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庆丰
-
Nature | 北京大学孙庆丰团队/北京师范大学何林团队共同揭示石墨烯基人工原子中的轨道杂化
在研究的实验中,这些混合轨道在实际空间中直接可视化,并且通过数值计算和解析推导都可以很好地再现。本文的研究为设计无法通过实验在真实原子上获得的人造物质开辟了一条途径。此外,所得结果启发了不同系统中量子态的渐进控制。
-
【Nat. Commun.】利用石墨烯量子点实现不同耦合强度的相对论性人工分子
北京师范大学何林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的孙庆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操纵技术,实现了在纳米级精度上连续调节两个石墨烯/硒化钨异质结量子点(GQDs)之间的距离,从而系统的研究了从相对论性人工原子到相对论性人工分子的耦合过程。
-
【Nat. Commun.】石墨烯中轨道角动量耦合引起的单个波前条纹的直接观测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二维无质量狄拉克费米子的轨道角动量对相位奇点的重要影响,也推动了对凝聚态物理低维系统中的相位奇点和波前错位的深入理解。轨道间角动量散射引起的相位奇点的概念有潜力在纳米设备、电子光学装置、和新型显微技术中发挥作用。
-
PRL:石墨烯/ 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的分子塌缩态
前期,何林教授课题组与孙庆丰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在实验上证明构筑的石墨烯/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同时存在ACSs和回音壁模式(WGMs,Klein散射引起的准束缚态)两种不同类型的准束缚态[8]。最近,两课题组再次通力合作,通过研究石墨烯/ 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的分子塌缩态发现ACSs的反键轨道态能转化成WGMs,揭示了ACSs和Klein隧穿效应内在深刻的关联。
-
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教师在国际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研究成果
在单层石墨烯中,贝里曲率只在狄拉克点是非零的,外加磁场的改变可以使电子在动量空间的运动轨迹从不包含狄拉克点转变为包含狄拉克点,贝里相位实现从0到π的跳变,见图1(a)和图1(b)。贝里相位的跳变使得量子点中电子能谱在大于临界磁场时多出一套受限能级,能谱中出现能级的跳变现象,此时能谱仍然保持谷自由度的简并,见图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