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芳
-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潘绍武研究员:水性石墨烯分散液用于多功能纤维基传感器和发光器件
通过浸渍GNS/PSS分散液制备高导电聚酰胺6(PA6)纤维电极,再逐层喷涂发光层及其他功能层,构建同轴电致发光纤维,其驱动电压低至1 V/μm,亮度达50.08 cd/m2(图4)。作为概念验证,这种纤维发光器件能够集成在潜艇模型的表面,为潜艇在执行复杂任务时提供水下环境照明,展现出在深海研究领域的应用潜力。这将进一步拓展其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范围。
-
朱美芳院士EnSM:高线容量柔性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纤维用于可穿戴钠离子电池
本文中,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徐桂银教授等通过湿法纺丝的方式构筑GO/CNT/SnO2凝胶纤维,冷冻干燥后经化学蒸汽还原构建了纤维多孔网络结构,进一步通过机械外力诱导的方式重排石墨烯片层,使纤维在保持原有多孔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电极的柔性,最终得到扁形多孔rGO/CNT/SnO2(PP-GCS)杂化纤维。
-
朱美芳院士EnSM:超高线容量柔性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纤维钠离子电池负极
近日,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Guiyin Xu通过湿法纺丝、冷冻干燥和机械力驱动重排,成功制备了一种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氧化锡(PP-GCS)纤维。
-
东华大学《CM》:有机-无机混合导电网络增强石墨烯杂化聚合物纤维的导电性
总之,本文引入了一种有机-无机混合策略,通过一步湿纺工艺将 GnP 和 PEDOT:PSS 结合到 PVA 基质中来制备高导电性混合纤维。成功获得了一种具有显着提高电导率的新型PVA/GnP m /S n杂化纤维。本研究中引入的有机-无机混合策略代表了一种协同方法,该方法受益于基于当前对聚合物基功能纤维的理解的精确混合概念。
-
新年要有新突破——张董事长拜访中科院院士朱美芳教授
恰逢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集团张忠远董事长特地拜访了中科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张董事长向朱院士汇报了集团在石墨烯多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进程,感谢朱院士长期以来对基层企业的关注、帮助和指导,并就继续在石墨烯纤维方面的合作展开了深度探讨。
-
潜心“高材” 作育“人材” ——记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
该团队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20余年来,团队面向学科前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专注于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及高技术纤维材料研究,并将“以研促教,教研相长”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汇聚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先后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
东华朱美芳/清华张跃钢/苏科大李宛飞:三维多孔石墨烯纤维的可伸缩微凝胶纺丝,用于高性能柔性超级电容器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清华大学张跃钢教授/苏州科技大学李宛飞副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通过使用自组装3D GO微凝胶作为纺丝原液并进行热还原的微凝胶纺丝来制造N和S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纤维的简便方法。具有大的比容(312 m2 g-1),适当的分层孔结构以及N和S共掺杂的协同效应的人造纤维可以用作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优质柔性电极(在电流密度为0.1 A cm-3时为59.9 F cm-3),出色的能量和功率密度(在50.3 mW cm-3时为8.3 mW h cm-3),出色的速率能力(在大电流下为44.1 F cm-3)密度为1 A cm-3)和长周期稳定性(在10 000个周期内,初始比电容保持率的96.2%)。
-
智能碳基纤维候选未来“主咖” 将杂化材料植入纤维世界
“碱液的加入,增强了氧化石墨烯片层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削弱了含氧官能团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阻止了片层间液晶态的形成;另外,纺丝过程中初生丝表层的酸碱反应和芯部的静电排斥作用同样阻止了片层取向结构的构建,最终实现了纤维的多孔结构。”朱美芳说,碳基杂化纤维的高导电性和多孔特征,使可穿戴能量存储器件在规模化使用方面展现出美好前景。
-
朱美芳院士:把碳基纤维穿在身上
2015年,他们首先开发了非液晶湿法纺丝法用于连续化制备石墨烯纤维。在氧化石墨烯液晶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形成非液晶相纺丝液,以乙酸为凝固浴,他们采用自制湿法纺丝设备和后还原处理技术制备了多孔石墨烯纤维。
-
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研究团队:高性能的石墨烯储能纤维
当前,石墨烯纤维材料作为制备柔性电子器件的一种优选材料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在柔性储能器件和智能传感器件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石墨烯片层严重堆叠及其自身天然的疏水性带来比表面积小、与电解液亲和性不佳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石墨烯优异的理论电化学性能在宏观材料中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