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
-
PNSMI Best Paper | 石墨烯/二氧化锰/黑磷复合电极材料适用高性能微型超级电容器
本研究采用简单水浴法在单层石墨烯表面生长MnO2纳米片,在制浆过程中引入二维黑磷,制备了石墨烯/MnO2复合材料。并采用丝网印刷技术,使用该复合材料制备同心圆形微型超级电容器(CCMSCs)。
-
Adv. Mater.:纳米多孔超结构石墨烯的直接合成技术
在高温下使用熔融金属Bi选择性蚀刻非晶态金属碳化物,驱动碳原子在动态固体-熔体界面发生非稳态自组装,直接形成大尺寸、无裂纹缺陷、高结晶度的纳米多孔石墨烯。所得到的三维连续构型纳米多孔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力学强度和柔性,应用于基于离子-溶剂共嵌入反应机制的钠离子电池负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钟地长/鲁统部Angew:石墨烯共价锚定COFs光催化CO2还原为甲酸盐或CO
在本研究中,作者将COF-366-Co共价锚定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了一种稳定的COF-366-Co复合材料(GO-COF-366-Co),用于光催化CO2还原。
-
天津理工大学《J ALLOY COMPD》:透明单晶石墨烯柔性应变传感器,用于可穿戴人体运动监测
我们使用PVA封装的单晶六方石墨烯制造了一种应变传感器。该传感器避免了石墨烯中褶皱、晶界和吸附层等缺陷的影响,并实现了高灵敏度(GF=16.9),优于以前的石墨烯薄膜应变传感器。本工作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石墨烯在应变传感中的应用,并为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应变传感器提供了指导。它对研究石墨烯的力学性能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天津理工大学《AMT》:氮掺杂多层石墨烯微管,用于大脑各区域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断!
研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合成由氮掺杂石墨烯(NG)纳米片组成的微管,以记录高密度脑电信号。NG样品的N含量范围为1.35至2.22%。其中一个N含量为2.22%的微管表现出低头皮接触阻力和高脑电信号信噪比(SNR)。NG微管具有保水性高、头皮亲和力强、吸水性好、截盐性好、阻力小等优点;这些优点降低了头皮接触阻力,提高了脑电信号的响应。
-
天津理工《DRM》:烟灰-石墨烯混合结构作为高性能交流滤波的超级电容器电极
总之,我们报道了一种基于碳烟-石墨烯混合结构的可持续交流滤波超级电容器的可再生制造方法。在这项工作中利用烟尘,这是一种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废物,可以为开发用于交流过滤超级电容器应用的环保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烟尘基电极提供新的途径,并有助于减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
天津理工大学《Carbon》:硼和氮共掺杂垂直石墨烯电极,用于脑电图采集
石墨烯在脑电图 (EEG) 信号采集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头部形状、高电阻头皮角质层和头发阻碍石墨烯接触皮肤,导致EEG信号中的高接触阻抗和低信噪比 (SNR)。本文,天津理工大学PengfeiZhai等研究人员研究合成了B和N共掺杂垂直石墨烯 (BNVG) 电极以提高皮肤亲和力和汗液吸附能力。
-
石墨烯模板化合成超薄金属有机层加速光生电子传输助力二氧化碳光还原
所得的MOL@GO复合材料能够在可见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体系中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12小时内CO产量高达3133 mmol gMOL-1,选择性达到了95%。这一性能表现达到甚至超过大部分已报道的MOF/COF催化剂体系。
-
天津理工大学张志明教授Nat.Commun.:石墨烯模板和超薄金属有机层之间的电子传递促进CO2光还原反应
天津理工大学张志明教授(通讯作者)等人提出了简易的模板法,利用氧化石墨烯(GO)同时作为模板和电子传输介质,制备具有三分子层(约1.5 nm)厚度的MOLs。该MOL@GO可以高效驱动CO2光还原反应,CO产率高达3133 mmol g–1MOL(选择性为95%),比Co基MOF高34倍。超薄MOLs与电子传输介质之间的协同作用极大地促进MOL@GO复合催化剂CO2光还原的本质活性。上述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Nature Communications:石墨烯模板向超薄金属有机层的便捷电子传递用于促进CO2光还原
天津理工大学张志明教授报道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策略,成功构建了具有三个金属配位层的超薄2D MOLs,其中MOL均匀分布在2D GO模板上。这项工作为低成本制备性能优良的超薄MOLs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并证明了电子介体在显著促进光催化方面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