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陈熙萌、李湛AM:跨越科技与自然的鸿沟——二维仿生膜为海水铀提取带来曙光

    通过利用GO与工程细菌之间的电荷排斥作用,研究人员成功诱导液晶结构的形成,并在聚醚砜膜表面实现了逐层自组装。这种二维仿生膜通过施加层间压力将细菌压平,去除层间水分,最终形成致密结构。这种压缩效应不仅减少了功能基团之间的距离,还通过氢键作用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氢键网络,大幅度提升了膜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提高了12.42倍)。更重要的是,压缩过程保持了细菌表面超铀结合蛋白(SUP)的活性,使其能够选择性地与铀酸根离子(UO₂²⁺)结合,实现了对铀离子的高效筛选与捕获。

    2025年2月16日 科研进展
    15200
  • 青海盐湖所在膜制备及分离领域取得进展

    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将Zn2+和Co2+嵌入GO层中,形成了2D Zn-Co-GOM复合膜。该膜在离子分离过程中展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透过性,尤其是锂镁分离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Li+/Mg2+=191.13)(Nano. Lett.)。研究通过不同结合位点锚定的双金属离子(Sr2+,Fe3+)为桥接中心,在GO/SA交联复合膜内构建稳定和无缺陷的层间结构,制备了一种具有超亲水性、高盐耐受性、强耐酸碱性以及优良长期结构稳定和循环性能的GO/SA-SF复合膜。(Chem. Eng. J.)

    2025年1月23日
    7500
  • 兰州大学陈熙萌/李湛|Small|面向高效卤水提锂的银-石墨烯复合膜:突破机械性能与选择性瓶颈

    研究团队通过化学还原法将银纳米片嵌入GO层间,形成了具有金属限制的二维纳米通道结构。银纳米片的嵌入不仅增强了膜的机械强度,还优化了水分子在GO膜中的流动路径。通过银纳米片的引入,膜的表面特性得到了改善,形成了更加疏水的环境,有效促进了水分子在膜层之间的流动,增强了水通量。同时,银的引入还能够通过局部的电场效应,调控离子在膜中的选择性传输。

    2024年11月27日 科研进展
    16000
  • 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传感功能的石墨烯/纯棉复合纱线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系统总结了一种聚多巴胺-还原氧化石墨烯(PDA-RGO)界面调制策略,以PDA-RGO作为界面连接分子,与纯棉纱线(CY)形成氢键作用;同时,功能化界面与高导电石墨烯形成π-π相互作用,制备了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强度的石墨烯包覆纯棉纱线(SGCY),在高性能多功能电子织物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024年9月18日 科研进展
    19300
  • 方大炭素·兰州大学石墨烯研究院合作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现场,兰州大学各科研项目负责人分别就《石墨烯复合手术缝合线、医用止血敷料项目》《石墨烯难燃布项目》《氟化石墨烯锂一次电池项目》《高能量密度石墨烯改性活性炭超级电容器项目》《石墨烯锂离子电容器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先进性、取得成果、中试工艺等内容分别进行了汇报

    产业新闻 2024年9月12日
    27300
  • 兰州大学研究团队稀土元素高效膜分离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受细胞离子通道蛋白的启发,创新性地将工程生物膜嵌入氧化石墨烯膜层之间,通过在异质通道中引入具有超强亲和力的镧离子结合蛋白(LanM),实现了对特定稀土离子的精准识别和筛选。工程细菌外膜首次被剥离并插入氧化石墨烯膜层之间,以保护LanM蛋白,利用外膜中丰富的脂类和糖类与氧化石墨烯膜功能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确固定膜层间距,大幅提升了膜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2024年5月30日
    28600
  • 方大炭素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方大炭素·兰州大学石墨烯研究院按既定计划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其中,石墨烯止血敷料已完成实验室全部研究工作,具备中试条件。在此基础上,方大炭素还优化止血敷料冷冻工艺,确定氧化石墨烯止血敷料配方及制备工艺流程,准备转化扩产。同时,方大炭素另外2项成果已成功得到转化,并陆续产出高电导率石墨烯、石墨烯导电浆料、石墨烯导电油墨等产品。

    产业新闻 2023年11月3日
    54200
  • 兰州大学研究人员在盐湖战略元素分离膜的设计与构筑中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为层间结构可控的二维膜的设计与构筑提供了新策略,为解决氧化石墨烯膜在水中易膨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为盐湖卤水中战略元素的分离提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2023年9月1日
    79900
  • [中国新闻]甘肃兰州:石墨烯储能材料应用技术获新突破

    甘肃兰州:石墨烯储能材料应用技术获新突破。

    产业新闻 2022年9月30日
    94900
  • 兰大陈熙萌/李湛团队《Adv. Mater.》:氧化石墨烯/纳孔石墨烯宏观异质结膜用于天然水中氘水的的选择性分离

    近日,兰州大学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的陈熙萌/李湛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氧化石墨烯/纳孔石墨烯宏观异质结膜,将其成功用于天然水中氘水的简单、快速、高效膜分离,其分离性能远超现有技术,具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潜力。

    2022年9月27日
    1.0K00
  • Cu催化脱氧偶联自底向上制备扭曲石墨烯纳米带

    该文中,从六丁氧基苯并菲方便地合成了长度高达2.65nm的全扶手边GNRs(AGNRs),其中铜催化脱氧偶联是关键步骤。所得的AGNRs(2HBT、3HBT和4HBT)具有高度扭曲的π-支架,并且相邻的苯并菲部分之间的扭转角大于32o,这通过晶体分析证明。理论和光谱研究表明,丁氧基赋予AGNRs富电子特征,π-系统从2HBT扩展到4HBT增强了S0→ S1激发和π-支架的畸变,提高了荧光量子产率(ФF)。特别是,4HBT具有最低的氧化电位(Eox 1=0.55 V vs.SCE),并显示出ФF为81%的红色荧光。

    科研进展 2022年9月16日
    66800
  • 兰大拜永孝课题组ACS AMI:设计2-氨基-8-萘酚-6-磺酸修饰原始石墨烯的交织结构用于高电化学性能的印刷混合微型超级电容器

    兰州大学拜永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由2-氨基-8-萘酚-6-磺酸(ANS)修饰的石墨烯和多壁碳纳米管组成的多组分交织结构。探究了活性小分子ANS与石墨烯的作用储能机理以及多壁碳管的插层作用,丰富了石墨烯复合结构在微型储能器件的设计理念。

    2022年9月13日 科研进展
    93600
  • 【短视频】校企合作实现石墨烯储能材料应用技术新突破

    近日,兰州大学联合方大炭素研发的“石墨烯交联活性炭复合膜、制备方法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破解了传统活性炭电极材料比容量低的难题,在新能源大容量储能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年9月8日
    85900
  • 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做客“百年兰大·名家讲坛”

    刘忠范院士从碳元素切入,回顾了碳材料以及碳材料产业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讲解了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走向,重点介绍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在践行工匠精神、融通政产学研、打造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如何从研究思维到产业思维的跨越实践。报告会后,刘忠范院士同与会师生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2022年8月28日
    76800
  • 我国石墨烯储能材料应用技术实现新突破

    近日,兰州大学联合方大炭素研发的“石墨烯交联活性炭复合膜、制备方法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正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这标志着我国石墨烯储能材料应用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产业新闻 2022年6月4日
    97100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