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振
-
杨冬芝/于中振AFM:自然启发梯度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
该多功能PTM器件不仅可以通过太阳能热转换、气凝胶保温和相变潜热释放的协同作用,在- 5℃的寒冷环境中保持温暖的皮肤表面小气候,还可以通过其相变行为和保温作用提供高效的热缓冲,防止高温环境下的高热。这种梯度和双分子层设计为制造自适应PTM器件在恶劣环境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
北化工于中振教授/张好斌教授ACS Nano:利用高强宏观薄膜的化学-结构-工程策略实现原始氧化石墨烯的自发规则堆积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有效的化学-结构-工程策略,以改善GO组装膜的微观结构,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以识别原子化学结构如何操纵GO薄片的组装行为。通过KClO3-H2SO4/HNO3氧化体系,制备的含有微量羧基的GO-m与水的界面摩擦更小,局部凝胶化能力更弱。由GO-m组成的排列紧凑的薄膜具有445 MPa的优异断裂强度,几乎是GO-c薄膜的3倍。铸造的GO-m薄膜也有显著的改善,其断裂强度高达353 MPa。通用的化学-结构-工程策略具有更好的可加工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在高效和可规模化生产高性能GO薄膜及其衍生物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
北化《Adv. Funct. Mater》:通过双向冷冻层状石墨烯气凝胶,用于超灵敏压力和弯曲传感器
本文,北京化工大学 李晓锋副教授 / 于中振教授 团队在《Adv. Funct. Mater》期刊发表论文,研究为了通过削弱压缩强度同时保持弹性来提高基于石墨烯气凝胶的压阻传感器的灵敏度,采用乙醇辅助双向冷冻方法然后进行冻干和热退火制造轻质和 LGA。
-
北化李晓锋/于中振《AFM》超灵敏压力/弯曲传感器双向冷冻软而弹性层状石墨烯气凝胶的合理设计
为了通过减弱抗压强度同时保持弹性来提高石墨烯气凝胶基压阻传感器的灵敏度,北京化工大学李晓锋副教授/于中振教授团队通过双向冷冻氧化石墨烯的水悬浮液,制备具有高弹性和令人满意的电导网络的轻质层状石墨烯气凝胶(LGA)。少量有机溶剂的存在,然后进行冻干和热退火。由于 LGA 的层状结构,其沿垂直于层状表面的方向的压缩强度远低于具有相似表观密度的各向同性和单向排列的石墨烯气凝胶的压缩强度,从而导致基于 LGA 的超灵敏压阻传感器具有高-3.69 kPa-1 的灵敏度和 0.15 Pa 的低检测限。
-
“类贝壳”石墨烯气凝胶:极高垂直热导率的热界面复合材料
石墨烯有着非常高的本征热导率,是制备高性能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理想组分之一,然而将其与高分子材料通过简单共混制得的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不令人满意,石墨烯高本征热导率的优势因界面热阻的存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预先构筑石墨烯三维网络能够有效降低界面热阻及接触热阻,从而提高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导率。