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Carbon》:石墨烯气凝胶包裹双碳壳CoFe@C@C纳米立方体,用于构建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
为了降低复合材料的密度,还引入了低密度、高损耗的石墨烯。石墨烯的加入不仅保持了 Co-Fe PBA 的原有形态,加速了电子转移,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微波吸收能力。同时,在适当温度下对材料进行热处理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增加电磁波进入材料的概率,此外多孔结构还能增加多次反射的概率。这项研究为合理设计基于 MOFs 的有效微波吸收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Nano Res.[催化]│相国磊、金君素:In₂O₃@C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增强电催化CO₂还原制甲酸
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缺陷位点,能够有效避免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团聚。因此,将In2O3纳米颗粒与rGO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暴露出活性位点,并且利用高导电性rGO和In2O3纳米颗粒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界面电荷转移,从而显著提高CO2RR生成HCOOH的性能。
-
北化工《AFM》:人类神经系统启发的改良石墨烯纳米片/纤维素纳米纤维可穿戴传感器,具有卓越的热管理和电磁干扰屏蔽
所提出的策略为延长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并确保其安全使用提供了一条途径,有望在未来的医疗保健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大显身手。
-
北京科技大学:综述!高度排列石墨烯气凝胶,用于多功能复合材料最新进展
重点介绍了取向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取向优化,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上进行估计。定向支架赋予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特性,在牺牲垂直方向的情况下,沿排列显示出增强的电学、机械和热学特性。综述了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卓越性能和应用,例如它们在电子、环境应用、热管理和储能方面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和潜在机遇,为该材料的前景提供了新的见解。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石墨烯掺杂聚乙烯醇复合材料基忆阻器的传输机理及其在逻辑运算中的应用
作者使用石墨烯掺杂聚乙烯醇(PVA)复合材料作为忆阻器功能层制备了一个忆阻器件。该忆阻器器件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电阻开关性能,具有良好的保持性和相对较大的ON/OFF比,并实现了良好的逻辑运算。这些性能可以归因于陷阱诱导的载流子捕获和去捕获。此外,该器件在中等温度范围内表现出稳定的双极电阻切换行为。这项工作深入了解了聚合物基忆阻器的传输机制以及它们在高温下变得不稳定的原因,并且展示了PVA-Gr基聚合物忆阻器作为逻辑电路单元在集成芯片和人工智能中的潜在应用。
-
北京化工大学《PCCP》:简易三步法合成3D DRGO水凝胶,用于锌离子电容器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分两步合成三维 DRGO 水凝胶的简单方法,这种水凝胶可用作高效的 ZIC 正电极。该过程包括在 GO 胶体溶液中均匀分散金属 Co 粒子,然后通过低温水热法合成混合水凝胶。随后,对 RGO 表面的 Co 原子和 C 原子进行共催化气化,以形成图案化表面,并利用被强酸侵蚀的 Co 氧化物制备出三维 DRGO。三维 DRGO 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可以直接压制成电极。
-
北化工《Carbon》:各向异性ZIF-8/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用于清理溢出的重质原油
由于 RGO 具有较高的太阳光吸收能力和太阳-热转换能力,而 ZIF-8 增加了太阳光漫反射路径和气凝胶的疏水性,因此具有大量垂直微通道的太阳-热 ZIF-8/RGO 混合气凝胶可有效降低重质原油的粘度并改善其流动性。
-
[NCM综述] 大连理工大学王旭珍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碳基光热材料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
在阐述 SIVG 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包括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点和炭化生物质材料在内的各种 CPTMs 的光热转换和 SIVG 性能,并对水电联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为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的多功能碳基光热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
北京化工大学《Carbon》:一步原位制备C/TiO2@石墨烯气凝胶,用于缓解电磁和水污染问题
研究表明,卓越的微波吸收性能归功于独特的界面构造和多孔结构,以及增强介质损耗和良好阻抗匹配的协同效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获得的样品还显示出 52.63 dB 的优异电磁干扰屏蔽效率,以及分别为 96.5% 和 91.6% 的抗生素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光催化降解效率,这揭示了其多种用途的本质。因此,这项工作为综合环境应用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多功能材料,并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冯俊婷ACB:空位富集的Ti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用于CO2还原的高效可见光催化剂
采用静电组装法,将TiMgAl-LDH纳米片和氧化石墨烯的优点巧妙地结合起来,制备了一系列TiMgAl-LDH/GO纳米复合材料,作为CO2光催化还原的新型光催化剂。
-
北化工《AMT》:一种新颖、简单的三维石墨烯气凝胶,用于压力传感器和油水分离
得益于CA纳米纤维和PPy在石墨烯骨架上的协同增强作用,该一维/二维混合气凝胶组装柔性压阻传感器表现出32.39 kPa−1的高灵敏度(≤30.5 kPa)和高达65.3 kPa的宽检测范围。该传感器可承受超过10 000次的加载-卸载循环,作为高性能可穿戴设备,在人体运动和健康信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轻质多孔GA也被证明是一种优异的油水分离材料,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56.9–115.2 g g−1)用于疏水处理后的各种油类和有机溶剂。
-
北化工《JMCC》:轻质、超弹性、耐温PSAN/石墨烯复合气凝胶,用于可穿戴压阻式传感器
令人印象深刻的压缩强度、灵敏度和温度稳定性使这种纳米纤维增强型石墨烯气凝胶成为压阻器件中极具竞争力的活性材料,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国防和极端环境下设计的智能器件中。
-
『水系锌电』安徽工业大学何孝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教授: 原位调控MOFs/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构以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性能
设计合成了一种二维MIL-88B(V)纳米棒锚定于石墨烯片的复合材料(MIL-88B(V)/rGO),利用氧化石墨烯的空间限域作用调控MIL-88B(V) 的形貌,诱导二维MIL-88B(V)纳米棒在石墨烯表面的有序生长,并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
-
北京化工大学JingZhou Chen等–石墨烯限制核壳Si@Cu纳米颗粒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集成阳极,具有增强的容量和高倍率性能
通过这种设计,Si@Cu@rGO具有令人满意的电化学性能。经过70次倍率性能测试,Si@Cu@rGO的比容量达到2243.1 mAh g-1。
-
北化王建教授课题组 Carbon:基于聚丙烯纤维和石墨烯纳米片/聚丙烯薄膜的自增强复合材料及其格栅化界面增强技术
这种新的技术方法有可能用于工业制造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经济型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与碳纳米管等纳米增强材料相比,石墨烯更便宜,而且该技术需要的石墨烯含量很少。随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运动休闲等多个领域制品对轻量化的迫切需求,该成果都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通过预张力改善单向连续纤维的直线排列,石墨烯薄片的质量将得到改善,也将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的预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