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 南京大学《AOM》封面:光纤端面集成的栅控石墨烯电光调制器:设计和演示

    该全光纤器件采用光学反射式的三电极晶体管构型,包括以光纤纤芯为中心对称分布的两电极、覆盖纤芯的石墨烯、氧化铝绝缘介质层,以及同时作为栅极和反射镜的顶部电极。光从纤芯入射后与石墨烯作用,调制后的光被反射镜反射回光纤,由于避免了光的空间耦合,因此插入损耗极低。

    2022年11月21日
    81600
  • 南京大学徐飞教授AOM:光纤光电集成–光纤端面集成的栅控石墨烯电光调制器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徐飞教授提出了全光纤集成的石墨烯光电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出一种能够对石墨烯光吸收进行精细调控的光纤端面电光调制晶体管结构,并通过将电子束光刻工艺引入光纤端面这一特殊的基底上,制备得到了高集成度、低插入损耗的全光纤电光调制器。

    2022年10月6日
    1.1K00
  • NanoARPES首项科研成果:上科大团队揭示“魔角”三层石墨烯新奇电子态

    近日,陈宇林-柳仲楷团队在该平台上开展的研究取得了首项重要成果:成功实现了对魔角三层石墨烯电子态的观测,揭示了与理论预言一致的共存狄拉克能带与莫尔平带。

    2022年9月24日
    1.0K00
  • 中国学者《自然》发文: “原子乐高”量子模拟获重大突破

    研究人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原子乐高”量子模拟器:基于手性堆叠的转角双层-双层石墨烯(如图1a-c所示,转角0.75°)。该体系具有多条较平的能带,带宽小于10meV,并且随着电场的施加形成陈数为零的孤立平带(如图1f所示),拥有简并的能谷-自旋自由度,是SU(4)同位旋扩展哈伯德模型的理想固态量子模拟器。

    产业新闻 2022年9月15日
    74100
  • 重磅!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级光雕刻三维结构;这个领域,我国也实现新突破

    南京大学缪峰合作团队通过在“原子世界搭积木”的方式,把两个石墨烯双原子层,以旋转180度+0.75度的特殊角度叠加,并施加一个垂直电场,研制出一种全新的量子材料,并通过改变垂直电场,在国际物理学界首次观测到了量子融化的“中间态”,并揭示了这一量子“中间态”的演化机制。

    2022年9月15日
    87600
  • 强国“890”影音馆㊸|他是纳米世界里的“医生”,工作就像“给蚂蚁做手术”

    “石墨烯就像一堆蚂蚁一样,蚁群里蚂蚁是一堆一堆的,你没法关注到个体,所以我们就想到给蚂蚁‘打骨折’,用独特的标记追踪它。”普通的石墨烯由碳十二构成,“打骨折”就是将其中一个碳十二换成带放射性的碳十四。“碳十四是永久放射性物质,就像是骨折后又修复的骨头,只要物质存在标记就会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追踪它。”

    2022年8月25日
    70100
  • 【材料】氧化石墨烯高选择性结合芳香分子

    氧化石墨烯片层主要由分离的石墨微域(2.5~5.6 nm)构成,这些微域是其结合芳香分子的位点。石墨微域周围环绕着羟基、环氧基等大量含氧官能团,在水溶液中极易发生水合,使石墨微域的有效尺寸降至略大于一个苯环。这与苯、单取代苯等小尺寸芳香烃的分子尺寸高度匹配,因此氧化石墨烯可高效结合小分子芳香烃。另一方面,由于位阻效应的存在,氧化石墨烯的石墨微域难以与多环或者多取代苯等大分子芳香烃发生作用,最终表现出对小分子芳香烃的高选择性。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芳香分子极性官能团与氧化石墨烯含氧官能团的相互作用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位阻效应,即在分子尺寸相当的情况下,氧化石墨烯优先结合极性芳香分子。

    2022年8月19日
    98200
  • 她16岁研究得出石墨烯上可生长GaN纳米线,22岁被南大聘为副研究员

    2015 年,李悦文申请并主持了国创项目“石墨烯基 GaN 柔性 LED 技术”,并于 2016 年以优秀结题。其担任第一作者,相关论文也于 2017 年5月,以《石墨烯上生长 GaN 纳米线》为题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半导体技术》上。

