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
南开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2022年联合招聘石墨烯与电化学能源方向博士后、科研助理和研发工程师
因课题组联合发展需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欢研究员长期诚招博士后研究人员、专职科研助理以及研发工程师若干名,欢迎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和马儒军教授团队Nano Letters:用于人体热能收集与热管理的超弹性石墨烯基热电海绵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热能,如人体作为一个恒温源能够持续地散发热量,日常的电子设备在工作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能。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柔性热电材料用于废热收集,对于设计自供电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智能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石墨烯基的柔性电材料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受限于石墨烯的二维特性,在热电性能突破以及应用上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南开科研团队在原子尺度实现中红外光散射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近日,课题组基于单层石墨烯/氮化硼/金三层结构中的超高局域的石墨烯声学等离激元模式,在结构特征尺寸与光的入射波长比在万分之一的条件下,观测到中红外光被原子尺度起伏结构的面内强散射,并进一步通过改变门电压实现了调控。其物理机制来自于石墨烯声学等离激元的超高局域特性,可实现中红外光波长约百倍的压缩。
-
南开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2022年联合招聘石墨烯与电化学能源方向博士后、科研助理和研发工程师
因课题组联合发展需要,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刘忠范院士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欢研究员长期诚招博士后研究人员、专职科研助理以及研发工程师若干名,欢迎具有相关研究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
上海简墨科技与南开大学开启“产学研合”新模式
其自主研发的全国首条全自动化千万平米石墨烯超导热薄膜与石墨烯PTC自控超导热薄膜,是目前业界内唯一绿能材料制作,产能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此次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全方位深度融合,无论是合作内容拓展还是合作模式创新,前景都极为广阔。
-
南开大学《EEM》:有缺陷/掺杂石墨烯基材料作为金属-空气电池的阴极的最新进展
研究总结了缺陷/掺杂石墨烯作为水性或有机MAB中空气阴极的最新进展,这两种MAB实际上是不同的电化学系统,对空气阴极的要求不同。此外,还阐明了石墨烯缺陷/掺杂与电催化机制之间的关系,可为催化剂设计提供指导。未来石墨烯基MAB正极的发展方向。
-
南开大学刘育教授/诺奖得主Stoddart教授联手《自然·通讯》!
通过对固体中主客体相互作用,实验和理论计算,溶液和气态的研究揭示了一种诱导拟合结合机制,在笼子和纳米石墨烯之间具有高结合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纳米石墨烯的光稳定性通过其在笼内的激发态的超快失活而显着提高。这项将扭曲的纳米石墨烯封装在笼子内的研究为调节其光反应性提供了一种非共价策略。
-
南开大学《ACS AMI》:折叠石墨烯超晶格中的临界应变诱导的光响应
应变工程是打破石墨烯晶格对称性并实现石墨烯带隙可调性的最有效方法。但是,打开石墨烯带隙需要临界应变(> 20%),并且要获得如此大的应变是非常困难的。这限制了基于石墨烯应变的实验研究和光电器件的发展。
-
Small: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近日,南开大学/郑州大学周震教授课题组对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做了总结和评述。文章从三维石墨烯宏观体的构筑方法、功能化修饰策略及其在电催化领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与总结。进一步对目前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在电催化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做出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科学性的见解。
-
南开大学王小野课题组JACS:非苯芳烃Acepleiadylene与π拓展的纳米石墨烯
作者从商业可得的5,6-二溴苊出发,首先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构建七元环,随后通过探索最佳脱氢芳构化反应条件,最终成功以44%的总产率合成了APD分子(图2b)。在此基础上,作者首次证明了APD的衍生化,以溴代APD为关键前驱体,实现了APD骨架的π体系拓展并构筑了基于APD的纳米石墨烯,为发展低能隙纳米石墨烯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JACS: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
乙酰二烯(APD)是芘的一种非苯类非取代异构体,具有与芘不同的电子性质,但自1956年首次合成以来,由于合成和进一步衍生化的困难,人们对其研究甚少。有鉴于此,南开大学的王小野等研究人员,研究了乙酰二烯的非苯系纳米石墨烯的两步合成及π-扩展。
-
Small: 用于电催化的三维石墨烯宏观结构
3D石墨烯宏观结构(3D GMs)是一种兼具微观和宏观三维结构的多孔晶体材料。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实现较大的可及表面积,暴露出许多活性位点,促进快速的质量/电子传递,并为进一步的功能修饰提供广阔的空间。所有这些特点使它们成为电催化的理想候选材料。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模拟土壤中的浸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启星教授团队对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在模拟土壤中的浸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
-
陈军院士Angew:石墨烯量子点系链设计通用策略用于合成单原子催化剂
由于单原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会导致严重的团聚,因此设计通用的策略在不同载体上合成多种单原子催化剂(SACs)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日,我院陈军院士报道了一种通用的石墨烯量子点系链设计策略来合成SACs。
-
南开大学科研团队攻关世界级难题取得突破
“向太阳要能源!” 经过3年努力研究,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永胜和物理学院教授田建国的联合科研团队,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石墨烯材料,该研究成果令“光动”飞行成为可能。日前,陈永胜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