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金
-
【项目建设进行时】振金石墨:“新”字当头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研究院依托鹤岗市优渥的石墨矿产资源,积极开展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制备。通过液相机械剥离技术,实现了高效的石墨烯生产,并将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优异性能与其他材料体系进行复合,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
徐建国到鹤岗市调研并宣讲黑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徐建国先后来到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经纬生物科技公司两家民营企业和市水务局了解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鹤岗市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汇报。
-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负责同志带队赴鹤岗指导推进科技招商工作
李文华副厅长带领科技招商一组同志,在鹤岗市科技局同志陪同下,围绕石墨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深入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黑龙江省华升石墨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如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发展状况、规划建设、合作招商等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
-
鹤岗市召开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产业发展圆桌论坛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雷清泉详细介绍了石墨烯新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他从高层次、专业的角度,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石墨烯新材料的应用和优势,为我市发展高端石墨产业提供了方向。
-
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揭牌 雷清泉李洪国出席揭牌仪式
29日上午,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雷清泉,市委书记李洪国,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元,副市长李万军,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吴振升出席揭牌仪式。
-
中国石墨研发再“扩军”院士牵头入驻研究院
该研究院依托鹤岗市石墨资源及产业规划布局,通过对接国内外石墨烯产业发展和中国重大工程应用需求,立足石墨烯工业化生产制备、石墨烯改性加工、石墨烯制取及应用等产业关键技术,搭建需求端与供给端的桥梁,建立技术与产品间的纽带,为鹤岗石墨产业全面“扩军”带来技术引领。(完)
-
鹤岗向阳区:借“地”谋“业” 走好区域融合发展之路
看准鹤岗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鹤岗市向阳区用足中心城区寸土寸金的区位优势,借“地”谋“业”,通过“飞地经济”打造石墨产业高地。
-
石墨烯引领“总部经济”落地开花
2019年10月,中金粮安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以“总部经济”投建模式,总投资3000万元,组合了由雷清泉院士及北京交大吴振升教授带领的研发团队,成立了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向阳区积极协调市科技局、民政局帮助企业办理民非企业证照及其他前期手续,协调项目建设场所,为研究院交付了前10年的房屋租金。
-
鹤岗市向阳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落实
依托鹤岗市丰富的石墨资源优势,引进中金粮安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到鹤岗市投资建立“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
-
李洪国与振金石墨烯研究院专家组座谈
东北网鹤岗6月19日讯 (记者纪伟)18日上午,市委书记李洪国与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振升带领的专家组一行4人,围绕石墨产业发展方向、产品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座谈。副市长李万军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
李洪国深入向阳区督导调研当前重点工作
在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李洪国深入制备车间、实验室,详细了解研究方向、产品工艺、产品性能、应用前景等情况,并听取研究院研发情况介绍。李洪国强调,要深入研究石墨发展方向,瞄准高端领域引进科技人才,找准产业定位,加大研发力度,把握市场需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
减轻疫情冲击 构筑经济支撑 向阳区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天寒地冻,疫情严峻,但向阳区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项目追赶工期的脚步没有停歇,他们克服疫情影响,加紧施工,目前,内部装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开展设备调试和基础实验。其全面投入运营后,将填补我市在石墨烯基础研发上的空白。这标志着向阳区乃至全市石墨深加工产业的层次全面提升,为形成聚集效应和孵化下游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向阳区:扶持企业发展 经济企稳向好
向阳区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项目内部装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正开展设备调试和基础实验,其全面投入运营后将填补我市在石墨烯基础研发上的空白。
-
振金石墨烯研究院项目12月投入运行
振金石墨烯研究院为向阳区招商引资项目,由中金粮安投资基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地点位于鹤立湖景区院内,主要改造原鹤立湖防汛调度指挥中心,用于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研发方向上,瞄准高铁电器元件与电网组件的新材料。
-
鹤岗市振金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项目简介
公司主要业务是股权投资管理及项目投资。2015年至今,先后在鹤岗投资成立绥滨县亿鑫经贸有限公司、绥滨县中金宝宜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立的研究院在研发方向上,瞄准高铁电器元件与电网组建的新材料,研究院所有硬件设施与人员配置,都是依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标准打造,力争明年年底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三年内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部分科研成果可以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