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Rare Metals》:磷掺杂多孔石墨烯,用于高性能锂氧电池
本文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孔径的多孔石墨烯(hG- x ),并研究了多孔结构与LOBs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hG-x的储锂性能,hG -x通过磷(P)掺杂改性形成P-hG- x(x =2)。孔结构和P掺杂对增强P-hG-2电化学性能的协同作用可以扩展到其他碳材料作为具有其他杂原子的高性能 LOB 的阴极。
-
华南理工大学《AMT》:简易制备石墨烯/碳化硅复合材料,用于柔性压力传感器
首先将天然棉布碳化,然后嵌入预固化的 PDMS 中进行激光划线。碳化布用作吸光油墨以补偿PDMS的透明性,PDMS上的原位诱导SiC起到促进无定形碳向LIG转化的阻燃作用。
-
浙理工等《JMCA》:NiFe NPs负载缠绕自生长碳纳米管的N掺杂石墨烯中空小球,用于可充电液态/柔性全固态锌空气电池
综上所述,成功构建了锚定在 NGHS 中的 NiFe 合金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包裹着具有三维结构的自生 NCNTs。设计的电极材料显示出优异的双功能电化学性能(对于 ORR 和 OER)。2-MIM的引入有效地控制了负载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为过渡金属的负载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思路,因为过渡金属的均匀可控负载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因素。此外,Fe的引入对促进金属氮化物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从而提高OER和ORR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该研究为设计和合成 NiFe-杂原子掺杂碳基材料作为氧双功能催化剂用于可充电ZAB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范例。
-
蒋仲庆教授,JMCA观点:NiFe NPs负载缠绕自生长碳纳米管的N掺杂石墨烯中空小球在可充电液态/柔性全固态锌空气电池
本篇工作提出了一种改进策略,即结合碳质材料和合金NiFe基材料,设计并构筑双功能氧电催化剂。根据以往的实验和模拟调研,碳材料的多维结构可以有效地框定合金颗粒的生长,避免颗粒的聚集。同时,引入金属基催化剂也可以增加碳的结晶度,这有助于充分暴露活性位点和提升电化学性能。但是到目前为止,由镍铁基碳材料组装的ZABs装置仍然不能获得预期的充放电性能。
-
华南理工等《Environ Sci Nano》废弃山竹皮衍生3D石墨烯杂化材料的磁性界面结,高效光催化降解新兴污染物环丙沙星
研究报告了磁性界面结的合理设计回收的山竹果皮废料衍生的 3D石墨烯杂化物。随着新兴污染物环丙沙星的高效光催化降解,该案例研究表明了恢复环境可持续性的新途径。
-
华南理工《ACS AMI》:受指纹启发,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应变传感器
华南理工大学 谢颖熙副教授团队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受指纹的启发,在聚酰亚胺 (PI) 薄膜上一步制备具有指纹结构的激光诱导石墨烯 (LIG),并将其转移到 Ecoflex 基板中以组装电阻应变传感器。
-
惠州学院《Carbon》:硼掺杂多孔石墨烯,用于锂氧电池
开发具有高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活性、低成本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先进催化剂阴极是提高可充电锂氧电池(LOBs)电化学性能的关键。杂原子掺杂的碳纳米材料作为具有改进电化学性能的LOB的阴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
华南理工大学《AEM》:3D打印还原氧化石墨烯/弹性体树脂复合材料,用于柔性应变传感器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光处理的3D打印方法,以可扩展且高效的逐层方式制备由还原氧化石墨烯/弹性体树脂 (RGO/ER) 组成的柔性应变传感器复合材料,作为应变传感元件和具有菱形结构的RGO/ER复合材料作为电极。
-
华南理工大学钟林新《AFM》:氧化石墨烯封装液态金属成就强韧水凝胶!
华南理工大学钟林新等人受生物结构中韧带功能的启发,引入氧化石墨烯 (GO) 纳米片来封装 LM 液滴。GO纳米片、LM 和聚合物基质之间形成的强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外壳,防止 LM 液滴破裂而渗出到聚合物网络中。该柔性 LM/GO 核壳微结构的设计克服了相分离难题,从而获得了坚韧的水凝胶材料,在 1240% 的伸长率下其应力可高达 303 kPa。该水凝胶还表现出对缺口不敏感性以及对各种表面的强附着力。这项工作开启了在可拉伸、坚韧水凝胶中使用 LM 的可能性。
-
华南理工大学《Chem. Eng. J》:基于硼氮共掺杂多孔石墨烯的高充电锂氧电池正极
研究提出一种环保且简单的方法,通过控制流量的H2O气体直接氧化还原石墨烯氧化物(rG),大规模生产具有丰富面内纳米孔的 hG 。基于获得的hG,3.0at.%B和2.1at.%N原子进一步共掺杂到hG中以形成B,N-hG。B,N-hG作为LOBs的阴极,由于其多孔结构以及B和N的协同效应,显示出良好的性能,最大放电容量为15340mahg−1和117次循环的长循环稳定性。
-
华南理工大学《Small》:新熔融混合一步法超快制备石墨烯增强纳米复合材料
伸长熔体产生的外力和蒸汽爆炸产生的内力的共同作用使 EG 超快剥离成少层石墨烯纳米片 (GNS),同时在 4 分钟内分散在熔体中。所生产的 GNS 具有超过 5 µm 的横向尺寸和 1.4 nm 的最小厚度,可以为 HDPE 大分子引入超异质成核,并大大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高达 86.5%。此外,大量的 HDPE 微晶和分散良好的 GNS 共同形成了改进的导热网络,使纳米复合材料在太阳能热转换和散热方面具有快速响应能力。这种简便的策略将促进高性能石墨烯和高填充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扩展生产和广泛应用的发展。
-
华南理工《Adv. Eng. Mater》:丝绸为原料激光诱导制备石墨烯,用于柔性传感器
研究以低成本、环保的丝绸面料为原料,采用热处理和激光直接写入( LDW )两步法制备了具有原始宏观组织结构、柔性特性、最小40Ωsq-1薄层电阻的激光诱导石墨烯( LIG )。该方法可在加工过程中快速控制产品的电导率和机械性能。
-
华南理工大学《CHEMNANOMAT》:新方法制备碳气凝胶,用于柔性电子器件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片中引入CNF后,通过焊接效应增强了rGO纳米片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rGO纳米片的滑移和微球之间的剥离,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所制备的碳气凝胶具有超高的压缩性(高达99%的应变)和弹性(在50%应变下10000次循环后90.1%的应力保持率和99.0%的高度保持率),通过各种方法制备的碳气凝胶均优于现有的气泡模板碳气凝胶和许多其它碳材料。这种结构特征导致了快速稳定的电流响应和对外部应变和压力的高灵敏度,使碳气凝胶能够检测非常小的压力和从手指弯曲到脉搏的各种人体运动。这些优点使得碳气凝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Advanced Science: 源自氧化石墨烯的N掺杂碳纳米管嵌入FeCo纳米颗粒,作为双功能空气电极催化剂
有鉴于此,华南理工大学蒋仲杰教授、太原理工大学郝晓刚教授、江南大学王利魁、浙江理工大学蒋仲庆教授、宋昌盛等人,报道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生产嵌入N、P共掺杂碳包覆的N掺杂碳纳米管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NPs) (NPC/FeCo@NCNTs),其中NCNTs由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和三聚氰胺衍生而来。
-
玲珑石墨烯轮胎再获里程碑进展!
本课题由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天诚玲珑轮胎有限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华南理工大学郭宝春教授团队给予关键技术支持,最终在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招远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完成轮胎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