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理工《Small》:独立VO2/石墨烯气凝胶负极,用于水系铵离子电池
研究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长 VO2来获得VO2/rGO气凝胶(VOGA),用于界面增强型铵离子电池(AAIB),从而实现高能量密度的水电池储能。
-
(纯计算)大连理工大学蒋雪团队Adv. Funct. Mater.: 锂掺杂石墨烯的超导极限
在此研究中,作者报道了一种开发一系列锂掺杂石墨烯的超晶格策略:沉积I型(Li2C6、Li2C8、LiC6、Li3C24、LiC12、LiC16、Li2C36、LiC24),插层II型(LiC4、Li2C12、LiC8、LiC12和LiC16),以及共存沉积和插层III型(Li3C12)。随着Li原子浓度的增加,金属性和电子-声子耦合(EPC)都急剧增加,这有利于筛选的Li-C化合物中出现超导性。值得注意的是,插层Li2原子的石墨烯超晶格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以相同浓度沉积的Li1石墨烯产生更高的Tc。
-
CEJ:0.1秒3000K闪蒸石墨烯,水泥抗压/抗折性能提升16.8%/37.2%
通过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从碳黑中制备低成本、高效能的石墨烯,并将其用于增强水泥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掺入0.25 wt.%的导电型石墨烯(FG-D)可显著提升水泥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韧性,同时优化了基体微观结构,减少孔隙率并提高C-S-H凝胶的聚合度。
-
大连理工《Carbon》:石墨烯/MD@碳纳米管气凝胶,用于多功能高效电磁波吸收器
GO和MOF颗粒相互作用形成强结合位点,从而构建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气凝胶,同时还引入了磁性损耗。经MOF催化的CNT不仅有助于形成界面和偶极极化,还能有效调节电导率以改善阻抗匹配。气凝胶的填充率为6wt%,具有 -51.6 dB 的出色反射损耗和 5.9 GHz的宽有效吸收带宽。此外,气凝胶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防冻特性。
-
大连理工大学《ACS ANM》:石墨烯/PVA复合气凝胶,用于海水淡化
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径向-GO/PVA 气凝胶具有横向径向支柱和纵向片状支柱,并带有横向平行韧带,因此在 ISVG 方面具有多功能特性,包括优异的光吸收性能、合理的水分调节性能、良好的热管理能力和高效的排盐性能。在标准太阳辐照(1 kW-m-2)条件下,水蒸发率可达 1.58 kg-m-2-h-1。更重要的是,径向-GO/PVA 气凝胶在浓度为 20 wt % 的 NaCl 溶液中连续蒸发水超过 8 小时,表现出长期稳定性,这表明通过 ISVG 路线对高浓度盐水进行脱盐和净化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石墨烯,又登Nature子刊!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膜脱盐机制的突破口,强调了精确调节纳米通道结构和离子-膜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这对于未来开发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和纳米通道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科学启示,有望推动膜材料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
【亮点文章】石墨烯基吸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本文基于电磁波吸收理论,阐述了不同维度石墨烯基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不同石墨烯基吸波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吸波机理。还讨论了石墨烯吸波材料领域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最后针对石墨烯基吸波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NCM综述] 大连理工大学王旭珍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碳基光热材料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
在阐述 SIVG 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包括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点和炭化生物质材料在内的各种 CPTMs 的光热转换和 SIVG 性能,并对水电联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为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的多功能碳基光热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
大连理工大学《Mater Today Commu》:纤维素/碳纳米复合气凝胶,用于热管理
不同碳纳米材料对复合气凝胶物理性质的影响不是很深,这可能归因于复合基体重量分数小的气凝胶的多孔结构。CCNF/CNT和CCNF/CF气凝胶也表现出焦耳热和光热转换性能,并通过煅烧增强了这些性能。总体而言,不同碳种的CCNF/纳米碳气凝胶作为多功能气凝胶表现出热电、焦耳热和光热性能。
-
ChemCatChem:一种用于环境条件下高选择性电催化合成氨的氧化石墨烯负载钯铜合金催化剂
研究小组发现,得益于GO的优异物理化学特性以及Pd和Cu之间的协同效应,PdCu@GO复合材料可以在环境条件下高效地合成氨。电催化NO3RR活性研究表明,在Pd: Cu比例为2:8时,所得Pd2Cu8@GO复合催化剂在-0.4 V(vs. RHE)下的NH3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分别达到1.62 mg h-1 cm-2和38.2%,其性能显著高于之前报道的同类型催化剂。此外,该催化剂还表现出卓越的电化学稳定性。
-
大连理工大学《ACS AMI》:丝素蛋白-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化学电阻智能传感器,用于免接触式可穿戴设备
这项工作为在医疗监测领域实现非接触式人机交互和可穿戴传感器做出了新的尝试。展望未来,它将拓宽目前仅关注传感器材料设计或模块耦合的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并为可穿戴设备的非接触式智能传感器提供实际示例。
-
大连理工大学宋永臣教授团队JEC:尺寸可调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表面官能团调控气体水合物生成机制研究
羰基和羧基能够提高氧化石墨烯表面电荷密度,进而增强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荷-偶极相互作用,羰基和羧基诱导周围水分子形成有序的氢键排列,降低了气体水合物成核势垒,从而促进气体水合物生成。
-
大连理工大学Yang Huang等–功能化石墨烯材料通过调节大水蚤DNA损伤、代谢和氧化应激诱导慢性水生毒性的差异
通过RNA测序,我们研究了未功能化石墨烯(u-G)、羧化石墨烯(G-COOH)、胺化石墨烯(G-NH2)、羟基化石墨烯(G-OH)和硫醇化石墨烯(G-SH)在21天暴露期间对大水蚤的毒性机制。
-
大连理工《JAPS》:MWCNTs和rGO共修饰弹性包芯纱设计,面向检测限低、工作范围宽的多功能柔性应变传感器
综上所述,成功制备了MWCNTs和rGO共修饰包芯纱,研制出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GCY FSS。本工作制备的导电纤维状传感器在智能器件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NiCo2O4、NiCo2O4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电化学应用
首先介绍了NiCo2O4的可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包括常用的方法,如水热/溶剂热法、共沉淀法、化学浴沉积法、电化学沉积法、模板法等。根据石墨烯基体的尺寸特征,将NiCo2O4/石墨烯复合材料分为二维(2D)复合材料和三维(3D)复合材料,并总结了其设计原理、微观结构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性能。最后,总结了NiCo2O4和NiCo2O4/石墨烯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和未来展望。主要目的是为超级电容器的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