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Small》:超疏氧树脂接枝石墨烯气凝胶,具有高效放氢和高储氢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气旋表面的气液界面反应策略,并据此设计了一种多级多孔树脂接枝rGO气凝胶,具有超疏氧表面、膨胀孔结构、高机械稳定性和快速产物去除能力的明显优势。该策略为同时满足高性能放氢和高储氢容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有望为液氢载体的大规模储氢应用开辟可能性。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Songding Yu等–氧化石墨烯应变软化弯曲模量
结果表明,拉伸应变对氧化石墨烯的弯曲模量有显著的软化作用。拉伸后的氧化石墨烯甚至比石墨烯更有弹性。讨论了应变软化弯曲模量的机理,其中原子键合减弱是柔性增强的直接原因。特别提出了影响软化弯曲模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环氧基团的排列。当环氧化物沿弯曲方向排列时,弯曲模量的软化更为明显。
-
大连理工大学Jie Zhu和上海交通大学Yue Liu等–镍石墨烯镍界面上石墨烯层数相关的热传输
我们发现,当 N 较低时可以获得较大的 ITC,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当 N 为 2 时,ITC 可能会达到峰值。本研究结果不仅通过考虑界面相互作用强度、声子模式失配和电子贡献的综合影响,对跨 Gr-金属界面的热传输提供了全面的理解,而且还为基于 Gr 的器件的界面结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
大连理工大学《AMI》:构建超薄还原氧化石墨烯,用于锂金属负极
总之,通过LST策略提出了一种亲锂的 UrGO。UrGO 显示出高电荷转移能力,具有超薄和非晶结构以及高 C/O 比。此外,均匀分布的亲锂含氧官能团提供了更多的锂成核位点,并指导了锂的规则沉积行为。LFP组装的全电池也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能力的实用性。希望此工作将为开发超薄石墨烯基材料及其在锂金属电池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视野。
-
大连理工《ACS ANM》:石墨烯支撑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NiSe2纳米粒子,用于锂硫电池隔膜改性剂
可充电锂硫电池因其优越的能量密度和成本效益的原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二次电池之一。然而,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臭名昭著的多硫化物穿梭效应。本文,大连理工大学贺高红教授、张凤祥教授等研究人员研究设计并制造了石墨烯支撑的金属有机框架 (MOF) 衍生的 NiSe 2纳米粒子 (rGO-NiSe 2 ) 作为隔膜改性剂。
-
大连理工《Small》:基于石墨烯的“纸上”3D 叉指微电极,构建用于高性能无金属柔性超级电容器
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水冷辅助选择性激光烧蚀 (WASLA) 技术,用于以无掩模和无化学物质的方式大规模制造“纸上”3D 石墨烯-纤维素复合叉指电极 (3D GCCIE)。获得的电极具有3D电荷存储几何形状、高导电性、自由设计的图案以及纸基板的固有优势。所以,基于 3D GCCIE 的 MSC 表现出优异的整体性能,包括大比电容、高倍率性能、令人印象深刻的循环稳定性和卓越的机械柔韧性。
-
Nature Energy: Ti1-石墨烯单原子材料用于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级排列
在本研究中,Ti1-rGO由固定在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上的单个钛 (Ti) 吸附原子组成,该吸附原子采用明确定义的 Ti1O4-OH 配置,能够调整 rGO 的电子特性。 费米能级的下降显著降低了碳基电极的串联电阻。
-
大连理工《ACS AMI》:N掺杂石墨烯气凝胶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多功能空气阴极
大连理工大学Guowen Wang等研究人员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通过水热合成和随后的冷冻干燥处理,将三维多孔N掺杂石墨烯气凝胶(NGA)聚合到钢网(SM)上以构建简单的空气阴极结构(NGA-x/SM);更具体地说,NGA 同时用作有效的 ORR 催化剂层和透气气体扩散层,以提高 MFC 的性能。在该系统中,NGA-5/SM是用作空气阴极的理想候选材料。
-
大连理工大学姜楠课题组–脉冲气液混合放电中BPA在石墨烯-CdS纳米复合材料上的等离子体辅助催化分解:光腐蚀抑制和协同机理分析
在这项工作中,在一系列石墨烯-CdS (rGO(x)/CdS) 纳米复合材料的水溶液中进行等离子体辅助催化降解双酚A (BPA)。提出了一种脉冲气液混合放电(PHD)来诱导 rGO(x)/CdS纳米复合材料的“伪光催化”效应,并促进⋅OH自由基的形成。
-
EnSM:缺陷石墨烯涂层在CoS纳米片上诱导的裸露界面用于锂硫电池中的高氧化还原电催化
通过详细的实验和理论表征,研究人员发现,尽管共形石墨烯涂层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CoS纳米片的催化活性和吸附能力,但石墨烯涂层缺陷处暴露的CoS界面表现出极强的多硫化锂(LiPSs)锚定和高转换效率,同时高通量的Li+和电子从周围的石墨烯涂层和埋入的碳纳米纤维中转移出来。
-
大连理工《J Mater Chem B》:超高灵敏度的自修复和防冻石墨烯-水凝胶-石墨烯夹心应变传感器
大连理工大学宾月珍 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期刊发表论文,研究以简单的方式成功地构建了包含夹在两个石墨烯层之间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VA / PAA)杂化水凝胶的应变传感器,并且其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包括极高的灵敏度。甘油的加入确保了即使在-15°C时,基于水凝胶的传感器也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抗冻性能。
-
Small:氧化石墨烯相转移披“战甲”控制晶粒的成核和生长构筑快速储钠的石墨烯复合材料
在由液态石蜡、水和氧化石墨烯构成的水包油乳状液中,原位引入的Ni(OH)2强锚定在氧化石墨烯表面,打破了原有的油-水-固界面平衡,引发了乳滴的聚结和溶并作用,实现油-水-固三相界面向水-油-固界面的反转,促进了Ni(OH)2/氧化石墨烯固相表面具有惰性保护作用的油层“战甲”的形成,从而实现了石墨烯负载超细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
-
西安交大在超级电容器用二维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
然而,这类电容器电极材料内部缓慢的电子/离子传输速率严重阻碍了电化学反应的进行,导致超级电容器的存储/释放效率低于预期。因此,改善电极材料的反应动力学是提升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关键策略之一。
-
邱介山教授莅临材料学院进行学术讲座
邱介山教授从煤基材料说起,结合他目前所做的课题,详细介绍了煤基材料这种纳米碳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别介绍了研究合成煤基石墨烯的方法及煤基石墨烯的应用与发现利用DBD方法来制备石墨烯的研究,其后重点阐述了煤基石墨烯在金属催化剂和绿色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让大家对煤基材料有了直观的认识。其次,邱教授给大家详细讲解利用DBD方法制备煤基石墨烯的相关研究,从煤基石墨烯的结构特征、优势、目前的用途、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给大家作了简要的说明。邱教授作为纳米碳材料学领域中的权威者,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缜密细致的实验是邱教授在报告中反复强调的,这也应该是我们做科研所必须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