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可以嵌入石墨烯层并阻止石墨烯的堆积,从而实现超薄纳米片结构。
-
江苏大学《Langmuir》: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泡沫构建的用于锂电池的全固态电解质膜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用聚环氧乙烷 (GSPE) 填充的氧化物气凝胶框架。由此产生的均匀而有弹性的骨架结构形成了连续的锂离子吸附区,在保证界面处离子电流分布均匀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有效防止了锂的不均匀沉积,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
-
江苏大学沈小平教授和上海大学杜飞虎博士JEC:锗纳米颗粒均匀锚定在三维多孔石墨烯骨架上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
在众多负极材料中,合金型负极材料,如硅 (Si) 和锗 (Ge),均具有高的理论容量,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候选材料。与Si相比,金属Ge具有更好的Li+扩散率 (比Si高400倍) 和更高的导电性 (比Si高104倍),使Ge负极具有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然而,Ge电极在嵌锂/脱锂过程中,通常会经历较大的体积膨胀 (>200%),导致电极结构严重坍塌和粉碎,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失去电接触,从而产生严重的容量衰减。因此,锗负极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
江苏大学Small:rGO封装TMOs,高性能储锂!
研究人员采用简单的金属-有机骨架前驱体法制备了rGO片包裹Co3O4-CoFe2O4微立方体的Co3O4-CoFe2O4@rGO复合材料,其中Co[Fe(CN)5NO]微立方体被石墨烯氧化物薄片原位包覆,然后进行两步煅烧。
-
Small:石墨烯纳米球作为先进的电极材料助力高性能对称超级电容器
近日,广西大学沈培康教授,江苏大学闫早学副教授报道了一种将模板分离、微波加热、碳层裂解和石墨化相结合的新型中空石墨烯纳米球(GNS)材料的新方法。
-
江苏大学《Mater Des》:氮化硅衬底对石墨烯的性能影响!
江苏大学葛道晗研究团队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干法刻蚀制备出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氮化硅衬底,并采用湿法转移将石墨烯转移到不同形貌的衬底上,得到石墨烯/氮化硅复合材料。同时借助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形貌的氮化硅衬底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ACS Catal:Cu2O-希瓦氏菌-还原石墨烯光催化HER系统
荧光表征结果显示,Cu2O/希瓦氏菌/还原石墨烯复合结构中,加入石墨烯后荧光强度衰减,但是荧光寿命提高。这种复合结构的制氢速率在可见光区间达到322 μmol/gCu2O,是Cu2O的46倍,是Cu2O/还原石墨烯的80倍。
-
高温下石墨烯在铜表面—飘浮舒服还是下沉舒服?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紫巍副教授与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多维碳材料中心理论部主任丁峰教授及其课题组其他成员,利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碳-铜体系相互作用经验势函数和密度泛函理论,对石墨烯在铜表面的动态行为开展了系统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温度接近熔点时,铜衬底表面原子开始熔化,但是下层原子仍然保持晶体有序结构,我们称这种介于晶体与完全熔化的状态为准熔化。
-
江苏大学采用石墨烯研制UV电磁屏蔽涂料
研究项目组对所制得的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紫外光固化的抗电磁屏蔽涂料的电导率、表观粘度、粒径和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能做了测试,发现当氧化石墨烯的用量为聚醚多元醇NJ-220质量的3.8%时,电导率接近纯石墨烯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电磁屏蔽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