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结
-
Small:仿生矿化构筑花状硒化钴/石墨烯异质结构用于高性能除盐电极
这种异质结构能够提供大量的接触面积,充分释放活性位点,加快电荷/离子传输。得益于花状结构硒化钴和高导电石墨烯之间的协同作用,所合成的复合电极材料表现出优于纯花状硒化钴和水热法所得硒化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除盐性能。电容去离子性能测试、吸附动力学计算和循环后的结构表征证实了这种异质结构在促进离子吸附和强化电荷/离子传输特性方面独特的优势。
-
江南大学Yanfeng Jiang等–用于自供电紫外-近红外宽带光电探测器的还原氧化石墨烯Se微管p–p异质结
在本报告中,通过简单的旋涂方法制备了新的p–p Se/RGO异质结,该异质结与RGO纳米片和高度结晶的p型硒微管(Se-MT)相结合。这一发现为具有独立检测功能的高性能宽带设备显示了巨大的前景。
-
Nano Res.[制造]│高鸿钧课题组:构筑石墨烯硅烯转角异质结
我们团队利用分子束外延的生长方式,在可控热处理制备的Ru(0001)孪晶表面上,制备了石墨烯单晶结构,并通过硅插层技术,在Ru/石墨烯层间面制备出单层硅烯,得到不同转角的石墨烯/硅烯异质结(TGS)。我们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计算证实了异质结的存在,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
ACS Nano | 基于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异质结的两种纳米缝检测模式
基于前期关于纳米缝检测的相关成果,课题组把纳米缝应用到在石墨烯/氮化硼/石墨烯 平面异质结上 ,发现DNA分子在通过纳米缝检测区域的过程中,其轨迹限定在了氮化硼条带的区域,并且限制效果与氮化硼条带的尺寸有关。基于这样的限制效果,作者提出了两种可能的纳米缝检测模式,分别命名为cross-slit 和trans-slit。这两种模式都可以检测到能分辨不同碱基的电流信号和时间信号。
-
路建明课题组发现石墨烯氮化硼异质结中的铁电极化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路建明研究员课题组在氮化硼与双层石墨烯晶格对齐形成的摩尔超晶格体系中发现了极大的铁电极化,其电荷面密度高达1013cm-2,远超过摩尔窄带所容纳的电子密度;高达5pCm-1的界面极化位于人工堆垛范德华异质结中最高界面铁电之一。
-
南京林业大学蒋剑春院士&上海大学王亮 Carbon Energy:生物质碳前驱构建多孔石墨烯/h-BN异质结助力高效制备双氧水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蒋剑春院士团队的范孟孟副教授与上海大学王亮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大规模合成石墨烯/六方形氮化硼(G/h‐BN)多孔异质结的新途径。
-
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N-掺杂石墨烯对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调制改善了超薄CoPc/g-C3N4异质结的可见光活性
我们成功地制备了N-掺杂石墨烯调制的CoPc/g-C3N4纳米片(CoPc/NG/CN)异质结。相比于仅含CN时,优化的CoPc/NG/CN光催化剂在O2作为氧化剂时,对苯甲醇的氧化光活性提高了约4倍,对苯甲醛的选择性为~99%,对2,4 -二氯苯酚的降解率提高约9倍。
-
ACS Nano:可扩展六方氮化硼/石墨烯双层莫尔材料的外延插层生长
有鉴于此,近日,日本NTT基础研究实验室Wang Shengnan等展示了具有高纯度莫尔相的六方氮化硼(hBN)/石墨烯双层的一锅化学气相沉积生长。石墨烯在氢封端hBN模板下的外延插层导致聚合层间角小于0.5°。与大于0.5°的角度相比,接近0°堆叠角度的可能性几乎高出2个数量级。由于受到顶部hBN层的保护,与单层石墨烯相比,双层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显著增强。本文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均匀性和可控层间旋转的hBN/石墨烯双层的大面积制备方法,有望推动高质量vdW异质结的生产发展。
-
ACS Nano:氢引发的化学外延生长策略用于面内杂化结构光催化剂
近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王少彬教授,埃迪斯科文大学孙红旗教授报道了一种氢引发的化学外延生长策略,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制备石墨烯/氮化碳平面内异质结构。
-
“吃掉”有机污染物 “消化”成无污染物——记中国建材总院高活性可见光催化材料研究
“通过化学改性的手段,在TiO2结构中引入金属、非金属来提高其可见光活性,还可开发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催化材料,例如氮化碳(C3N4)光催化材料,氮化碳是近几年来新兴的非金属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光下可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C3N4与TiO2复合形成异质结也是一种策略,既能实现可见光响应,又能改善催化效率。当然还有TiO2与石墨烯、碳量子点、铋系材料复合形成的异质结催化剂。”冀志江说,“在工业化中真正实现效果显著、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见光目标还未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