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
“前沿工程讲堂”首场开讲 刘忠范主讲石墨烯从研究到产业的突破与创新
研究生院开设“前沿工程讲堂”公共平台课程,首场报告于2021年9月9日晚在第二教学楼202教室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为首届前沿工程博士新生主讲“从科学、工程到产业:石墨烯材料的创新实践”。研究生院副院长陈鹏主持报告会。
-
北大刘忠范课题组《Adv Mater》:基于石墨烯的热调节器设计与应用于新一代压电传感器
研究为了突破散热瓶颈,克服级联式压电换能器(CPET)内部严重的自热问题,将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热调节器并将其嵌入到新一代CPET中。通过整2D-合石墨烯、3D-石墨烯和AlN的独特热性能,分别承担均匀、传输和释放热量的功能-陶瓷模板。先进的热调节器将通过在功能性 AlN 陶瓷模板上直接生长多维石墨烯基散热通道来组装。高功率 CPET 的自发散热效率有望通过嵌入高效的石墨烯基热调节器代替传统的金属基候选物而得到显着提高。
-
北大Adv Mater:石墨烯导热薄膜改善器件散热性能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刘忠范、张艳峰等报道通过在多维石墨烯薄膜中构建多方向散热通道,实现了新型温度调节系统,显著改善了级联压电换能CPET器件的自发热现象。作者通过多孔AlN陶瓷散热片作为模板通过两步化学气相沉积法生成石墨烯,因此在AlN模板上实现了集成石墨烯,因此能够均匀的传递和释放热量。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高鹏研究员与合作者首次在玻璃衬底上异质外延出准单晶氮化镓薄膜
研究人员基于范德华外延机制的考虑,在生长氮化物之前首先在玻璃上铺一层石墨烯,借助石墨烯晶格的引导作用,辅以纳米柱为缓冲层的策略,有效地在玻璃上实现了对氮化镓取向的控制,以及玻璃上氮化物面外取向完全一致、面内取向也由传统的完全随机性被限制成仅为三种,从而得到晶界种类只有三种且密度很低的准单晶薄膜。
-
Nano Res.│华南师范大学徐小志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铜上超纯石墨烯制备
华南师范大学徐小志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在铜箔衬底上利用CVD方法合成本征的超高纯度单层石墨烯的方法。
-
相得益彰:GaN在石墨烯上的外延生长
本文基于石墨烯/SiC衬底实现了应力弛豫GaN薄膜的外延生长,揭示了石墨烯上GaN的外延机理,为石墨烯上外延生长氮化物研究提供了帮助。该工作中石墨烯的插入显著地降低了GaN薄膜中的残余应力,有效提高了其上InGaN/GaN量子阱中的In组分,有助于发展高性能长波长的氮化物光电器件。
-
高下载量文章:双功能隔膜MOF/rGO显著提升锌负极性能
暨南大学王子奇教授及董留兵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费宾副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等在本研究采用离子导电MOF和石墨烯设计功能隔膜。离子导电MOF具有三维周期排列的阴离子孔道,能引导Zn²⁺在内部的均匀传输;而石墨烯层能在锌负极表面建立额外的电子传输网络,在负极表面产生局部钝化时依旧能够维持电子均匀传输。在这种双功能隔膜的作用下,锌负极的电化学可逆性得到优化、锌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也有显著提高。
-
北大庞全全Joule综述:如何设计锂硫电池电解液?
尽管锂硫(Li-S)电池有望为下一代储能系统提供高能量密度,但其仍然存在许多挑战。Li-S电池遵循一种转换化学,这与基于插层的锂离子电池有根本的不同。研究发现,电解质溶液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硫还原形成的多硫化物Li2Sx物种的稳定能力对Li-S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亓月等AFM:焦耳加热制备高性能石墨烯纤维
近日,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亓月等人合作,设计一个动态焦耳加热系统,实现了超短的高温(≈2000℃)、处理时间(≈20 min)与低能消耗(≈2000 kJ m-1)的石墨烯纤维连续制备。并通过电流操纵石墨烯薄片,诱导其排列,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纤维的电学和力学性能。
-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一行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参观交流
2021年6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大化学学院)博士后20余人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参观学习和交流。
-
北大等《Small》:综述-晶圆级石墨烯薄膜的可控合成:现状、挑战和前景
本文涵盖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 (CVD) 合成晶圆级石墨烯薄膜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主要挑战和现状。特别是,在对 CVD 过程中反应动力学和气相动力学的讨论的基础上,突出了流行的合成策略。
-
张黎明课题组:石墨炔/石墨烯复合结构负载单分散分子催化剂用于高效CO2电催化还原
复旦大学化学系张黎明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张锦课题组、南洋理工大学李述周课题组合作,利用石墨炔/石墨烯(GDY/G)异质结构作为二维导电载体锚定酞菁钴分子(CoPc),实现高效电化学还原CO2制备CO。
-
北大张艳锋课题组《ACS Nano》:钛包覆石英玻璃上增强粘附力的垂直取向石墨烯膜,用于医疗内窥镜除雾和相机等应用
该合成过程诱导形成含Ti,氧(O),含碳(C)的粘附层(Ti(O,C)),由于在Ti和C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从而提供了改进的界面粘附性。大大提高了表面和界面的稳定性,关于没有Ti粘附层的对应物。此外,通过改变VG膜的生长时间,还实现了对VG薄膜的透明/导电性能,表面粗糙度和疏水性的精确控制等等。我们还展示了混合材料在调光相关领域中的极具吸引力的应用潜力,即电加热除雾透镜和中性密度滤光片在医疗内窥镜除雾和相机摄影方面的应用。
-
北京大学《ACS Nano》:综述-碳纳米管功能材料的最新研究活动与应用前景
碳纳米管功能材料(CNTFM)代表着将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广泛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北京大学曹安源教授团队在《ACS Nano》期刊发表综述,研究将CNTFM的最新研究活动与应用前景相结合,以突出关键问题并确定未来的挑战。
-
刘忠范院士团队2020年代表性成果集锦!
纳米人编辑部对2020年国内外重要科研团队的代表性重要成果进行了梳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