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
NSR | 邹猛教授等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首次发现月球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
在该项研究中,科研团队采用电镜—拉曼联用技术,在月壤样品含碳量相对较高的位置采集了拉曼光谱,确认了月壤样品中石墨碳的结晶质量相对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月壤样品中存在碳的区域含有铁化合物,这与石墨烯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成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冷冻条件下球差电镜的高角环形暗场像和高分辨像、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飞行二次质谱等多种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及测试结果的多方面严谨比对分析,探究并证实了月壤样品中检测到的石墨碳是少层石墨烯(2—7层),并提出少层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可能源于太阳风和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共同诱导的矿物催化进程。
-
物理化学学报 | 吉林大学吴立新教授团队:氧化石墨烯辅助的超分子骨架膜用于水包油型纳米乳液的高效分离
本体系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应对纳米乳液分离中无法同时获得高效率与高流速的矛盾,并且为缓解膜分离中的污染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这类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处理工业污水及制备高纯度溶剂。
-
基于二维材料的阻变存储器
综上所述,基于二维材料的RRAM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要实现其商业化应用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通过深入研究二维材料的性质、优化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等措施,有望推动基于二维材料的RRAM在未来存储和计算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
哈尔滨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嵌入在氮掺杂石墨烯上的同核双原子催化剂,以高效的硝酸盐还原为氨:从理论预测到实验验证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DFT计算,研究了大量固定在氮掺杂石墨烯上的同核核催化剂作为NRA催化剂的可行性。
-
吉大尹升燕团队: 基于石墨烯气凝胶实现对大肠杆菌的高灵敏痕量检测
近日,吉林大学尹升燕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王广斌副教授带领研究团队采用石墨烯气凝胶为检测基底,经过功能化修饰后构筑了大肠杆菌检测电极,可对大肠杆菌进行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痕量检测。
-
为啥同样是碳,性能千差万别?因为碳表面的玄机我们知道得太少
近日,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丁玉晓研究员、吉林大学乔振安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展望文章,总结了碳材料表面差异的各项因素以及造成的相应困境。
-
蔡金明教授团队在石墨烯纳米材料能带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吡啶氮原子作用在GNR外侧,其作用相当于碳原子加氢原子,故对该GNR的能带结构影响较小;而石墨氮原子作用在GNR内部,由于它比被替换的碳原子多一个电子,对GNR的能带结构产生本质的影响(金属性)。这项工作通过实验与理论结合,揭示了不同氮掺杂位点对GNRs能带结构调控作用的本质,为石墨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提供了更多途径和依据。
-
多取代位氮掺杂石墨烯纳米带的表面合成
该文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在Au(111)表面合成了N=9的氮掺杂扶手椅GNR。由于前体分子的灵活性,在GNR主链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共价键(C-C、C-N、N-N)。扫描隧道光谱分析和能带结构计算表明,与原始9-AGNRs相比,N-9-AGNRs(C-C)的带隙将增大,并且N-9-AGNRs(C-C)孤立位置的C-N键和N-N键将在费米能级附近引入新的缺陷态。DFT计算表明,N-9-AGNRs(C-C)的电子结构是半导体性质,而N-9-AGNRs(C-N)和N-9-AGNRs(N-N)是金属性质。
-
袁珮/姚向东/常春然今日JACS:石墨烯孤立碳空位捕获单原子Pt,高效催化制氢!
本文通过在缺陷石墨烯中设计孤立的碳空位,成功捕获大量的Pt单原子。所形成的Pt–C3配位构型表现出比Pt–C4配位更高的反应活性,有力地证明局部配位环境在促进催化位点本征活性方面的关键作用。DFT计算表明,Pt–C3和Pt–C4位点上的HER过程有着不同的反应途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性,这为活性位点设计和合成的基本理解提供了新见解。更重要的是,使用Pt@DG作为阴极的电解槽表现出明显提高的制氢效率,从而在电解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得益彰:GaN在石墨烯上的外延生长
本文基于石墨烯/SiC衬底实现了应力弛豫GaN薄膜的外延生长,揭示了石墨烯上GaN的外延机理,为石墨烯上外延生长氮化物研究提供了帮助。该工作中石墨烯的插入显著地降低了GaN薄膜中的残余应力,有效提高了其上InGaN/GaN量子阱中的In组分,有助于发展高性能长波长的氮化物光电器件。
-
清华孙洪波/吉大张永来《AFM》:激光诱导石墨烯胶带作为可粘贴式标签制备集成化光热MARANGONI致动器
清华大学孙洪波教授和吉林大学张永来教授团队合作报道了利用激光诱导石墨烯胶带(LIG)作为可粘贴的光热标签来制备基于Marangoni效应的光驱动致动器。
-
Advanced Materials: 石墨烯柔性电子器件的激光制造
在清华大学尤政院士和吉林大学张永来教授、韩冬冬博士团队带领下,与北京大学尤睿博士合作,系统论述激光制造石墨烯基柔性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未来发展方向等。
-
阳光照亮石墨烯氧化物薄膜的智能化之路
近期,吉林大学孙洪波教授和张永来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其首创的“激光还原石墨烯氧化物”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利用太阳光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并控制其还原梯度剪裁石墨烯氧化物薄膜表面、界面特性的新方法, 可以一步直接制备出具有含氧官能团分布梯度的石墨烯双层结构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