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
南开团队在纳米流体离子输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该研究中,团队系统地分析了单原子层石墨烯纳米/亚纳米孔中的离子输运性质,并观察到其在不同盐浓度下特殊的电导缩放行为。为此,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导模型,该模型在原子薄层纳米孔的条件下能够精确描述实验结果。模型从半经典的角度描述了电双层离子与单原子层纳米孔边缘的相互作用,表明电导缩放行为的产生源于孔边缘对电双层离子的限制。通过分析不同孔径下电双层离子与孔边缘相互作用产生的势垒,团队成员将量化后的势垒与离子水合能垒联系起来,从而深化了对离子在纳米/亚纳米限域下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解。
-
神奇材料在哪里?探秘柔性热管理材料
马儒军团队开发了一种用于收集人体热能的超弹性石墨烯基热电海绵。这种材料缝制在鞋垫中,可以利用人体热能产生的热电信号,在管理电路的辅助下驱动血压计、血氧仪等小功率医疗设备,实现生理信号监测。实验数据显示,超弹性石墨烯基热电海绵在30%的应变下循环压缩1万次,仍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电稳定性;在-170℃~300℃的温度跨越下,仍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及稳定性。
-
杂原子掺杂的石墨烯带的精密合成和新兴属性
在该文中,课题组综述了自下向上合成杂原子掺杂GNR的历史和研究进展,包括合成路线、电子性质和应用前景。团队希望为GNR建立可靠的结构-性能关系,为今后杂原子掺杂GNR的分子设计提供指导。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多组学与常规分析鉴定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植物毒性和防御机制
本研究中,作者通过茎注射的方式将长期暴露于(42天)于不同氧化态和尺寸的石墨烯,如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OQDs)中辣椒叶片和辣椒果实的毒性程度及其通过光合作用、氧化应激、激素调节发挥作用的防御机制。
-
FCSE | 综述:碳基材料在催化低碳烷烃脱氢及乙苯脱氢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包括介孔碳、碳纳米金刚石、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活性炭五种碳材料在烷烃脱氢反应中的应用,分别从结构特点、催化性能以及优化方法等方面对不同的碳基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对当前研究的挑战进行了总结,还为碳基催化剂的构筑提供了策略,有助于碳基材料催化性能的提升,推动其工业化应用发展之路。
-
天开高教科创园 这家天开园企业想让新能源更便宜更安全 “核心技术是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走进普兰能源干法电极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将活性物质、粘结剂和导电剂等粉料直接投放到设备内进行搅拌,随后混合均匀的粉料通过成型设备连续产出极片膜,之后将其复合到铝箔上,干法电极就被生产出来。
-
石墨烯第四种边界态—光子平台的新发现与演示
他们发现了石墨烯中从未见过的新型边界—枝桠型(twig)边界,并首次在光子晶格平台成功观测到了这种全新的边界态以及由拓扑平带导致的紧凑边界态, 揭示该边界态的拓扑保护性以及与众所周知的石墨烯其他三种边界的互补性。这一研究加深了人们对石墨烯边界态和拓扑物理学的认识,为拓扑结构在纳米电子器件和光信息传输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南开《AFM》:纳米片共价键合石墨烯实现高效CO2转化!
来自南开大学的学者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碳纳米片,其 Fe-N4O 构型通过共价键固定在石墨烯基底 (Fe-N4O-C/Gr)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与通常的平面单原子 Fe 相比,Fe-N4O与一个氧 (O) 原子在轴向的独特构型不仅抑制了竞争性析氢反应,而且促进了 *CO 中间体的解吸。
-
南开黄毅ACS Nano轻质刚性MXene/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用于电磁波吸收
本文演示了一种直接墨水书写(DIW) 3D打印策略,该策略可以构建具有可控栅极结构的轻质刚性MXene/氧化石墨烯气凝胶(SMGAs),通过操纵阻抗匹配具有可调谐的电磁波吸收特性。
-
郭雪峰团队《Nature Protocols》:分子尺度上探测电子反应的石墨烯-分子-石墨烯单分子结
近日,郭雪峰课题组综述了单分子器件的发展并对比了多种单分子电学测量方法,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技术、机械可控裂结技术、电迁移法和碳基单分子结。对于多种测量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讨论,并详细描述了石墨烯-单分子-石墨烯单分子结的制备流程。
-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应邀来作学术报告并交流
报告中,刘老师简单介绍了材料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几何屈曲结构,着重介绍了蜘蛛丝纤维、“捻曲核壳结构”的水凝胶纤维、基于捻曲结构的弹热制冷材料、人工肌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刘老师通过视频与动画的方式介绍相关工作,使参会师生更直观地理解其原理。
-
南开陈永胜AM:超15000次寿命,原位制备石墨烯/双极性聚合物杂化电极
嵌入的高导电三维石墨烯(3DG)网络使Fc-DAB@3DG具有稳定的导电框架、大的表面积和多孔的形貌,从而实现了离子/电子的快速扩散,从而提高了活性位点的利用率,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
《Exploration》综述:石墨烯:制备、剪裁和修饰
在本综述中,系统性地总结了石墨烯制备、剪裁和修饰方面的最新重大进展。具体,石墨烯的制备主要有自下而上生长和自上而下剥离两种技术。为制备高质量、高收率的石墨烯,已经发展了许多物理剥离方法,如机械剥离、阳极键合剥离、金属辅助剥离等。通过对石墨烯剪裁来图案化石墨烯,如气相刻蚀、电子束光刻等,精准控制石墨烯形状和层数。由于不同区域反应活性与热稳定性的差异,使用气体作为蚀刻剂可以实现石墨烯的各向异性剪裁。为了满足实际需求,石墨烯的边缘与基面进一步的化学功能化被广泛应用于调整石墨烯的性质。石墨烯制备、剪裁和修饰的结合,促进了石墨烯器件的集成与应用。
-
南开大学陈永胜、刘遵峰合作团队:石墨烯诱导水凝胶成核的高强韧人造蛛丝
通过模拟蜘蛛丝结构以及纺丝过程,我们制备了双交联结构的水凝胶,经牵引拉丝得到了具有和蜘蛛丝类似结构的凝胶纤维:交联、线性排列的纳米组装体、核壳结构。引入氧化石墨烯作为成核中心,进一步调控纳米组装体的尺寸和排列,提高了其机械性能。纤维机械强度和韧性的完美结合,为应用于能量吸收、降低冲击能等领域提供了可能。另外,这种调控纳米组装体的策略,为一些功能性纤维(如光纤、电纤等)提供了新的可能,有望用于可穿戴电子、健康监测、传感及人工肌肉等。
-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胡世会、张蓉毕业论文线下答辩公告
胡世会:石墨烯衍生材料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张蓉:石墨烯油墨及柔性可打印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