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
【科研进展】南京师范大学马登科副教授团队:石墨烯纳米带中声子相干输运导致的热导率反常边界效应
通过热流谱分解和晶格动力学分析表明,异常边界效应源于声子的相干特性,导致了粗糙度对不同声子模式选择性的相消干涉。该机制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非谐性,因此这一反常表面边界效应可以拓展到其他材料体系。该研究揭示了声子边界散射的新规律,有助于设计基于表面边界散射的热管理材料和热电器件。
-
南京师范大学Shaogui Yang课题组–硼掺杂石墨烯催化剂高效合成H2O2的机制及富氧空气的作用
制备了不同的B掺杂rGO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的2e-氧还原反应(ORR)性能。结果发现,B掺杂rGO的2e- ORR选择性与B含量和氧传质条件有关。
-
EEM | 南京师范大学周小四&包建春:石墨烯纳米片偶联三元硒化物SnSb₂Se₄用于高性能钾离子电池
金属硒化物在嵌钾/脱钾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导致材料的严重粉碎和倍率能力的快速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了碳改性和多元素组合来提高硒化物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CEJ:石墨烯层之间限域生长氮掺杂多孔碳作为锌空气电池驱动电容去离子的双功能电极
本文以ZIF-8和GO为前驱体,利用GO的含氧官能团在其表面原位生长ZIF-8。经高温还原和强碱活化制备了N掺杂多孔碳(图1)。整体三维多孔碳基纳米结构(NJUST)显示了其作为CDI电极和ZAB阴极的潜力。
-
南京师范大学沈健: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农药及其应用
该研究开发了聚乙二醇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载体的纳米农药制剂——EB@PEG-GO,有效解决了甲维盐原药水分散稳定性差、易突释、易光降解、持效期短和传统甲维盐乳油含有大量有毒有机溶剂、助剂,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的缺点,为农药制剂创新、农药减施增效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同时也将石墨烯材料的应用拓展到植物保护领域。
-
【特邀综述】界面热阻的前世,今生与来世
文章全面梳理了界面热阻领域20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基础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角度重点阐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新进展。理论上,文章对声学失配模型、扩散失配模型、晶格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双温度模型等进行了介绍,实验方法上文章重点关注了时域热反射法和电子束自加热法在界面热阻测量中的应用。接着文章分别从固体-固体界面、固体-液体界面和固体-气体界面三个系统介绍了界面热阻的研究进展。
-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限制在多层石墨烯薄片中的Sn4P3纳米粒子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高性能阳极材料
钾基阳极由于具有较大的理论容量,在钾离子电池(PIBs)中具有不错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电子导电性差、易自聚集、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等原因导致的储钾性能不佳,制约了其实际应用。
-
宋海欧、张树鹏团队Chemosphere: 用质子化氮化碳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电极增强低浓度微咸水的电容去离子化
电极材料在增强CDI器件的电吸附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CDI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其中,源自生物质的活性炭(AC)等多孔碳材料因其卓越的导电性、多孔纳米结构和低成本而被视为研究重点。石墨烯基纳米材料也因其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调节的表面特性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CDI的热门材料。
-
南京师范大学《ENERGY TECHNOL》:倒碗状石墨烯气凝胶的太阳能驱动气流增强全天太阳能蒸汽发电
研究合成了一种反倒碗状石墨烯气凝胶(IBGA)作为SSG的光热组分,该气凝胶可以随着入射角的变化始终保持较高的水蒸发率。此外,在改进的斯特林发动机的基础上引入了太阳能驱动气流,以提高SSG性能。基于IBGA的太阳能驱动气流SSG装置的蒸发率高达2.46 Kg m−2. h−1在太阳照射下。室外实验表明,具有1 m 2 IBGA的SSG装置在晴天可收集 15kg淡水,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海水淡化和废水处理的巨大潜力。
-
南师大周小四JEC:简易合成 KVPO4F/还原氧化石墨烯杂化物作为钾离子电池的高性能正极材料
设计合成高安全性、高性能的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意义重大。在正极材料中,聚阴离子化合物KVPO4F具有独特的框架结构,同时阴离子基团的强诱导作用使其具有高工作电压和较大的理论容量(131 mA g−1),然而其较差的电子电导率和不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带来的低倍率能力和循环性能仍是较大的挑战。
-
AFM:锚定在掺P石墨烯上的具有P掺杂的多孔碳“铠甲”的铁/镍磷化物纳米晶复合材料的相调控用于促进整体水分解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韩敏教授,Ying Liu,中科大Yue Lin报道了通过预先设计的超分子凝胶在Ar/H2气氛下的热转化,实现了具有多孔掺磷碳(PC)“装甲”并锚定在掺磷石墨烯(PG)上的铁/镍磷化物NHs纳米复合材料的相调控合成,通过简单调整凝胶前驱体中铁镍盐的摩尔比,获得了包括FeP–Fe2P@PC/PG, FeP–(NixFe1-x)2P@PC/PG, (NixFe1-x)2P@PC/PG和Ni2P@PC/PG四种纳米复合材料。这种合成方案将还原、相变、掺杂、封装和杂化过程集成在一个步骤中,简单、环保、可重复且易于大规模合成。
-
南京师范大学甘志星、狄云松、刘慈慧团队在可电热消毒的石墨烯口罩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团队通过在熔喷布表面铺设柔性电极,并涂覆一层具有导电、导热性能的石墨烯,制备了新的口罩过滤层,实现了电热消毒的可重复使用的功能。在3 V的低压下工作,可以快速产生高于80 ℃的高温,杀死附着在过滤层和口罩表面的大多数病毒。此研究开发的石墨烯口罩具有便携性和可重用性。制作工艺与现有的口罩工艺兼容,方法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铺平了道路,可以大幅降低全球经济、资源消耗。
-
【学术预告】高导电宏观石墨烯膜及其电子器件
报告人:何大平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报告时间:2019年10月30日上午10:00 地点:南京师范大学化行楼226报告厅 邀请单位: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报告人简介:何大平,1984年生,安徽枞阳人,武汉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
-
南京师范大学【学术预告】石墨烯拓扑界面态的研究
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指导导师为谢心澄、孙庆丰研究员。2010-2012年在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牛谦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1月,加入苏州大学,现任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高等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凝聚态材料中拓扑态与低维材料量子输运现象的理论研究。迄今已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B等物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个理论预言被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