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工业大学《Nano-Micro Lett》:石墨烯电极用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最新研究进展
介绍了石墨烯电极的各种精密加工方法,并讨论了基于石墨烯电极的TENG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应用以及石墨烯电极对TENG性能的提升。此外,还对石墨烯电极型TENG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石墨烯电极型TENG的不断进步。
-
江西黎川:多措并举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我们先后培育县域科技领军人才5名、科技创新团队13个。”该负责人介绍,广东工业大学能源与材料学院教授闵永刚团队与江西省九州陶瓷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开展新型陶瓷高耐热导磁导热材料配方技术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的陶瓷行业“石墨烯导热膜”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开发出耐热瓷无锂配方并实现成功量产,掌握了行业发展的主动权。
-
石墨烯助力光催化:3000K闪蒸焦耳热制备SiC/Pt/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
通过闪蒸焦耳加热(FJH)法快速制备了SiC/Pt/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通过形成稳定的异质结显著提高了光催化产氢效率,达到了2980 μmol·g⁻¹·h⁻¹,比纯SiC提高了175倍,并展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
-
广东工业大学林文静团队Compo.Part B-Eng中空SiO2光子晶体-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多级智能防伪中的应用
这种材料由中空的二氧化硅(SiO2)光子晶体和含有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水凝胶的石墨烯量子点组成。通过精确调控光子晶体的厚度和结构,研究团队实现了对荧光的精确调控,并开发出了具有多级防伪功能的验证模式。
-
广工陈新、陈云教授/港中文赵铌教授《自然·通讯》:通过非对称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实现微机器人的大规模制造!运动高效无漂移!
研究团队在激光诱导聚合物到石墨烯的转换过程中引入非对称畸变,从而加工出形状可控的螺旋状石墨烯片;基于此进一步开发出运动速度快、运动路径精准且无偏移的轻质磁驱动微机器人,实现了每秒2.64体长的高游泳速度(前进速度为3109μm/s)。
-
广东研制出高效低阻抗菌抗病毒汽车空调滤清器 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通过固载纳米银颗粒于酚类复合纤维布上,利用酚类化合物结构特性调控纳米银形状得到高抑菌率滤芯材料;采用聚丙烯腈静电纺丝纤维,融合石墨烯抗菌复合材料、共混及静电纺丝技术,使纤维的抗菌性能更持久稳定;以聚氨酯丙烯酸酯为主体,添加铝银浆、碳纳米管等增强抗紫外效果,有效阻隔紫外线,保障空调滤清器过滤性能,优化了滤芯结构设计,增大过滤面积,降低阻力。
-
广东工业大学《Small》:NVPF@rGO/CNT复合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
我们成功合成了零应变 NVPF@rGO/CNT 作为 SIB 阴极。即使不添加导电剂,NVPF@rGO/CNT 也能表现出超高的速率性能(60 C 时 101 mAh g-1)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6000 次循环后,10 C 时容量保持率为 88.4%)。
-
广工李运勇和厦大张桥保教授eScience:致密MXene和石墨烯双封装Sb复合负极实现高面容和高体积容量储钾性能
该工作设计了一种Ti3C2Tx MXene和石墨烯双封装Sb负极结构,具有3.1 g cm-3的高密度,和1560 S m-1的高电导率。该HD-Sb@Ti3C2Tx-G负极实现了大体积容量(0.1 A g–1时为1780.2 mAh cm–3)和高面积容量(31 mg cm-2时为8.6 mg cm–2)以及优越的容量保持率(0.5A g-1循环500次后为82%)。DFT计算表明,HD-Sb@Ti3C2Tx-G的吸附能远低于纯Sb的吸附能,这大大加快了K+的合金化过程。该工作为设计高体积容量和高面积容量的储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广东工业大学黄少铭/李艺娟团队eScience:激光诱导亲锂MnOx/石墨烯阵列的集成化设计及应用于锂金属电池
作者利用激光诱导技术开发了一种新颖、高效、可扩展的策略,以亲锂 MnOx 纳米颗粒修饰的三维石墨烯阵列作为LMA 宿主材料。其中多孔石墨烯阵列和亲锂 MnOx 纳米颗粒有效降低了锂的成核过电位,改善了 Li+ 的沉积行为,从而诱导了锂的无枝晶生长。独特的阵列结构提供了连续、平滑和超快的离子/电子传输通道,加速了 Li+ 的高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
-
【科研进展】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热魔角”
作者发现了双层转角石墨烯在转角为1.08°时出现了一个热导率极小值。双层石墨烯的扭转引起了非均匀堆叠,从而导致了原子振动的局域化,进而散射声子。转角较小时,振动幅度和应力都随着转角的增大而离域化,导致了单个散射位点的散射强度的减小。另一方面,散射位点的数量随着转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这两种效应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热魔角的形成。热魔角新颖的物理机制将为石墨烯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自由度。
-
天津大学–用二维还原石墨烯/Fe3O4纳米复合材料扩增的碳基丝网印刷电极作为监测环境流体中4-氨基酚的电分析传感器
本研究采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合成了石墨烯/Fe3O4纳米复合材料,并用EDS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
-
广东工业大学《ACS AEM》:原位剥离的石墨烯样碳纳米片与生物炭管紧密耦合,作为可应用型锌空气电池的阴极
本研究结合了成本效益高的生物质材料和获得具有优异ORR能力的N掺杂生物炭催化剂的简单策略,这为从天然材料合成具有高商业应用潜力的低成本和优异ORR碳催化剂提供了路线图。
-
Chem. Eur. J. :石墨烯与亲锂金纳米颗粒共修饰泡沫铜助力于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李成超课题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石墨烯包覆在有亲锂金纳米颗粒装饰的泡沫铜骨架上,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维导电骨架(G-Au@3D-Cu),其中导电石墨烯层不仅降低了局域电流强度,还调节了锂离子在亲锂性Au纳米颗粒周围的均匀再分布,从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
-
徐州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氧化石墨烯及氧化石墨烯掺杂蓝相液晶复合材料的外场响应行为
本文展示了GO在直流(DC)电场下的响应行为。此外,还制备了不同GO掺杂浓度的GO掺杂蓝相液晶复合材料(GO-BPLCs)。讨论了GO与BPLCs的有效结合。在给定的氧化石墨烯浓度下,GO的动态电响应、均匀色散、降低各向同性BP转变温度、BP冷却温度范围的扩展以及GO-BPLCs的透射和折射模式的静态光学显示已经得到验证。这种在BPLC中掺杂氧化石墨烯的新策略为制造宽温度范围、响应灵敏的BPLCs和多功能显示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
ACS Nano:MXene和石墨烯双包覆硅结构实现超高面容量
近日, 广东工业大学的李运勇教授等人开发了一种双包覆Si结构,即三维(3D) Ti3C2Tx MXene和石墨烯双包覆Si(HD-Si@Ti3C2Tx@G)。由于具有高的密度和电导率,HD-Si@Ti3C2Tx@G负极在0.1 A g-1下显示出5206 mAh cm-3的超高体积容量,且能够稳定循环8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