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王现英教授团队CHEM ENG J. :基于热驱动高级氧化工艺绿色高效制备多色石墨烯量子点

    该文章首次报道了通过热驱动高级氧化工艺(AOP)实现克级别、尺寸均一且结晶性高石墨烯量子点(F-GQDs)的制备。AOP法制备GQDs其平均产率高达60%,平均尺寸约3.7 nm。此方法不仅避免了强酸氧化剂的使用,步骤绿色安全;同时,由于其反应副产物仅为石墨和Fe2O3,只需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去除杂质,制备工艺大大简化。

    2020年2月15日 科研进展
    2.9K00
  •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石墨烯、碳纳米管榜上有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刘云圻院士与于贵、武斌、魏大程、程建毅等研究员合作完成的《石墨烯的可控生长及性能调控》(Z-103-2-02)和复旦大学彭慧胜、王永刚、任婧、孙雪梅和陈培宁等人合作完成的《碳纳米管复合纤维锂离子电池》(Z-108-2-07)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0年1月10日
    1.9K00
  • 安徽深入推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等政策 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

    这卷线圈是他们生产的石墨烯导电纤维。“这一产品代表了我国目前在石墨烯导电纤维应用的最高水平,它的导电性能跟进口的产品是持平的,但它的耐久性是进口产品的20倍。美国国家标准是25小时,我们是500个小时。”章新颖告诉记者,“通过团队多年研发及最近5年的产业化探索,目前已形成43项发明专利,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石墨烯粗直径导电纤维的制造,同时也在世界上首个实现了纤维状锂离子电池的生产。”

    产业新闻 2020年1月8日
    1.8K00
  • 石墨烯纳米点中的暗激子

    盛卫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士 (1991),硕士 (1994),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 (1997),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1997—1999),美国伊莉诺依大学博士后(1999—2002),加拿大国立研究院助理、副研究员 (2002—2006)。2006年起任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计算凝聚态物理,主要方向为小量子体系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及多体效应等,具体包括:外磁场下自组织量子点中电子态的研究,纳米小量子系统中电子自旋态的理论研究,量子点纳米系统中多电子和多激子态的研究。

    产业新闻 2019年12月12日
    2.0K00
  •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带队赴上海复旦大学调研石墨烯产业

    为加快推进中英石墨烯产业园重点项目落地,丰富齐鲁烯谷的产业储备,10月24日,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如同,济高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赓带队赴上海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实验室调研石墨烯产业。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卢红斌陪同讲解。

    2019年11月5日
    1.5K00
  • 【2019工博会】复旦大学卢红斌课题组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散热膜 有望提升便携式电子设备热管理效能

    聚酰亚胺热解人造石墨膜是目前市场上广泛采用的散热膜产品。其原料聚酰亚胺膜(PI膜)的制备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中国市场中下游竞争激烈,产品售价不断走低,企业盈利空间持续受到挤压。

    2019年9月20日
    2.5K00
  • 复旦大学开发两种新型石墨烯分散剂 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中表现优异

    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分散剂是实现石墨烯规模化应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育部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周树学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开发了两种新型石墨烯分散剂,均在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现将其研究成果做简要介绍。

    2019年6月4日 科研进展
    2.5K00
  • 高质量石墨烯散热膜技术攻克 有望取代高能耗、高成本的PI人工石墨膜

    市场上广泛采用的是聚酰亚胺人工石墨散热膜,其热导率普遍在600~1500W/(m·K),最优质的产品可达1950W/(m·K)左右,最薄的产品可薄至10微米。然而,该产品成本较高,每平方米的成本至少为400元,且产品加工过程良品率不高,模切过程中薄膜边缘容易掉粉,需做包边处理,费用不菲。

    产业新闻 2019年5月15日
    2.1K00
  • 助力5G通讯与电池发展!复旦卢红斌团队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散热膜

    卢红斌团队此次研发出的石墨烯散热膜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成本低廉,材料厚度在2-20微米范围内可控,热导率高,柔韧性好,可连续弯折20000次以上性能无衰减。将制备出的散热膜贴到电热片上,温度可下降40℃。石墨烯散热膜成本低、性价比高、工艺过程简洁高效,可望全面替代人造石墨膜,也将为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高功率武器装备提供新的散热解决方案。

    2019年4月24日 科研进展
    1.3K00
  •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晶体管传感器检测羟基自由基

    针对这一问题,魏大程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内剪切反应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在传感器中,石墨烯作为导电沟道。检测过程中,羟基自由基与Au-S键发生氧化剪切反应,从石墨烯表面释放带电金属离子,引起石墨烯沟道的电流变化,从而间接实现对羟基自由基的检测。

    科研进展 2019年4月10日
    1.2K00
  • 吴施伟、刘韡韬课题组发现单层石墨烯中化学势可调的电四极矩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近日,复旦大学物理系吴施伟、刘韡韬教授课题组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ohn Sipe教授、长春光机所程晋罗研究员、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我系石磊教授等人合作,利用离子胶体对单层石墨烯进行电荷掺杂发现石墨烯中有很强的电四极矩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2019年3月14日 科研进展
    3.5K00
  • 开发合成石墨烯量子点更简便更有效新方法 复旦大学石墨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与贵金属相比,石墨烯结构稳定,价格低,环境友好,能够很好地吸附被探测分子。但是,石墨烯由于增强机制的限制,与传统贵金属相比,拉曼增强效果要明显弱一些。探索合适的拉曼增强衬底一直是表面拉曼增强光谱研究的重要课题。

    产业新闻 2018年1月16日
    1.7K00
  • ACS Nano最新综述:石墨烯与聚合物的碰撞

    近期,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徐宇曦课题组联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以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位学者,就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撰写的综述发表在ACS Nano上,题为“Functional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Polymer Composites”。该综述系统的总结了近几年来石墨烯/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相应的合成方法以及优缺点,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

    2016年7月29日 科研进展
    1.9K00
  • 平度石墨烯新能源项目获追加投资

    近日从山东平度市人社局获悉,由该市引进的 “千人计划”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董安钢创办的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项目,对接资本平台取得重大突破,继5月份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拥有昊鑫新能源的20%股权后,再次以1.18亿元购买35%的股权,至此共持股55%。

    产业新闻 2016年7月28日
    1.4K00
  • 信和涂料携手复旦大学成功研发家装民用防辐射涂料

    据了解,目前,国内试水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国内核电站涂料供应也多依赖国外。信和涂料董事长王诗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石墨烯防辐射涂料对高压电站的辐射吸收可达*。而且除了防辐射功能以外,其自身具有的导电导热性能,也能使寒冷的冬天里房间不需要依赖空调暖气而依然保持温暖。特别是在闽南多“水南天”的情况下,防辐射涂料会自动电暖化,显现出其防潮功能。

    2016年7月21日
    1.7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