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剂
-
中国宝安:下属子公司贝特瑞对石墨烯基导电剂和导热膜有开展研究
每经AI快讯,中国宝安(000009.SZ)6月2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下属子公司贝特瑞对石墨烯基导电剂和导热膜有开展研究。
-
大东南:石墨烯导电剂电池送检为第三方检测机构
有投资者向大东南(002263)提问, 公司回复石墨烯导电剂电池检测涉及到保密不方便回复,请告知是专业的检测机构还是车企?
-
投资者提问:公司参股的武汉低维目前电子级石墨烯还是年产50万吨吗?公司是不…
武汉低维拥有一条年设计产能50吨的高品质电子级石墨烯生产线,其石墨烯粉体在锂电池正极材料电子导电剂的应用处于研发中试阶段。永安药业持有武汉低维40%的股权,不是其实际控制人,不能将其纳入合并报表。未来,如果永安药业进一步增加持有武汉低维的股权,将根据法规要求,及时予以信息披露。
-
投资者提问:公司生产的石墨烯锂电池,和市场上已经普遍应用的石墨烯导电剂动力…
您好。石墨烯导电剂尚在研发阶段。从目前的测试数据来看,石墨烯导电剂电池的容量及循环次数都比。锂电池的安全性测试更加不可小觑,电池的安全性测试是必须的。测试的时候需要用到专业的模组测试设备,针对锂电池的稳定性、阻抗性等问题来进行测试。石墨烯导电剂的生产企业有,但应用在锂电池中的企业较少。公司目前尚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公司将会在测试结束后,予以考虑该项目的投资价值及产业商业化的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投资者提问:做为公司的投资者,我们有权知道贵司的石墨烯导电剂在什么机构检测…
您好。项目检测机构涉及保密性原则,暂不能告知,请谅解。感谢您的关注!
-
大东南:石墨烯导电剂项目处于研发阶段 目前正在第三方测试中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该项目处于研发阶段,而并非所有研发项目都能实现产业化。目前正在第三方测试中,公司将会在测试结束后,予以考虑该项目的投资价值及产业商业化的可能性。感谢您的关注!
-
大东南:石墨烯导电剂目前尚不能形成产业化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请问石墨烯导电剂既然不能产业化,那公司研究是为了面子工程吗?
-
道氏技术:青岛昊鑫在石墨烯导电剂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青岛昊鑫研发实力雄厚,拥有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中组部引进专家董安钢 为首席科学家的技术研发团队,获得多项石墨烯相关发明专利,成功破解石墨烯产业化的难点,在锂电材料领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公司专注于将导电剂向薄壁单壁碳纳米管、更长长径比、更高纯度、更高分散度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石墨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公司持续关注石墨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知识,终于有人讲明白了!
导电剂在电极中的作用是提供电子移动的通道,导电剂含量适当能获得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含量太低则电子导电通道少,不利于大电流充放电;太高则降低了活性物质的相对含量,使电池容量降低。
-
大东南:石墨烯导电剂在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中应用系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 尚不能形成产业化
有投资者向大东南(002263)提问, 公司石墨烯导电剂电池测试成功后,如果性能理想,后续公司有什么安排,是卖专利、自己生产还是寻求合作对象?谢谢!
-
【原创】GGII:2020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将破7万吨
GGII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新型导电剂,特别是碳纳米管导电剂将逐步代替传统导电剂,到2020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吨。
-
*ST东南:公司所用的石墨烯导电剂与青岛昊鑫新能源公司的产品类似但不相同
公司回答表示,根据目前的实验室测试结果,石墨烯导电剂对电芯的倍率性能,充放电效率等方面性能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但是目前对电芯的使用寿命还没有进行破坏性测试,电芯寿命的测试需要很长时间。综合实验结果,不考虑成本情况下,采用石墨烯导电剂的电池在技术上还是比较先进的,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公司所用的石墨烯导电剂与青岛昊鑫新能源公司的产品类似但不相同。感谢您的关注!
-
导电剂行业:替代效应显著 需求高速增长
由于国内新型导电剂行业有较高的进入门槛,行业集中度很高,CR8为95%,行业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碳纳米管导电剂应用加速,需求增加,预计未来各大导电剂企业仍会纷纷扩产。天奈科技和道氏技术是行业龙头,根据高工锂电 2018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销售额数据,天奈科技和道氏技术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和第三,两家公司2018年产能分别为1.1万吨和1万吨,根据二者产能规划,2019年天奈科技导电剂产能将增至1.34万吨,道氏技术将增至2万吨。
-
锂电行业深度之一:导电剂专题-小产品,大应用
未来导电剂发展方向将向薄壁单壁碳纳米管、更长长径比、更高纯度、更高分散度方向发展,前端碳纳米管和中端分散技术壁垒高以及下游客户稳定供应链使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 2018年行业CR8提升至95.1%,CR3提升至68.00%,尾部产能呈现较为明显的出清,行业竞争格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