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ACS AMI》:折叠石墨烯超晶格中的临界应变诱导的光响应
应变工程是打破石墨烯晶格对称性并实现石墨烯带隙可调性的最有效方法。但是,打开石墨烯带隙需要临界应变(> 20%),并且要获得如此大的应变是非常困难的。这限制了基于石墨烯应变的实验研究和光电器件的发展。
-
Small: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近日,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周震教授课题组对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做了总结和评述。文章从三维石墨烯宏观体的构筑方法、功能化修饰策略及其在电催化领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对目前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做出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科学性的见解。
-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JACS: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与π拓展的纳米石墨烯
作者从商业可得的5,6-二溴苊出发,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构建七元环,随后通过探索最佳脱氢芳构化反应条件,最终成功以44%的总产率合成了APD分子(图2b)。在此基础上,作者首次证明了APD的衍生化,以溴代APD为关键前驱体,实现了APD骨架的π体系拓展并构筑了基于APD的纳米石墨烯,为发展低能隙纳米石墨烯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JACS: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
乙酰二烯(APD)是芘的一种非苯类非取代异构体,具有与芘不同的电子性质,但自1956年首次合成以来,由于合成和进一步衍生化的困难,人们对其研究甚少。有鉴于此,南开大学的王小野等研究人员,研究了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
-
Small: 用于电催化的三维石墨烯宏观结构
3D石墨烯宏观结构(3D GMs)是一种兼具微观和宏观三维结构的多孔晶体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实现较大的可及表面积,暴露出许多活性位点,促进快速的质量/电子传递,并为进一步的功能修饰提供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电催化的理想候选材料。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模拟土壤中的浸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启星教授团队对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模拟土壤中的浸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
-
陈军院士Angew:石墨烯量子点系链设计通用策略用于合成单原子催化剂
由于单原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会导致严重的团聚,因此设计通用的策略在不同载体上合成多种单原子催化剂(SACs)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日,我院陈军院士报道了一种通用的石墨烯量子点系链设计策略来合成SACs。
-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攻关世界级难题取得突破
“向太阳要能源!” 经过3年努力研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永胜和物理学院教授田建国的联合科研团队,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石墨烯材料,该研究成果令“光动”飞行成为可能。日前,陈永胜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
-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攻关世界级难题取得突破 让“光动”飞行成为可能
实验发现,光源的波长与石墨烯材料产生的驱动力成反比,即波长越短,材料产生的驱动力越大。“这是我们了解到的,迄今为止科学界第一次用光推动一个宏观物体并实现宏观的驱动。”陈永胜说,“通过计算,500公斤的负载,如果利用基于这种石墨烯材料制备的驱动帆板,理论上获得的驱动力至少能使其达到0.09米每秒的加速度”。
-
柔性芯片中石墨烯的应用
GO薄膜中超级电容器的3D空间工程还可以降低整体芯片设计的复杂性,改进单位面积内多个超级电容器的集成。更重要的是,这些一体化超级电容器可以在不同的弯曲状态下保持其电化学特性。因此,该方法的普遍性和易用性有望实现设计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储能装置。
-
黄毅: 践行南开精神,服务国家需求
从2006年开始,黄毅开始了石墨烯的合成和隐身材料应用等研究。“那是我学术生涯最困难的时期,石墨材料当时还不为大众所认可,有观点认为石墨烯本质上就是石墨,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申报项目时也曾受到质疑。”
-
首款石墨烯“太空海绵”高温1000℃低温-269℃都能“扛得住”
据南开新闻网报道,经过多年持续攻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永胜团队联合美国莱斯大学,于2019年4月份研究制得了一种新型三维石墨烯材料。该材料能够承受4K(约-269℃)到1273K(约1000℃)的温度区间,且能够保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弹性,有望成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太空海绵”。
-
南开化院研制耐温抗寒石墨烯材料
陈永胜团队研制的三维石墨烯材料,由无序排列的单层石墨烯片通过共价键化学交联而构成,在低至液氦温区的极端低温条件下具有与室温下相同的力学性能,包括高度可回复的超级弹性、不变的杨氏模量、近零泊松比以及出色的抗疲劳性能。
-
太阳能电池迎来商业化“黎明前夕” 南开大学陈永胜团队引领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向太阳要能源
2007年,他们开始相关研究的时候,整个领域都处于低谷,光电转化效率只有5%左右,最重要的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国内当时甚至还是空白。从5%到17.3%,成就这个跨越故事的,是那份“向太阳要能源”的坚定和那份瞄准瓶颈求突破的勇毅。
-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领衔完成的“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陈永胜、万相见、黄毅、田建国、王成扬)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