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南洋理工大学:高质量Cu(111)薄膜上实现均匀的hBN和石墨烯层的生长!
本文深入探讨了声波处理对金属薄膜平整化及二维材料生长的影响。通过揭示SAW处理在促进金属表面原子重定位和减小表面粗糙度方面的作用,作者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的Cu(111)薄膜,并在其上实现了均匀的hBN和石墨烯层的生长。这一研究不仅推动了金属表面工程的发展,还为未来大面积单晶二维材料的生长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潜力。
-
上海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最新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引领诺奖级量子点材料性能新突破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多目标优化策略,借助机器学习(ML)人工智能算法来指导碳量子点的合成过程。通过闭环方法从有限且稀疏的数据中学习,大幅缩短研究周期,超越了传统的试错方法。此外,该方法还揭示了合成参数与目标属性之间的复杂联系,并统一目标函数以优化多个期望属性,如全色光致发光(PL)波长和高PL量子产率(PLQY)。仅通过63次实验,就实现了全色荧光碳量子点的合成,其高PLQY超过60%。该研究代表了ML引导碳量子点合成的重要进展,为开发具有多个期望属性的新材料奠定了基础。
-
郝鹏率辽宁省友好经贸代表团在新加坡访问 巩固深化友好交流 续写互利合作新篇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
参加葫芦岛市与新加坡石墨科技、中核集团、盛裕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仪式,与南洋理工大学创新中心主席殷吉星、先进光子研究院副院长申泽骧等会谈交流,推进葫芦岛市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
上海大学王亮Small:机械化学球磨合成策略:基于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调制克级原子层MoS2电催化剂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一步合成法,在球磨过程中利用GQDs作为剥离剂来合成和功能化近原子层的MoS2纳米片(ALMS)。这种无溶剂方法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包括大规模生产的可扩展性、高产率以及消除对苛刻反应要求的需求,如,有机溶剂、催化剂或真空环境。
-
南洋理工大学《JAPS》:基于石墨烯涂层棉纤维的高性能电热丝
综上所述,成功地制造了基于石墨烯涂层棉纤维的混合纱线,它可以在低驱动电压下产生优异的焦耳温度。紧密覆盖在棉纤维表面的连续石墨烯纳米片可以形成导电骨架,其中棉纤维用作支撑基材,以保证混合纱线的柔韧性。使用三种超声波浸涂制备的杂化纱线在安全电压下表现出高温和低功率,而洗涤后性能略有下降。通过增加超声波浸涂的次数,可以进一步提高纱线的加热温度、加热功率。作者相信,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推动智能加热服装和个人热管理领域的发展。
-
分离膜水道时代的到来!专访新加坡工程院院士
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蓉教授团队(新加坡膜技术中心)概述了一系列纳米通道的进展,包括水通道蛋白、柱[5]芳烃、I-quartets、不同类型的纳米管及其孔蛋白、石墨烯基材料、金属和共价有机框架、多孔有机笼、MoS2和 MXenes,并对它们的潜力进行了比较。
-
北大张锦院士《AFM》: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骨架用于增强杂环芳纶纤维力学性能
近日,北京大学张锦院士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述周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忠教授等人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多孔还原性氧化石墨烯(HrGO)/PBIA复合纤维,该纤维具有支架结构,其中HrGO发挥钳夹作用,有效地将大量PBIA链穿过平面内的孔。少量的HrGO (0.075 wt%)可以使HrGO/PBIA纤维的抗拉强度(5.81 GPa)和杨氏模量(134.2 GPa)分别提高11.5%和8.3%。通过广角X射线散射和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者发现少量分散良好的HrGO提高了结晶度,并作为拓扑约束,增强了PBIA链的横向相互作用。此外,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HrGO/PBIA纤维的良好兼容性也通过动态和循环加载测试得到证实。
-
Science! 我院尹建波研究员最新成果报道双层石墨烯的谷霍尔效应
当施加磁场时,电子便不再沿着电场线运动,其行进轨迹会出现弯曲,并在垂直电场方向产生电压,即“霍尔”电压。那么,是否可以在不施加磁场的情况下使电子行进轨迹出现弯曲呢?
-
新加坡南洋国际俱乐部孙侠:为中新科技交流搭建桥梁
与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石墨烯超级电容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能源管理项目进入实验测试阶段,机器人按摩及辅助康复治疗项目正在逐步推广。
-
灵活的纸基电池:在被丢弃时就能被生物降解
据了解,这种电池的核心是一张纤维素纸,它被一种水凝胶加固以此来填补纤维素纤维之间的空隙。这张纸作为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分隔物,这两个电极被丝网印刷在纸的两面。用于印刷阳极的导电油墨主要由锌和碳黑组成,而锰和镍则分别被用于阴极油墨。
-
Nano Energy:石墨烯量子点设计的磷化镍钴复合材料用作高效全解水双功能催化剂
基于此,南洋理工大学陈鹏教授合成了一种由负载在钛网 (TiM)上的三元镍钴磷化物(NiCo2P2)和GQDs组成的异质复合材料(NCP/G NSs),可作为全解水的高性能双功能电催化剂,仅需119 mV的HER过电位即可达到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创下历史新低。在碱性介质中,电流密度为10 mA cm-2时,全解水的工作电压为1.61 V,优于当前工业标准Pt/C-RuO2(1.73V)。
-
Matter:二维共价有机框架在石墨烯膜中的三重身份
基于此,来自悉尼大学陈元教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昆励博士和周琨教授合作,在Matter上发表标题为“The tripartite role of 2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in graphene-based 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的文章。突破对于二维COF在石墨烯薄膜(rGO)中的作用的常规看法 ,分析了COF在石墨烯薄膜用于有机分离中的三重作用。
-
石墨烯抗菌材料的技术发展
国内外研究院所已经就石墨烯材料的抗菌、抗病毒性能做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在多种材料体系中进行了验证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国内已开发出聚烯烃、环氧树脂等体系的高效抗菌材料,并实现了应用,这些工作为石墨烯抗菌客舱内饰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陈元Matter:石墨烯基有机溶剂纳滤膜中2D共价有机骨架的三重作用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陈元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Kun Zhou,Kunli Goh报道了揭示了2D-COFs在用于有机溶剂纳滤(OSN)的纳米层压石墨烯膜中的三个作用。
-
张黎明课题组:石墨炔/石墨烯复合结构负载单分散分子催化剂用于高效CO2电催化还原
复旦大学化学系张黎明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张锦课题组、南洋理工大学李述周课题组合作,利用石墨炔/石墨烯(GDY/G)异质结构作为二维导电载体锚定酞菁钴分子(CoPc),实现高效电化学还原CO2制备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