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ACS AMI》:2.5秒闪焦耳加热合成氧化钒/石墨烯杂化物,用于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
进一步的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性能,是因为层叠 VO2/V2O5 异质结构具有丰富的位点和内置电场,从而加速了电子/Zn2+ 的转移,减轻了结构退化,同时类石墨烯碳纳米片也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
-
江苏大学《Small》:优化石墨烯上的氧基团轻松制备高性能独立式微型超级电容器
通过优化氧基团,可以调节活性位点、电导率、离子扩散、水稳定性等,还能促进简便的制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基于这一优势,我们利用优化后的石墨烯制备了无衬底柔性MSC器件。这种方法具有大规模、环保、低成本、可设计图案等优点。
-
江苏大学刘瑜JCIS:利用碳纳米管和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改性(NiMn)Co₂O₄提升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研究
首先,通过水热法精细调节反应条件,制备出CNT/(NiMn)Co2O4前驱体,使CNTs均匀分散在纳米球中,形成紧密的前驱体结构。随后,进行表面磷化处理,将磷元素引入材料中,这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性能,改善其速率能力和循环稳定性。接着,通过化学方法在纳米尺度上高效负载NGQD,这不仅增加了材料的比表面积,还为N的掺入提供了更多空间。最终得到的CNT/P – (NiMn)Co2O4@NGQD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
山西大学《AFM》:闪焦耳加热法煤基石墨炭结构升级及应用
结果表明,煤化程度高的无烟煤在峰值温度约3300 K时往往会形成高度石墨化的碳材料,在电容储能方面具有较高的速率能力(30Ag-1 时的容量保持率为79.1%)和较低的弛豫时间常数(τ0= 0.27s)。此外,从褐煤和烟煤中提取的低煤级闪速碳材料显示出更好的电容性能,在1Ag-1时容量超过80Fg-1。这项研究证明,FJH 技术在将煤炭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材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
江苏大学《CEJ》:在掺硼石墨烯气凝胶上构建电子互动CoMoO4@CoP核壳结构,用于高柔性超级电容器
与传统的石墨烯电极材料相比,BGA 不仅能激活硼相邻碳原子产生假电容,还能加速电解质离子的纵向转移。由于 CoMoO4 和 CoP 异质界面之间的电子耦合效应和界面协同效应,CoMoO4@CoP/BGA 表现出理想的比电容(1 A/g 时为 3056.3F/g)和优异的长期循环性能(10,000 次循环后仍保持初始电容的 88.4%)。BGA 阴极也表现出更强的性能,1 A/g 时的比电容为 431.7F/g,远高于文献报道的碳材料。最后,在 10 A/g 的高电流密度下,CoMoO4@CoP/BGA/BGA HCS 器件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10,000 次工作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为 95.6%)。此外,在功率密度为 800.0 W kg-1 时,该 HCS 器件显示出 50.2 Wh kg-1 的高能量密度。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ACS Nano》:硫功能化碳纳米管与镶嵌纳米石墨烯,用于3D打印微型超级电容器和灵活的自供电传感系统
这项工作不仅为开发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方法,而且为创建先进的可穿戴/柔性微电子系统奠定了基础。
-
江苏大学《AMT》:综述!激光诱导石墨烯实现灵活的能量收集和存储电子的最新进展与展望
研究总结了基于 LIG 的柔性能源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通过阐明相应的机制和加工策略,介绍了 LIG、功能 LIG 和三维架构的可控合成。还对基于 LIG 的柔性能源转换和存储设备进行了全面回顾。最后,简要讨论了基于 LIG 的材料在柔性能源转换和存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Small:仿生矿化构筑花状硒化钴/石墨烯异质结构用于高性能除盐电极
这种异质结构能够提供大量的接触面积,充分释放活性位点,加快电荷/离子传输。得益于花状结构硒化钴和高导电石墨烯之间的协同作用,所合成的复合电极材料表现出优于纯花状硒化钴和水热法所得硒化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除盐性能。电容去离子性能测试、吸附动力学计算和循环后的结构表征证实了这种异质结构在促进离子吸附和强化电荷/离子传输特性方面独特的优势。
-
江苏大学《Soft Materials》:导电性PDA/石墨烯复合水凝胶,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
作者制备了一种PDA改性的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粘附性、自修复能力和自供电能力。PDA/rGO水凝胶可以组装成发电机设备,为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小型电子设备供电。本研究拓宽了PDA改性氧化石墨烯水凝胶在能量收集中的应用。
-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Tongwei Han等–通过分子动力学研究五石墨烯的独立纳米压痕:力学和变形机制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独立纳米压痕技术,研究了五石墨烯的力学和过渡/破坏变形特性。考虑球形和圆柱形压头尺寸、加载速率和温度的影响,对五石墨烯在球形和圆柱形压头下的压痕行为进行了参数化比较和分析。
-
江苏大学:使用高质量石墨烯纳米壁进行柔性应变传感器的无转移制备
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IC-PECVD)方法,在 600 ℃ 下的氟锂云母基底上成功制备了基于无转移 VGNs 的柔性应变传感器。通过增加 H2 与 CH4 的比例,生长的 VGNs 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电极间直接制备的 VGNs 能改善 VGNs 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在数字间电极上直接生长 VGNs 的柔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套管与传感器的结合表明,无转移柔性应变传感器可在可穿戴设备中发挥良好的性能。
-
江苏大学许晖教授“Adv. Energy Mater.”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铁原子电化学还原CO2
本研究已经证明了分散在氮掺杂石墨烯上的低含量原子Fe,用于在0.1 m KHCO3中将CO2高效还原为CO的活性。详细的结构表征,包括HRTEM,HAADF-STEM,和EDS揭示了氮掺杂的石墨烯衬底上的Fe原子的均匀分散。
-
季振源副教授、沈小平教授Small: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氧化铁纳米片的高性能混合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理设计
该文章通过巧妙的系统性合成方法同时制备出混合超级电容器的铁基正负极材料。首先,采用简易的溶剂热—煅烧途径,成功地在rGO片层上生长了表面磷酸根官能化的Fe2O3(P-Fe2O3)二维纳米片。rGO的负载及磷化处理可进一步调控Fe2O3二维纳米片的电化学活性。与此同时,以Fe2O3/rGO为前驱体,将部分Fe2O3转化为FeMoO4获得了具有优异电化学容量的FeMoO4/Fe2O3/rGO三元复合正极材料。由FeMoO4/Fe2O3/rGO正极和P-Fe2O3/rGO负极组装的混合超级电容器拥有优异的能量密度以及稳定的循环寿命。
-
江苏大学《JPS》:独立分层石墨烯基复合电极,用于高性能水混合电容器
本文开发了一种制备独立分层复合材料的简便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金属氧化物、金属化合物、有机聚合物和碳材料。独特的分层结构可在电极中产生快速的电荷和离子转移,从而实现复合材料的氧化还原活性,尤其是在高负载质量的情况下。
-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Xinying Xu等人–非共价功能化石墨烯在石墨烯聚丙烯界面上建立有效的热传递
我们对非共价功能化技术改善石墨烯/聚丙烯(PP)界面的热传递进行了数值评估。结果表明其能显著提高石墨烯/聚丙烯(PP)的界面导热性(ITC),其增强程度取决于石墨烯的表面功能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