    2022年7月17日 访谈评论
    84000
  • Nat. Electron.:石墨烯电荷注入型光电探测器

    近日,浙江大学徐杨教授、俞滨教授、高超教授、南京大学王肖沐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合作报道了石墨烯电荷注入型光电探测器。

    2022年5月16日 科研进展
    77500
  • 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第17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

    他合成了放射性标记的石墨烯,解决了复杂体系中石墨烯难以定量和追踪的难题,阐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在生物体内的过程与机制及其环境风险,为我国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响应国家召唤,作为重要成员参与新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主持10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5项,组建了一支勇于创新、水平一流的青年科研团队,指导学生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大学生“挑战杯”江苏赛区特等奖等。

    2022年5月4日
    1.1K00
  • 爱媛大学与南京大学合作,成功合成出翼型纳米石墨烯

    高濑副教授表示:“此次通过将氧化还原活性纳米石墨烯用于两翼,根据氧化状态构建了不同的聚集体。近年来已经成功合成弯曲的π电子化合物等。但几乎没有以此为组成单元构建结构可控三维聚集体和空间的例子。如果能实现高机械坚固性和大表面积,就有望用于传感器、成像装置和能源转换材料等。”

    2022年3月18日
    1.2K00
  • 宋海欧、张树鹏团队Chemosphere: 用质子化氮化碳修饰的氧化石墨烯电极增强低浓度微咸水的电容去离子化

    电极材料在增强CDI器件的电吸附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CDI电极材料主要包括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其中,源自生物质的活性炭(AC)等多孔碳材料因其卓越的导电性、多孔纳米结构和低成本而被视为研究重点。石墨烯基纳米材料也因其超高的理论比表面积、可调节的表面特性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成为CDI的热门材料。

    2022年3月8日 科研进展
    1.5K00
  • 《The Innovation》微流控纺丝+剪切流诱导制备石墨烯涂层水凝胶微纤维

    首先其核芯水凝胶微纤维从微流控装置中连续纺丝,然后通过浸涂方法产生的剪切流来形成薄的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涂层外壳。由于微流控纺丝过程中的流体组分、流速以及浸涂法的提升速度都是高度可控的,因此可以精确定制所得微纤维的形貌,包括核-壳结构、导电性和热性能。这些特性使所得微纤维具有作为热传感器和运动传感器的潜力,并且它们在手势指示器中的价值也已被探索。用这种简单可控的方法产生的微纤维可以在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应用。

    2022年2月28日 科研进展
    1.4K00
  • Nature Sustain|南京大学朱斌、朱嘉:石墨烯气凝胶界面光热催化实现更环保、更高转化率的酯化反应

    南京大学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磺酸官能化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光热催化系统,以提高酯化的产率,而无需过量的反应物或脱水剂。由于局部光热加热和不同的分子键亲和力,生成的产物从反应位点蒸发,导致反应物局部过量,从而热力学驱动反应有利于酯的生成。具体来说,乙酸转化率达到了 77%,明显高于 62.5% 的理论极限。理论分析表明,在实际工业酯化反应中,其在产品分离能耗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我们的策略可以在热催化、硝化、酰化和其他化学品的合成等各个领域找到应用。

    2022年1月29日 科研进展
    1.3K00
  • 南京大学朱嘉团队《自然·可持续发展》:石墨烯气凝胶界面光热催化系统,突破酯化转化率理论极限!

    南京大学朱嘉教授团队将碳基固体酸与界面太阳能加热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磺酸官能化氧化石墨烯气凝胶(SGA)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界面光热催化系统,以提高酯化的转化效率,无需过量的反应物或脱水剂。由于局部光热加热和不同的分子键亲和力,生成的产物从反应位点蒸发,导致反应物局部过量,从而热力学驱动反应,有利于酯的生成。具体来说,乙酸转化率达到 77%,明显高于 62.5% 的理论极限。

    2022年1月16日 科研进展
    1.5K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