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文
-
【科研进展】用于柔性热管理的新型热界面材料
对于LM@GN,石墨烯纳米片在LM微滴表面进行包覆,提升液滴整体的导热性能并防止LM微滴间的重新聚合。由于ANF和石墨烯的π-π共轭相互作用,ANF可以作为一种“絮凝剂”。这种絮凝作用使包覆后的LM微滴和离散的石墨烯纳米片聚集形成絮团,防止重的LM沉降。一方面,这种独特的LM@GN包覆结构和良好的分散特性使得薄膜内部LM微滴与GN导热网络桥接,在内部构成连续导热通路。另一方面,LM液滴的形变能力还为薄膜在受到应力时提供额外的能量耗散和弹性形变。
-
【综述】南方科技大学李保文团队综述:热界面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应用
本综述从界面热阻出发,探讨了目前TIMs的理论科学基础,强调了界面热阻对改善界面导热的重要性。另外,进一步从材料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重点介绍了TIMs的结构、组成以及热源和热沉的相互作用。文章指出有两种主要的途径来改善通过界面的传热:一是通过加入导热填料、增强界面结构和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等策略来降低TIM的本征热阻(RTIM);二是通过改善有效界面接触,加强键合,利用质量梯度结构提高振动匹配,从而降低接触热阻(Rc)。
-
【科研进展】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热魔角”
作者发现了双层转角石墨烯在转角为1.08°时出现了一个热导率极小值。双层石墨烯的扭转引起了非均匀堆叠,从而导致了原子振动的局域化,进而散射声子。转角较小时,振动幅度和应力都随着转角的增大而离域化,导致了单个散射位点的散射强度的减小。另一方面,散射位点的数量随着转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这两种效应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热魔角的形成。热魔角新颖的物理机制将为石墨烯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自由度。
-
【特邀综述】界面热阻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文章全面梳理了界面热阻领域20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基础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角度重点阐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新进展。理论上,文章对声学失配模型、扩散失配模型、晶格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双温度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实验方法上文章重点关注了时域热反射法和电子束自加热法在界面热阻测量中的应用。接着文章分别从固体-固体界面、固体-液体界面和固体-气体界面三个系统介绍了界面热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