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胜
-
祝贺上海在石墨烯材料应用领域新增两名科学院院士和一名外籍院士!
上海在石墨烯应用领域增加两名科学院院士和一名外籍院士,三位科学家均对石墨烯及其它先进碳材料的高端应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的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张荻教授、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张久俊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祝贺三位院士!
-
复旦科研团队研发“穿”在身上的电池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团队通过系统揭示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随长度的变化规律,有效解决了聚合物复合活性材料和纤维电极界面稳定性难题,连续构建出兼具良好安全性和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复旦彭慧胜&王兵杰Angew:石墨烯量子点助力高性能锂金属负极
作者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组成的超薄Li+吸附层,提出了一种在超高电流密度和面积容量下稳定锂金属负极的有效策略,一方面可以缓解锂负极表面的Li+消耗,另一方面也不增加复合负极的重量和体积。该锂负极界面设计策略,进一步释放了锂金属基电池的潜力。
-
衣服变屏幕!宝山这个实验室研究出了全球顶尖成果 ——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登上《自然》杂志
彭慧胜教授团队研发的全柔性织物显示系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实现融合,在高分子复合纤维交织点集成多功能微型发光器件,揭示了纤维电极之间电场分布的独特规律,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简单说来,就是用来编织衣物的材料可以向屏幕一样发光发色。而这个成果背后是坐落于宝山的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的支持——团队有大量实验是在位于宝山的纤维电池中试实验室完成的,这个实验室正是平台为彭教授团队专门搭建的。
-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石墨烯、碳纳米管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刘云圻院士与于贵、武斌、魏大程、程建毅等研究员合作完成的《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性能调控》(Z-103-2-02)和复旦大学彭慧胜、王永刚、任婧、孙雪梅和陈培宁等人合作完成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锂离子电池》(Z-108-2-07)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安徽深入推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政策 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
这卷线圈是他们生产的石墨烯导电纤维。“这一产品代表了我国目前在石墨烯导电纤维应用的最高水平,它的导电性能跟进口的产品是持平的,但它的耐久性是进口产品的20倍。美国国家标准是25小时,我们是500个小时。”章新颖告诉记者,“通过团队多年研发及最近5年的产业化探索,目前已形成43项发明专利,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石墨烯粗直径导电纤维的制造,同时也在世界上首个实现了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
基于中空石墨烯/导电聚合物纤维电极的高能量密度纤维状电容器
中物院化工材料所的程建丽、王斌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的彭慧胜教授采用限域气体自驱动组装的方法,以石墨烯和PEDOT导电聚合物为原料,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中空结构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复合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