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
-
【科研进展】用于柔性热管理的新型热界面材料
对于LM@GN,石墨烯纳米片在LM微滴表面进行包覆,提升液滴整体的导热性能并防止LM微滴间的重新聚合。由于ANF和石墨烯的π-π共轭相互作用,ANF可以作为一种“絮凝剂”。这种絮凝作用使包覆后的LM微滴和离散的石墨烯纳米片聚集形成絮团,防止重的LM沉降。一方面,这种独特的LM@GN包覆结构和良好的分散特性使得薄膜内部LM微滴与GN导热网络桥接,在内部构成连续导热通路。另一方面,LM液滴的形变能力还为薄膜在受到应力时提供额外的能量耗散和弹性形变。
-
【综述】南方科技大学李保文团队综述:热界面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应用
本综述从界面热阻出发,探讨了目前TIMs的理论科学基础,强调了界面热阻对改善界面导热的重要性。另外,进一步从材料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重点介绍了TIMs的结构、组成以及热源和热沉的相互作用。文章指出有两种主要的途径来改善通过界面的传热:一是通过加入导热填料、增强界面结构和表面改性处理技术等策略来降低TIM的本征热阻(RTIM);二是通过改善有效界面接触,加强键合,利用质量梯度结构提高振动匹配,从而降低接触热阻(Rc)。
-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宁波大学–氮掺杂3D -石墨烯使逻辑电路和图像传感器的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克服了2D限制
3D -石墨烯的天然纳米级谐振腔结构提高了光子捕获效率,从而增加了光载流子的产生。n掺杂可以微调电子结构,提高肖特基势垒高度,减少暗电流。制备的光电探测器具有优异的自驱动光响应,特别是在1550 nm处,具有良好的光响应率(79.6 A/W),比检出率(1013 Jones)和130 μs的快速响应。此外,它支持逻辑电路,高分辨率模式图像识别,以及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400-1550 nm)的宽带光谱记录。
-
南方科技大学《Chem Commun》:一种封装高熵合金的多层还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剂,用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
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制备具有 rGO 封装层的纳米粒子,从而提高了其导电性和稳定性。
-
南方科技大学《AEM》:氮掺杂垂直石墨烯/石墨毡电极,用于液流电池
总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金属且简单的方法,可在石墨毡电极上原位生长掺氮垂直石墨烯,从而增强高性能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反应动力学和质量传输。
-
南方科技大学《CEJ》:多孔硅/石墨烯纤维的 3D 无粘结剂纳米结构设计,用于超稳定储锂
所开发的电极纸结合了氮掺杂垂直石墨烯纳米片(VGs)的三维互连网络,将多孔碳纤维(PCFs)与均匀分布的硅纳米颗粒(VGs@Si@PCFs)连接起来。制备的 VGs@Si@PCFs 论文有效地解决了硅阳极常见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问题。
-
南方科大赵天寿课题组《Carbon Energy》:亚纳米硅多级碳结构,用于快速充电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
综上所述,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碳构型策略,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C/VGSs@Si-C复合材料,将亚纳米级和均匀分散的Si-C复合材料纳米球上VGS的生长嵌入碳基体中。Si–C、VGS和碳基体中的亚纳米级C共同构建了3D导电和鲁棒网络,从而显着提高了EC(9.3 × 103S m−1)并抑制Si的体积膨胀(27次循环后电极厚度变化5.150%)。所设计的C/VGSs@Si-C阳极对快速充电和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科研进展】双层转角石墨烯中的“热魔角”
作者发现了双层转角石墨烯在转角为1.08°时出现了一个热导率极小值。双层石墨烯的扭转引起了非均匀堆叠,从而导致了原子振动的局域化,进而散射声子。转角较小时,振动幅度和应力都随着转角的增大而离域化,导致了单个散射位点的散射强度的减小。另一方面,散射位点的数量随着转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这两种效应之间的竞争最终导致了热魔角的形成。热魔角新颖的物理机制将为石墨烯在热管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自由度。
-
【锂金属】AEM:含氧化石墨烯片的有机共晶混合物作为无枝晶锂金属电池的亲锂保护层
作者通过将氧化石墨烯片与1,4-苯醌和双(三氟甲烷)磺酰胺锂盐的液体有机共晶混合物混合而制备GBL夹层。由于这些功能材料的独特优点,使GBL夹层具有丰富的亲锂活性位点、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与电解质的兼容性,以及用于形成紧凑和富LiF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前体。
-
南方科技大学《ESM》:由3D打印石墨烯阵列实现的高锌利用率水系锌离子电池
总之,通过DLP方法制造了两种类型的3DG。还深入研究了3DG上3D空间中的锌电沉积分布。这项工作为调节3D 电极中的金属沉积和实现实用的锌金属电池提供了新的见解。
-
南方科大曾林 Advanced Science:垂直石墨烯通道“一石二鸟”助力锂金属电池
将自然丰度的木材经预氧化、碳化及CVD过程,制备出垂直分布的石墨烯纳米墙,并通过NH3和O2后处理,实现N和O双掺杂。通过一系列表征对垂直石墨烯纳米墙的结构、成分分布等表征,形成了稳定、高质量的VGWs@MCF导电主体的可控制备。
-
南科大《ACS AMI》:氧化石墨烯聚酯湿度传感器构成全织物感应键盘,用于智能服装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叶涛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由功能化氧化石墨烯(GO)聚酯湿度传感器构成的快速响应全织物键盘。键盘是单模式的,即只对手指触摸动作敏感,并且对诸如变形和衣服压力以及其他环境温度变化等干扰具有弹性。与之前提出的基于织物的湿度传感器相比,具有非常快的响应和恢复时间(在 0.2 秒内),并且可以承受反复的洗涤循环(实验证明 10 次循环后性能稳定)。
-
【特邀综述】界面热阻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文章全面梳理了界面热阻领域20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基础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角度重点阐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新进展。理论上,文章对声学失配模型、扩散失配模型、晶格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双温度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实验方法上文章重点关注了时域热反射法和电子束自加热法在界面热阻测量中的应用。接着文章分别从固体-固体界面、固体-液体界面和固体-气体界面三个系统介绍了界面热阻的研究进展。
-
南方科大曾林/万佳雨今日Adv. Sci.:N/O掺杂石墨烯涂覆CNFs,助力硅负极储锂!
为了满足电子、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能源存储不断增长的需求,具有先进电极的可充电电池被广泛开发用于能源密集型的存储系统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的自支撑与可折叠电极,近年来引起科研人员对面向柔性电子器件的锂离子电池(LIBs)的关注。然而,低能量密度和缓慢的循环动力学等缺点严重阻碍着其实际应用。
-
香港大学Wallace C. H. Choy、南方科技大学徐保民等AFM:咪唑-石墨烯量子点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的修饰作用
基于此,香港大学Wallace C. H. Choy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徐保民教授首先提出使用新型咪唑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I-GQDs)来修饰SnO2的ETL和基于甲酰胺碘化铅(FAPbI3)的钙钛矿之间的界面,实现了非常高的PCE(22.37%),并提高了其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