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
-
北理工《ACS AMI》:Pt嵌入三维石墨烯,用于高性能Li-O2电池
系统研究揭示了电化学性能与石墨烯粒径之间的特殊相关性,尺寸更小的 3D 石墨烯可以更好地保持Pt嵌入过程和电化学应用中的微观结构分布,有利于氧和锂离子的传输,降低Li2O2的分解能垒,进一步获得降低的充电过电位(0.22V)和延长Li-O2的循环寿命电池。最后,预计这项工作可以促进2D材料和更大尺寸3D 材料在Li-O2电池中的实际应用。
-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使用磁性印迹聚合物隔离夹有适体氧化石墨烯FRET荧光点火的血清外泌体双选择性传感器
在本研究中,通过将磁性MIP选择性外泌体捕获与基于适体/氧化石墨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系统(FRET)的选择性“开启”外泌体异相标记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表征较差外泌体的双选择性荧光纳米传感器。先后以溶菌酶和外泌体为指标评价总体性能。
-
北京理工大学《ACS AMI》:使用激光诱导石墨烯技术的具有自感应能力的可拉伸传感器和电热致动器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地完成了基于LIG的传感器和电热执行器的设计、制造和参数调节,以及它们在软机械手远程控制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两个演示,包括基于 LIG 的自反馈执行器和用于远程控制软机器人的人机交互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实时变形自感知和电热驱动的集成能力展示了基于 LIG 的驱动器作为软机器人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关键功能部件的优势。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锂硫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功能炭材料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双功能”石墨烯介孔SnO₂/SnSe₂纳米片用作锂硫电池的隔膜修饰层(G-mSnO₂/SnSe₂),其具备高电导率、强化学吸附位点(SnO₂)和动态插层转换动力学(LixSnSe₂)等特点。研究人员采用原位XRD、原位Raman、非原位XANES和DFT模拟计算,证实了该隔膜修饰层对“穿梭效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多硫化锂催化转化。
-
Nano Res.│曹茂盛课题组:石墨烯包裹多腔铁酸镍作为高效的电磁衰减材料用于微波吸收和绿色屏蔽
曹茂盛课题组将磁性铁酸镍与具有丰富电介质基因的石墨烯相结合,作为兼并电磁吸波和电磁屏蔽特性的多功能材料。柔性石墨烯互相搭叠,构建局域电导网络改善电子输运特性的同时,提供丰富的缺陷和官能团,产生多重极化弛豫,优化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通过磁共振和磁涡流,磁性铁酸镍提供的磁损耗能力进一步加强电磁特性,增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衰减能力。
-
清大曲良体/北理工赵扬团队《Adv. Funct. Mater.》综述:基于激光辅助生长和处理的石墨烯用于先进的光/电相关器件
该篇文章对激光制备和处理功能化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原理和加工策略,特别是光学和电学性能的调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包括电能存储器件、发电机、传感器、驱动器、光电探测器、光热器件、光伏器件等先进光/电相关器件的最新进展和报告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总的来说,这篇综述可以为蓬勃发展的石墨烯光电产业提供积极而有意义的指导。
-
北京理工大学郭晓岗副教授团队:激光诱导石墨烯柔性电子器件 | MDPI Biosensors
激光诱导石墨烯 (Laser-Induced Graphene, LIG) 技术在2014年由J. Tour课题组首次提出,无需掩膜和特殊气氛条件,可在PI薄膜上高效制备定制化可导电石墨烯二维图案。在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具有显著潜力。北京理工大学郭晓岗副教授团队通过对LIG制备和应用的介绍,综述了基于LIG技术的柔性电子器件最新进展,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Biosensors 期刊。
-
北京理工大学姜澜今日Adv. Mater.:超快成型激光合成MXene量子点/石墨烯,透明超级电容器!
在本文中,作者开发出一种原位策略,即通过飞秒激光光化学合成出均匀地附着在激光还原氧化石墨烯(LRGO)上MXene量子点(MQDs),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电容和超高的透明度。
-
北理工等《Small》:综述-用于小型化能量收集以及能量储存装置的石墨烯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赵扬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等研究人员在《Small》期刊发表论文,综述了石墨烯基微型能量收集和储存器件的最新进展,包括微型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湿气和液体流动发电机、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及其集成器件。重点介绍了电极材料和器件结构在性能提升和功能方面的设计策略。最后,作者总结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在微型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
膨胀石墨注入“能量液”,构建全时段光热防冰/除冰复合材料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健君研究员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贺志远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设计了新型仿生光热相变复合高分子材料:通过膨胀石墨的多孔结构及毛细效应,将相变储能剂负载至膨胀石墨孔隙中作为“能量液”,为膨胀石墨提供储能剂,形成在白天光照充足时储存热量,在夜晚无光低温时放热保温的全时段能量转换防冰/除冰材料,为提高光热材料的使用效率提供新的策略。
-
清华曲良体, 北理工赵扬Small Structures综述:用于小型化能量收集以及能量储存装置的石墨烯材料
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赵扬研究员综述了石墨烯基微型能量收集和储存器件的最新进展,包括微型太阳能电池、纳米发电机、湿气和液体流动发电机、电池和电化学电容器及其集成器件。重点介绍了电极材料和器件结构在性能提升和功能方面的设计策略。最后,作者总结并展望了石墨烯材料在微型器件中的应用前景。
-
哈工大李宜彬/北理工黄怿行《AFM》:石墨烯海绵超材料,实现超宽带电磁吸收!
在电磁微波吸收材料中,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由于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可调性而被广泛研究。尤其是rGO海绵材料能在高频范围内表现出非常出色的电磁吸收性能。然而,由于很难在良好的界面阻抗匹配和强介电损耗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在低频(2-4 GHz)下实现理想的电磁吸收特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AM: 在MXene/石墨烯混合气凝胶中封装金属Zn用于可弯折锌离子电池的稳定Zn负极
有鉴于此,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与谢曼教授等人,通过定向冷冻工艺创建了一种柔性MXene/石墨烯骨架,基于结构中丰富的亲锌特征和微孔,锌在电沉积过程中被致密包裹在框架内部。
-
AFM:Mo-Li2S-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锂热同步构建用于高能Li2S//Si-C电池
通过8Li + MoS2 + CS2 = 4Li2S + Mo + C的锂热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丰富的Mo纳米晶嵌入在Li2S晶体基体中,然后被少层石墨烯包裹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锂热反应的三个组分都通过Mo-S和C-S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了致密的Mo-Li2S-石墨烯三元异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