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
【Nat. Commun.】利用石墨烯量子点实现不同耦合强度的相对论性人工分子
北京师范大学何林教授课题组和北京大学的孙庆丰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针尖操纵技术,实现了在纳米级精度上连续调节两个石墨烯/硒化钨异质结量子点(GQDs)之间的距离,从而系统的研究了从相对论性人工原子到相对论性人工分子的耦合过程。
-
【Nat. Commun.】北师大团队发现三层转角石墨烯莫尔准晶中广泛存在的平带
该工作的实验测量与理论模拟均表明莫尔准晶样品的结构与电子态的分布在超莫尔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理论计算表明,该体系中存在较强的关联效应。在不同填充下,长程相互作用势在实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所有这些新奇特性预示着该体系中可能存在丰富的强关联物相。
-
浙江大学Kai Chang和北京师范大学Dong-Bo Zhang课题组–形变石墨烯中的声子朗道量子化和寿命增强
本研究对扭曲石墨烯纳米带的模拟揭示了明确的朗道光谱和声子态的亚晶格极化,模拟了狄拉克费米子在磁场中的行为。得到了山谷指定的螺旋边缘电流和蛇形轨道。动力学分析表明,声子朗道态具有较长的寿命,这是实现朗道能级激光的关键。研究结果证明了天然材料中存在声子伪磁场效应,这对原子尺度上声子量子态的机械调谐具有重要意义。
-
Nano Lett. | 跨膜石墨烯作为电子隧道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构建跨膜电极的方法,利用石墨烯微片通过简单孵育即可自发稳定地穿透细胞膜,无需复杂的修饰或预处理。由于石墨烯的跨膜结构和优异的导电性,可以作为电子流动的跨膜隧道。
-
北京师范大学杨禹CEJ:基于自组装石墨烯氧化物/聚偏氟乙烯膜的石化废水增强处理技术研究
本研究开发的GO/PVDF层状膜在石化废水处理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不仅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而且具有优异的抗污染能力和长期稳定性。通过优化的LBL组装方法和EDA交联技术,GO/PVDF膜成功实现了对低分子量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选择性分离。此外,研究还发现,适当的化学清洗和超声清洗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恢复膜通量,同时最小化对膜结构的损害。
-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原位制备具有优异析氧反应性能的超薄Co(OH)2-CoO/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杂化物
我们在此报告了一种方便的静电吸附辅助溶剂热方法,用于原位制备超薄Co(OH)2-CoO/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杂化物(标记为Co-O-H NSs/GO-x),作为碱性介质中OER的高效电催化剂。
-
柯贤胜老师课题组:纳米石墨烯稠合的扩展碳杂卟啉分子镊子
该工作首次将纳米石墨烯引入到卟啉内核,实现了纳米石墨烯与卟啉体系的真正“融合”。
-
Surf. Interfaces: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碳空位对CO氧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双金属原子的活性与其化学配位环境密切相关。河海大学姜全国、北京师范大学敖志敏等人通过DFT计算全面研究了含三碳空位和四碳空位的缺陷石墨烯负载Cu双原子催化剂上CO的氧化反应。
-
仿生增强石墨烯膜克服了机械限制
首先,通过CVD方法生长单层石墨烯样品。然后,将PVDF-DMAc溶液涂覆到石墨烯上并置于水浴中以形成PVDF层。接下来,通过热压将非织造增强层与PVDF层复合。随后,蚀刻掉铜,形成石墨烯/PVDF/无纺布复合膜,然后粘附到另一个石墨烯样品上,重复上述热压和蚀刻过程,得到双层石墨烯复合膜。最后,采用等离子体蚀刻在双层石墨烯表面诱导纳米孔。
-
北京师范大学Lin He等–石墨烯/过渡金属二碳化物异质结构中间隔散射诱导的电子密度的稳健和远距离超周期性观察
我们对摩尔纹周期小于1纳米的石墨烯/TMD异质结构的电子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我们的结果揭示了石墨烯的电子特性对二维绝缘衬底的意外敏感性。
-
Nano Res.[催化]│北京师范大学卞兆勇教授课题组:识别氮掺杂石墨烯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的关键氮物种
北京师范大学卞兆勇教授课题组研究了氮掺杂石墨烯(NG)中氮的状态对分子氧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的促进作用。
-
Nano Lett.:低角度扭转双层石墨烯中局部亚角度晶格旋转的实空间成像
北京师范大学何林教授团队报道了通过在上层引入小周期的莫尔超晶格,利用莫尔的放大效应,直接在实空间成像了小转角双层石墨烯由于重构导致的局域晶格旋转,为研究范德华体系的结构重构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除此以外,他们发现下层小转角石墨烯中的局域晶格旋转还周期性地调制了体系的能带结构,这就意味着晶格重构不仅对结构有影响,对体系的电学性质也有很强的调制作用,相应结果得到了理论计算的支持。
-
北京师范大学Ya-Ning Ren和Lin He等–低角度扭曲的双层石墨烯中局部子度格旋转的实空间映射
引入了最顶层的小周期石墨烯摩尔纹作为放大镜,将小角度扭曲的双层石墨烯(TBG)中的亚安斯特罗姆晶格畸变放大约2个数量级。最上面的石墨烯摩尔纹的局部摩尔周期和系统的低能量范霍夫奇点被底层TBG的原子尺度重建所改变,从而使结构和电子特性中的亚度晶格旋转的网络的实空间映射成为可能。
-
PRL:石墨烯/ 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的分子塌缩态
前期,何林教授课题组与孙庆丰教授课题组密切合作,在实验上证明构筑的石墨烯/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同时存在ACSs和回音壁模式(WGMs,Klein散射引起的准束缚态)两种不同类型的准束缚态[8]。最近,两课题组再次通力合作,通过研究石墨烯/ WSe₂异质结量子点中的分子塌缩态发现ACSs的反键轨道态能转化成WGMs,揭示了ACSs和Klein隧穿效应内在深刻的关联。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邹应全教授团队成功地利用光刻技术实现了固态图案化rGOQDs的高效电致发光。利用光固化离子液体(IL)单体的原位聚合和光引发剂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XBPO)对GOQD混合物的光还原制备了图案化的rGOQDs。在这个过程中,光引发剂不仅引发单体的聚合,而且同时把GOQDs光还原成rGOQDs。出乎意料的是,光诱导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发光二极管表面缺陷,使发光二极管具有蓝移的荧光发射和更高的色纯度。更重要的是,LEDs是基于使用光刻技术形成的光致抗蚀剂图案成功构建的。这是第一次在有源发射层上制作基于rGOQD的单色LEDs和rGOQD/光刻胶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