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亮
-
“沈之荃高分子科学讲堂”第六讲:冯新亮教授学术报告
报告中,冯新亮教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引出石墨烯及其他有机二维材料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以及所在课题组最近在原子/分子水平或介观尺度上通过结构控制对新型有机2D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的努力,具体包括有机二维共轭导电聚合物和超分子聚合物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可控制备与性能表征,并结合关于空气-水界面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有机二维晶体材料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报告最后,冯教授引用Sir. Andre Geim(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Graphene is longliving.”作为总结,表达了他对于石墨烯的未来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信心。
-
冯新亮院士团队:石墨烯纳米带重要进展!
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在碳骨架中嵌入周期性八元环的波状GNR(wGNR)的合成过程,该合成是通过二苯并环辛二炔(6)与二环戊二烯[e,l]芘-5,11-二酮衍生物(8)之间的A2B2型Diels-Alder聚合反应实现的,随后对得到的梯形聚合物(LTP)前体进行选择性Scholl反应。
-
EurJOC:基于环庚基[def]芴单元合成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苯类纳米石墨烯
近日,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冯新亮 教授研究团队尝试通过稠环拓展环庚基[def]芴单元的方法以合成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苯类纳米石墨烯(目标化合物1, 图1)。
-
【有机】JACS:具有手性依赖带隙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海湾型手性石墨烯纳米带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冯新亮院士/马骥博士团队采用一种新型的手性调控策略,通过Yamamoto偶联聚合和随后的Scholl(肖尔)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带隙和电子输运特性可调的海湾型手性纳米带(cove-edged chiral GNR, CcGNR),同时也揭示了石墨烯纳米带的手性矢量在决定其载流子传输方面的重要作用。
-
冯新亮/马骥团队Angew:链增长聚合助力石墨烯纳米带异质结的精准可控合成
这项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直接高效的合成策略,实现了精准可控地合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带异质结。这不仅为未来研究探索具备独特电子特性的新型石墨烯纳米带异质结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还为将这些异质结集成到新型纳米电子器件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冯新亮院士团队: 首次报道芘基非平面石墨烯纳米带的有效溶液合成
近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马普微结构物理所冯新亮/马骥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芘的结构易官能化、合成方法多样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首次报道了芘基非平面石墨烯纳米带的有效溶液合成。
-
冯新亮:兴趣爱好是做研究最重要的推动力
2004年开始读博士至今,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感想,现与青年学者共享。第一,兴趣爱好是做研究最重要的推动力,要让自己专心下去,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做科研。第二,要寻找关键的科学问题及方向,然后去凝练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基于此,再去探索、创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向,与主流大众的方向尽量做出区别。第三,做科学研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的,贵在坚持。在培养创造力的同时,以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深入研究自己的方向,虽耗更长的时间,但会获得更大的回报。除此之外,和外界积极主动地交流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
高新区采用“云服务”方式助力三个项目成功落户
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创新中心运营公司苏州德顿石墨烯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900万元,由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院士、Sixonia科技有限公司、德怡科技(太仓)有限公司3方发起设立,将在高新区建成以科研创新、项目孵化、德企成长、人才集聚为一体的国际创新中心。
-
冯新亮谈石墨烯的未来
Graphene Flagship科学家冯新亮与我们分享了他对石墨烯未来和我们项目的看法。
-
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创新中心落户高新区
签约后,创新中心将在高新区打造国内先进的石墨烯研发平台,开展石墨烯6大细分市场的研发与应用;成立石墨烯产业引导基金,对优质石墨烯研究项目进行产业孵化;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石墨烯产业化项目及人才。远期将设立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及德累斯顿创新园区等。
-
生命科学、3D打印、石墨烯…一大批高端德资项目落户太仓!
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创新中心是由德怡科技、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首席教授冯新亮院士和TUDAG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在太仓高新区设立的一家集科研创新、孵化平台、人才集聚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中心。该中心以打造中德国际石墨烯及新材料应用创新高地为核心定位,将汇集、整合中德石墨烯及新材料产业创新资源,重点在石墨烯及新材料应用领域探索研究并实现石墨烯产业突破发展。
-
Angew:具有超快层间电荷转移的二维聚酰亚胺-石墨烯异质结构
二维聚合物(2DPs)是一类原子/分子稀薄的结晶有机2D材料。它们是开发具有异乎寻常的理化性质的前所未有的有机-无机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vdWHs)的理想候选材料。近日,德累斯顿工业大学Xinliang Feng,Renhao Dong等报道了具有3.1 nm晶格的大面积(cm2)单层2D聚酰亚胺(2DPI)的水表面合成。
-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冯新亮&于明浩Chem. Soc. Rev.:用于离子嵌入式电池技术的碳材料
该综述总结了用于电池技术的碳材料的结构特性、基础电池电化学、电池应用进展,并对这一领域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
上海交大物理与天文学院王世勇、贾金锋与合作者实现纳米石墨烯磁基态的精准调控
继成功合成了原子级精确可控的磁性纳米石墨烯结构以后(PhysRevLett.124.147206), 该课题组深入研究了该体系中π电子的磁交换机制,并成功在π电子体系中实现了铁磁基态和反铁磁基态的可控转变。除此之外,通过调控π电子的零能波函数的交叠,实现了高达42meV的反铁磁耦合强度,可以用于设计高于室温的自旋电子器件。相关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制备更为复杂的碳基磁性结构,进而探测其量子自旋效应。
-
石墨烯学者上海交大冯新亮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汉堡科学奖主办方汉堡科学与人文学院认为,冯新亮和米伦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石墨烯的认识,且二人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有助于开发能量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稳定时间长的电池和超级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